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 鵬,黃 勇(武漢南車四方維保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武漢 430080)
關于高速動車組稱重試驗及尺寸調整的探討
占 鵬,黃 勇
(武漢南車四方維保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武漢 430080)
本文介紹了高速動車組稱重試驗時輪重差的產生機理,對平常所講的調整空簧高度及軸簧加墊進行詳細的分析,得出輪重差的影響因素及調整的本質原因,對部分特殊情況的調整提供了解決方案。
傳感器;輪重差;軸重;應變
近年來,中國高速動車組技術取得了巨大進步。通常一列動車組一天的行駛里程高達上千公里,動車組長時間的運行,部分地區的動車組還要在高寒、風沙、高溫、高海拔、強紫外線等惡劣環境中運行,因此,動車組的維修保養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動車組檢修分為五個等級,一級和二級檢修為運用檢修,三級、四級和五級檢修為高級檢修,其中四、五級修為分解檢修,單車稱重是分解檢修的重要工序之一,稱重是依據輪重差進行空簧高度、軸簧高度調整,本文著重對輪重差影響因素及調整進行分析。
簡而言之,稱重試驗目的是保證左右輪重差在允許范圍內。我們對平直軌道上列車車輪受力分析見圖1,列車牽引力由踏面與軌道間的摩擦力提供,摩擦力Ff,正常情況下,兩側車輪所受支持力在允許差距范圍內,兩側的摩擦力也在允許差距范圍內,即兩輪牽引力基本一致;如兩側重量相差超過允許范圍,則一側牽引力大,另一側牽引力小,導致兩輪受力情況不一致,可導致兩輪磨損情況不一致,縮短輪對使用壽命。
圖1 平直軌道上輪對受力分析
稱重臺工作原理為:當重物垂直壓在稱重軌的有效部位上,下部壓力傳感器產生應變,該應變被下位機的數據采集模塊記錄并處理,通過A/D轉換,將變形的模擬量轉變為數字量,經過單片機與PC的接口進行通訊,數字量通過PC機上軟件顯示出來,整個過程如下圖2。
圖2 稱重原理圖
JWLZ-J靜態輪重檢測裝置共有8根稱重軌,每根稱重軌對應一個車輪,每根稱重軌所構成的系統為一個獨立的稱重單元,能夠承擔車輛相應部分的質量,經過校準,8根稱重軌處于相同的水平高度。
如果上述條件已具備,啟動計算機,打開測量軟件,將車輛用牽引車拉入稱重軌,并保證輪徑落入指定范圍內,點擊計算機軟件上開始檢測按鈕,待示數穩定,即顯示出8處車輪各自的重量及同軸兩輪的輪重差。對于任意輪對,假定內輪輪重為WL、外輪輪重為WR,則有:
目前主要檢修的是中、高速動車組,該型動車組均要求輪重差在4%以內。理想狀態下,左右車輪承受的重量相同,輪重差為0,但實際因車下設備分配不均勻等原因,我們對車輛模型進行簡化處理,取一端2個空氣彈簧支撐作用下,對其受力分析(整車重心在設備艙,不在圖示截面幾何中心):
輪重差為0即兩側重量相同,空氣彈簧和軸箱彈簧壓縮量左右相同,車體兩側高度相同,即圖5所示情況,且N1=N2=0.5G。
假設右邊偏重了,則右邊空氣彈簧和軸箱彈簧壓縮量大于左邊,雖然這種情況下轉向架與車體支架還有橫向減振器、抗蛇減振器和牽引拉桿連接,這些連接之間還有其他作用力,這些連接左右情況相同,即減振器橡膠變形相同,主要受力點在空氣彈簧上,只考慮主要作用力,不影響我們對兩側豎直方向的作用力進行定性分析。三力或其延長線匯交于一點,假設車體側傾角為θ,則左側豎直方向作用力為F1·cosα,右側豎直方向作用力為F2·cosβ,令Fx=F1·cosα,Fy=F2·cosβ,有如下方程成立:
其中,因車體實際側傾角很小,取近似。右邊由輪⑥重式值可增得大出;同,隨樣,增如大果,車F體x減向小左,側F傾y增斜大,可,即以左得邊出輪相重似值的減結小論。
導致車輪一側偏重即一側輪重值過大,有哪些影響因素呢?
(1)車下設備及車體整體重量分配不均。車體新造時要求空氣彈簧安裝面平面度不大于1mm,四個空氣彈簧安裝面高度差在1.5mm內,枕梁上平面的平面度不大于1mm/m,車體撓度:中部9~13mm,端部0~5mm,左右差在2mm內,這對于20多米長的車體而言,要求已經很高了,將制造因素導致車體某部位位置降到或升高降到最低,即車體本身誤差對重量分配的影響已降到最低。
車內車外裝上設備后,整體重心越接近車體設備艙的幾何中心,則重量分布越均勻,這時將車體看成是由四個固定點支撐在空簧安裝座處,則這四個點受到的壓力不同,產生的形變不同,既要保證前后兩端重量在一定范圍內,又要保證左右兩側重量在一定范圍內,受力不同的四個支撐點如替換為轉向架上的空氣彈簧,則轉向架產生的形變不同,形變相差越大,則對應的輪重差也越大(圖3,圖4)。
(2)車體或底板有積水,可導致一側輕一側重,三級修還需考慮設備艙積灰導致重量分配不均。
(3) 空氣彈簧充氣后,產生的變形將車體頂起,但空氣彈簧本身比較復雜,具有非線性變化特點,充氣相同卻產生不同的效果。
圖3 假設將整車分為四部分
圖4 轉向架一側模型
已知這些影響因素,再看怎樣進行輪重差的調整由上述結論知,車體向哪一側傾斜,則表明哪一側偏重,這個結論同樣可用于前后兩端,在整車上考慮傾斜,可能是向四個角中某個角傾斜,也可能向某兩個角傾斜,一般而言,車體對角線方向剛度要差于鄰邊,所以你將某位車體調高了,可能是對角位置高度變化大,所以調整高度需要一般而言,先“調桿”再“加墊”,“調桿”即調整高度調整桿,先在較低一角將調整桿上螺旋扣左旋,使高度閥杠桿上翹,向空簧充風,空簧產生的向上形變將車體抬高,高度到達一定程度,高度閥杠桿變為水平,高度閥內部單向閥關閉,充風停止,該角重量減輕,對角重量增重,調整須滿足空簧高度在mm范圍內,其中t為空簧底部加墊厚度。
其實由輪重差公式還可以得出一個更直觀的判斷公式:
因為:
公式⑦可以直接看出兩側輪重需在什么范圍內,哪邊須增加多少,或須減少多少,因為數據是變化的,最好是在軟件上直接顯示這個結果,要更方便。比如現在測得WL=6203,WR=6765,可得出:WRWL≤518,因調整會導致WR、WL均變化,故將WL增加200左右,依據經驗,加墊2~3mm后,再進行檢查。“加墊”須滿足調整墊片總厚度不大于21mm,且軸簧高度在mm范圍內(中、高速動車組).
本文分析了稱重測量時輪重差的產生原因,找出影響輪重差的因素,結合實際稱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說明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如何解決,可以為稱重試驗及調整提供部分理論依據和方法。
[1]王伯銘.高速動車組總體及轉向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2]高速動車組鋁合金車體制造尺寸測量要求[J].2010.
占鵬(1985-),男,本科,助理工藝師,主要從事:動車組檢修等方面的研究。
10.16640/j.cnki.37-1222/t.2015.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