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亞 (江蘇省張家港市晨陽學校 215637)
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
王麗亞
(江蘇省張家港市晨陽學校 215637)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很多學生對數學望而生畏。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各種情境,能使教學更貼近生活,更具趣味性,更能引起學生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變“苦學”為“樂學”。本文探討了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 教學 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使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易懂,使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體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下面筆者闡述創設情境要遵循的原則和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的幾種方法。
(一)科學性原則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已有認知結構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認識到數學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學數學教學資源,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創設情境。其次,教師要創設引起學生主動思考、探索、實踐的情境,要使學生在情境中探求新知,積極思考、認真觀察、猜測、操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再次,緊扣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每節數學課都有具體的教學內容,所以教師創設情境必須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而不能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最終實現教學目標。最后,創設情境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認知特點。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生活經驗等創設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遷移,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自主掌握新知識,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直觀性原則
由于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創設情境時要注意情境創設的形象性、直觀性,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理性思考。具體而言,我們創設的數學教學情境首先應該是感性的、可見的,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促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其次,應該是形象的、具體的,能夠引起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在形象思維基礎上進行抽象思維,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
(三)啟發性原則
問題情境是有價值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引起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創設趣味性、探索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困惑,積極思考,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通過精心設計,巧妙地將問題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使學生能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新知識。此外,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使大多數學生通過思考或者合作探究都能解決問題,問題不要太難,不能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考慮到新舊知識的聯系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新舊知識及其關系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一)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聯系生活,能夠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并不陌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聯系實際生活,用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產生數學就在身邊的親切感。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創設情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開展各種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到數學的價值,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時,我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情境,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一塊長方形地里種著白菜,要給白菜地圍籬笆,你知道籬笆需多長嗎?它的長度和菜地的什么有關?以此引出周長,調動學生探究周長的計算方法的積極性。
(二)創設操作情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習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操作情境,多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時,我讓學生用學具中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然后思考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兩個梯形有什么關系,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與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關系?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與梯形的高有什么關系?梯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學生可以在操作活動中分析、理解并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會充滿樂趣,學生能夠更容易、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更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
(三)創設實踐情境,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新課程標準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薄靶惺侵?,知是行之成?!币虼?,教師要注意創設實踐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數學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學以致用,我經常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情境,讓學生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調動他們學習數學、靈活運用數學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10以內的加法”時,我用課件創設了一個玩具店買玩具的情境,在玩具店里擺了許多玩具,并標了相應的價錢,然后提出問題:如果你去了這間玩具店,你想買哪兩個玩具?一共要付多少錢?這樣,學生興趣盎然,馬上選好了玩具并算出了價錢。通過創設這種實踐情境,學會了買東西如何算錢,也不知不覺學會了10以內的加法。
(四)創設游戲情境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創設一些有趣的游戲情境,把教學內容寓于其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口算教學中,我用多媒體課件搜集和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如米老鼠、奧特曼、漢堡包、巧克力等,利用這些素材設計小猴子吃漢堡包、小動物送信等口算練習的游戲,從而使口算練習更有趣味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要先了解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在教學中穿插相關游戲,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責編 張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