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永梅,周年榮,張林山,劉學穩(,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昆明 6507; .廣州致訊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廣州 5063)
論技術貨架建設在云南電力科學研究院的必要性
閆永梅1,周年榮1,張林山1,劉學穩2
(1,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昆明650217;2.廣州致訊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廣州510623)
摘要:通過構建一個職工自由的成果共享和學習平臺,提高科技研究的資源利用率,增強員工之間知識的共享,改進技術交流學習模式,推動職工全員參與技術創新。
關鍵詞:貨架建設;技術創新;知識共享
技術貨架是一種對科技成果按照技術領域和成果類型進行劃分并應用技術就緒水平進行量化評價、有序管理的知識管理體系。搭建技術貨架,目的是為科研項目的立項管理、科技成果評價、成果有序管理提供依據和手段,同時為科技創新平臺規劃、專業技術領域規劃和科技創新人才規劃提供指導。
26年前鄧小平就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如今科學技術帶來的生產效果過顯而易見。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云南電力研究院的研究活動和科研能力成為反映研究院綜合實力指標的比重不斷加大,而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對科研技術進行管理,為決策層提供真實有效的科研決策依據,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當今科研管理的大勢所趨。每年,科技類型的項目也數不勝數,在這樣一個技術齊發并進的形勢下,如何減少課題、項目、技術的重復投入成為了眼前必要解決的難題。通過技術貨架管理平臺的建設,將形成一個及時更新的科研數據中心和科研管理溝通平臺,全面、實時、準確提供云南電力研究院的有關科研信息,為云南電力研究院領導科研決策提供輔助支持,為云南電力研究院開展科研活動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為科研管理人員開展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
以營造活躍的科技學術探索、研究氛圍,改進管理技術研究的模式,激發全員技術創新意識,提升技術創新和技術儲備能力為目標,通過研究面向技術的管理、面向項目的管理、面向科研團隊的管理;實現基于移動應用技術的技術交流互動和成果共享的建設研究,利用貨架的理念最終構建形成技術交流學習和成果共享的平臺,實現各主體和各環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現科技與傳統工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企業技術支撐能力。
(1)系統技術架構設計。為支撐云南電科院技術貨架系統的應用建設,需采用基礎層、應用支撐層、應用層三層體系的技術架構進行系統構建,并以云南電科院技術貨架系統作為展現層,提供移動端接口和各級單位和員工接入訪問,如圖1所示。
其中,基礎層包括支撐應用系統正常運行的網絡系統、機房、存儲設備、安全設備等。
應用支撐層包括元數據管理,電子表單,參數管理,身份認證,安全審計,統計報表,基礎通信協議等。應用層則由系統管理,用戶管理,角色管理,權限分配,組織機構管理,個人工作臺,綜合統計,信息檢索,技術貨架等功能組成。
(2)系統網絡拓撲設計。技術貨架系統應用將采用B/S模式構建,如圖2所示。
基于該架構建設,各級基層單位、電科院員工,只要具備上網條件,就可進行技術交流,成果共享,資料傳遞,信息檢索等應用,增強員工之間知識的共享,改進技術交流學習模式,推動職工全員參與技術創新。
通過面向貨架研究技術管理、去冗,為技術貨架系統達到以下效果提供支撐:創造適應個人的技術交流平臺,保證用戶有效檢索和獲取,促進用戶對成果的應用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知識創新;凝聚與個人相關的技術資源,通過可方便定制的個性化資源組織機制,形成針對個性需求的資源集合,從而充分保障檢索利用成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能夠觀察用戶的技術需求、行為習慣和決策方式,動態組織針對這種個性行為的輔導、輔助和導引機制,從而提高成果推廣和技術共享的效率,所以云南電科院技術貨架系統已是必不可少。
參考文獻:
[1]趙志芳.論企業員工的經濟技術創新[J].價值工程,2002(01) :28-31.
[2]顧超然.關于企業技術創新的幾點思考[J].工業技術進步,2001 (05):30-34.
[3]楊武著.技術創新產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218.
[4]邱崇康.韓國技術創新的經驗及啟示[J].北方經濟.北方經濟雜志社,2002(04):34-36.
[5]王榮祝,嚴秀菊.淺談企業經濟管理創新[J].企業經濟, 2001 (07):34-36.
[6]徐鵬.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戰略探索[J].企業經濟,2001(10):41-42.
[7]趙愚,蔡劍英,羅容桂.職工經濟技術創新的理論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1(0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