崔青岐,田福泉,滕永濤(山東黃金集團青島金星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平度 266748)
舊店金礦區(qū)地質事件與成礦過程的關系
崔青岐,田福泉,滕永濤
(山東黃金集團青島金星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平度266748)
摘要:膠東半島地區(qū)自阜平運動后,開始了膠東群的發(fā)育,形成膠北隆起。華北地區(qū)晚中生代大地構造過程經歷了晚侏羅世多向擠壓造山和地殼縮短變形,舊店金礦區(qū)經過了三期不同的巖漿巖活動和招平斷裂帶形成過程,影響舊店金礦區(qū)的碎石山斷裂作為招平斷裂的次級構造同時形成,為舊店金礦區(qū)的金礦富集 提供了一個天然的配礦構造。
關鍵詞:膠東群;膠北隆起區(qū);招平斷裂帶;晚中生代;玲瓏期花崗巖
(1)膠東北部自阜平運動之后,地殼坳陷開始了“膠東群”的發(fā)育,主要沉積有基性火山巖,泥沙質碎屑巖,和少量碳酸鹽巖,并有基性侵入巖。膠東群生成后,又有第二次構造變動,基本沿著前期構造線,發(fā)生東西向褶皺;這次褶皺之后,地殼又一次下降,進入新的南北向拉張期,接受了荊山群的沉積,現稱作荊山群,和下伏膠東群為不整合接觸。隨著南北向拉張力繼續(xù)作用,地殼再次下拗,又沉積了泥沙質巖,后層碳酸鹽巖和碳酸鹽巖,火山活動較弱,期間再次經歷區(qū)域變質作用,形成粉子山群,且與荊山群為不整合接觸。變質作用后,地殼上隆,遭到剝蝕,新元古代,地殼又一次下沉,沉積了由砂巖、泥巖和石灰?guī)r組成的蓬萊群,經變質成為石灰?guī)r、板巖、千枚巖和結晶灰?guī)r。
以上幾次構造活動都是在南北向引張應力場中進行,先后保持著繼承性,運動驅動力強度越來越弱,巖漿活動逐漸減弱;三個變質建造都呈東西向分布。至此,膠東北部地殼上隆,長期剝蝕,直到中生代,受印支運動影響,在膠東隆起區(qū)形成新華夏斷裂構造體系,出現了膠東隆起,萊陽坳陷,膠南隆起。
(2)華北地區(qū)晚中生代大地構造過程經歷了晚侏羅世多向擠壓造山和地殼縮短變形,火成巖巖石學研究成果揭示,華北東部巖石圈經歷了巨量減薄,大陸巖石圈厚度從古生代120km~180km減薄到如今70km~80km,從而誘發(fā)了強烈而廣泛的巖漿活動,火山噴發(fā)和爆發(fā)式成礦作用。這一時期被認為是膠東金成礦的第一成礦期,此間,庫拉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向中國東部大陸俯沖,日本島脫離大陸,郯-廬斷裂已成規(guī)模,并伴生大量巖漿活動,多期次多類型花崗巖和脈巖侵位于郯-廬斷裂東部的膠東群,荊山群,粉子山群以及早期花崗巖中,花崗成分顯示了殼幔物質混雜性,這個階段是膠東金礦重要成礦期。
膠北隆起位于郯廬斷裂帶以東,蘇魯造山帶以北的膠東半島,是膠遼隆起帶的組成部分。該區(qū)晚中生代構造-巖漿活動熱烈,構造-熱事件記錄了中國東部中生代大地構造過程。
膠北隆起,由廣泛出露地表的變質基底組成,地體的結晶基底為新太古界膠東巖群、古元古界荊山群、和粉子山群。膠東巖群綠巖建造是金礦床成礦物質的重要來源之一;而粉子山群是石墨、菱鎂礦和滑石礦的主要含礦層。
已有的研究結果展示,膠北隆起區(qū)晚中生代發(fā)育3期顯著不同的巖漿活動,(1)晚侏羅世玲瓏期花崗巖,(2)早白堊世中期郭家?guī)X期花崗巖,(3)早白堊世晚期嶗山期花崗巖。
除了深成巖漿活動以外,在膠北隆起區(qū)發(fā)育有大量群集狀分布的NNE向巖脈,成為該區(qū)的主要容礦構造。影響舊店金礦區(qū)礦脈分布及金富集程度的碎石山斷裂也是在此期間作為招平斷裂的次級構造同時形成,為舊店金礦區(qū)的礦脈形成提供了一個天然的配礦構造,與招平斷裂這一控礦構造相互作用完成了舊店金礦區(qū)的金礦富集過程。
(1)玲瓏花崗巖。在巖體內分布著大量膠東群,荊山群和粉子山群的殘塊,具明顯蝕變交代現象,在焦家,新城,玲瓏一帶常有出現,尤以花崗巖和圍巖接觸處較多,這里也正是金礦最多最大的產區(qū)。
(2)郭家?guī)X花崗閃長巖。巖石斑狀結構,斑晶巨大,較玲瓏花崗巖更富鎂鐵質,自西向東呈串珠狀分布,大致呈近東西向,可能代表原東西向構造控制,和金礦形成關系密切。
(3)灤家河花崗巖。中粗粒花崗巖,等粒結構,由斜長石,鉀長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石英組成,含較多的稀土副礦物。
(4)艾山花崗巖。具斑狀結構,環(huán)斑構造,常侵入在前三種巖體中,生成時代較晚,和金礦關系不甚密切。
玲瓏巖體南帶(含舊店金礦區(qū))金礦成礦地質環(huán)境與區(qū)內地質事件關系密切,具備下列共性:
(1)太古—元古宙基底變質巖老地層;
(2)中生代構造巖漿熱液活動,特別是燕山期多期多階段巖漿熱液活動形成的玲瓏花崗雜巖;
(3)有利于含礦溶液賦存的空間,尤其是與中生代構造熱液活動同生的張性斷裂構造,或早期存在的長期活動的大規(guī)模構造斷裂帶,更是有利于形成較大規(guī)模的金礦床。
(4)礦田內出露的巖體主要是玲瓏花崗巖,郭家?guī)X花崗閃長巖,欒家河花崗巖,金礦床大多分布在玲瓏巖體內及接觸帶附近,以及巖體與膠東群接觸帶的內帶。
參考文獻:
[1]張?zhí)?張岳橋.2008.膠北隆起晚中生代構造-巖漿演化歷史[J].地質學報,2008,(82.09).
[2]路東尚,林吉照等.招遠金礦集中區(qū)地質與找礦[M].地質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崔青岐(1976-),男,山東平度人,本科,地質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黃金礦山地質勘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