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希,張 青,葉林明(. 西安市城鄉建設干部學校; . 長安大學 公路學院,西安 70064; . 上海市政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0000)
淺析慈溪市快速路網規劃
王希1,張青2,葉林明3
(1.西安市城鄉建設干部學校;2.長安大學公路學院,西安710064; 3.上海市政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0)
摘要: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使得交通系統中存在的一些列問題逐漸顯現,本文以慈溪市市域路網規劃為例,從慈溪市目前的路網現狀入手,具體分析了未來路網規劃的策略、方案,進行了交通適應性和建設時序性分析,提出了近期和遠期兩個目標,以期達到為慈溪市交通建設和經濟發展增值的目的。
關鍵詞:路網規劃;城市建設;交通適應性;建設時序性
隨著經濟水平快速發展,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居民對城市生態環境、生活質量及出行要求等都產生了更高的要求。慈溪市作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滬、杭、甬三大都市經濟金三角的中心地帶,其城市路網規劃設計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據調查分析,慈溪市目前道路設施主要為杭州灣大橋南連接線即沈海高速和六橫十四縱干線公路,具體如圖1所示。隨著慈溪市經濟交通的快速發展,機動車輛急劇增長,原有的交通系統難以適應迅速發展的經濟狀況和居民不斷增長的出行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中心城區對接外圍高速不暢,與外圍高速連接通道建設標準過低和與外圍高速聯系對接路徑過少;其次是過境交通無法有效剝離,中心城區壓力過重,中心城與其它副城、副城之間、主要城鎮之間缺乏快速聯系通道;快速路缺失,無法適應現狀快速交通需求及城市的快速發展。
根據慈溪市道路系統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可以得出未來路網規劃的主要內容是:構建便捷、高效的快速路網,實現同高速公路的快速對接,滿足市域范圍主(副)城、主要城鎮的便捷聯系;避免過境交通對城市內部交通的沖擊,構建中心城保護環;推進余慈一體化進程,指導“十二五”快速路網建設。
路網結構應與城市總體規劃用地和人口布局相協調,按照城市功能確定分區域的路網布局原則,以此為基礎提出相關策略:
(1)梳理市域快速路橫、縱路網主形態,構建中心城區環網布局。具體表現為基于城市快速路網發展趨勢,依托慈溪快速路橫、縱路網形態,構建中心城區的環網結構,發揮市域快速路網的最大效能。
(2)支撐城市結構調整,實現“1+1”通道建設。支撐一主、三副、一組團”城市用地結構調整,實施“1+1”通道策略,即中心城區、外圍新城至少建設一條快速路和一條交通性主干路。
(3)構建便捷、高效的快速路網體系。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出行時間為10m in、20m in、30m in三個時空圈市域則形成了50min任一節點可達的網絡覆蓋目標。中心城市、副城(主要城鎮)10min上快速路系統;中心城市、副城(主要城鎮)上高速公路不超過20m in;市域范圍內副城(主要城鎮)達到中心城市不超過30m in;市域范圍內任意兩副城(主要城鎮)50分鐘可達。

圖1 慈溪市路網現狀
結合慈溪市經濟發展趨勢和現有交通水平,提出路網改善設想方案。經過對比分析最終得出如下規劃:東三環中心城區段線位選用經現狀東三環至329國道復線,線形較順直;基本不涉及拆遷兩側;對兩處客運樞紐的服務效能較高。
南部快速通道走329國道南復線-南外環-姚慈路-329國道復線線位,其中329復線規劃線位與沈海高速相交后繼續往東交于長邱線。此方案在慈溪東部使快速路網形成較為規整的方格網,其路網形態較好,車流分布更均衡,有效分流伏龍路以東中橫線的交通壓力。
中心城區形成閉合的環城快速路。橫、縱快速路過強的穿越性,對中心城區交通產生沖擊,且構筑環線既是路網形態演變的必然趨勢,也是城市快速路網規劃的前瞻表現,中心城市已然構筑快速環路,但受限于329復線走向,環路西南方位呈現銳角,既破壞環路形態,同時增加車輛繞行距離,所以連接329復線,閉合慈溪中心城區的環路。
中橫線和329復線間距約10km,區域快速通行功能尚未充分發揮,界塘北路、周塘公路距離中橫線過近,且329國道周邊建筑密集,景觀大道,其貫通性較差,因此提出加強余慈地區東西向聯系,提升新洋公路為快速路的方案。為了加強觀海衛片區南北軸便捷聯系和慈東片區南北向城鎮和慈東工業區的聯系,提出提升觀附公路、方淞線及長邱線為快速路設想。
綜合以上設想,可得出未來慈溪市快速路網優化方案為市域橫、縱結構,中心城區環網布局。總體布局為“三橫、六縱、三聯”方格網快速路系統,如圖2所示。
結合路網規劃方案及實際情況,從路網密度、間距,連通度,出行時間圈,預測流量及飽和度等幾方面入手對其進行交通適應性分析,其中快速路路網密度城鎮區域為0.38km/km2,中心城區路網間距為1.5~1.8km/km2,市域范圍為3~3.5km/km2,連通度為2.42,出行時間圈則為10min、20min、30min三個時空圈,市域則形成了50min任一節點可達的網絡覆蓋目標,預測年快速路日交通量基本在10000~15000pcu/d,車輛運行順暢,路網整體服務水平維持良好,說明路網規劃具有一定可靠性和較好的適用性。
從長遠角度來講,慈溪市路網規劃不僅要滿足人們出行質量及生態環境的要求,而且還要適應不斷發展的經濟水平,因此對以上規劃進行了時序性研究。
2010年~2015年的近期建設目標主要是形成“1環+3射”的快速路網格局,構建中心城區快速交通環,中心城、新區至沈海高速的快速通道,加強同上海的聯系和中心城、觀海衛和沈海高速聯系及余慈客運站的快速通道,加強和寧波的聯系。
2015年~2030年的遠期建設目標是形成“三橫、六縱、三聯”方格網快速路系統,滿足中心城對周邊城市快捷聯絡通道,加強市域重要城鎮間的聯系,進一步推進余慈一體化發展,構建杭州灣新區對周邊城市快捷聯系通道的要求。

圖2 慈溪市總體布局圖
面對新世紀交通機動化的快速發展,對各大城市路網規劃建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交通系統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應該采用合理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論文針對慈溪市目前交通系統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從路網現狀入手,對路網規劃的策略、方案,交通適應性及建設時序性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為慈溪市未來的城市建設提出了近期和遠期兩個目標,以期達到為經濟建設和交通系統增值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福志,胡思繼.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路網規劃的相關問題[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1,1(01):39-42.
[2]趙煒誠,袁青峰,王志宇.城市交通問題對路網規劃的影響探討[J].城市道路與防洪,2005,6(11):146-149.
[3]俞斌,王威,黎美麗.淺談常州市城市支路網規劃[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9,4(0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