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菊 (青海省互助縣城南小學 810500)
有關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李生菊
(青海省互助縣城南小學 8105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及時更新教學理念,選用新的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從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進行探究,以期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效率
無論是傳統教學背景下,還是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今天,課堂都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知識、開發智力、發展能力的主要場所,其教學效率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素質。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目前各學科的課堂教學現狀都不太樂觀,尤其是小學數學更是在教學中頻頻出現問題,導致教師怕教、學生怕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那么,教師如何做才能改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提高教學效率呢?經過長期的思考與實踐,筆者總結了一些方法與策略。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教師只有在課前認真備課,深入鉆研教材,掌握學生實際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備課的要求很多,筆者認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深入鉆研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依據。為了確保教學內容合理、有效,教師課前備課時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一方面,教師要了解新授課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明確講解程度;另一方面,教師要深入研究新授課,明確其重點、難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有所側重地開展教學。這樣,從整體和局部兩方面研究教材,有利于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二)了解學生實際情況
學生是教學對象,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進行。這就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教學活動。而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理解能力、興趣愛好等都不相同,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掌握學生的這些情況,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
(三)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一般來講,教師在備課時必須預設好各種情況,設計好教學流程,選擇好教學方法,以防上課時手忙腳亂。需要注意的是,課堂教學是動態的,隨時會出現各種突發狀況,而教師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全部預想到,這時原先安排好的教學方法可能就不適合了。對此,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調整教學方式方法,處理好突發狀況。
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認識事物、參與活動的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那么,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精心設計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導入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其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重視導入的設計。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用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方式,如問題導入法、多媒體導入法等導入新課,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產生新奇感,從心理上對學習產生探究性傾向,誘發他們對高層次學習的需求。
(二)組織競賽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上適當組織競賽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小學生好勝心強,教師在教學中可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入競爭機制,組織一些競賽活動,激起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中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如在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時,我組織了一次師生競賽:在學生中間選出幾名算數快的學生組成一隊,教師單獨一隊,其他學生出題,師生進行比賽,看誰算得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掌握了解題訣竅,不僅興趣盎然,還培養了競爭意識和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利用數學游戲,激發學生興趣
樂于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引入游戲化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使數學學習趣味橫生,而且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因此,教師要重視數學游戲活動的設計。可利用的數學游戲有很多,如打數學撲克、奪紅旗、開數學醫院、摘蘋果、開火車等,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合理選用,組織學生通過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學習數學知識,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注意力長時間地穩定在學習對象上,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小組合作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是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今天,它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呢?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此進行了如下探討。
(一)合理分組,明確分工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合理分組,明確各小組成員的職責。先來看合理分組。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為了從根本上避免小組合作流于形式,我們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班內學生按照4~6人分為一組,力求做到組間搭配均衡,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再來看明確分工。為了保證組內各成員都有事可做,教師必須為小組成員安排合適的角色,如小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審核員、匯報員等,并結合實際情況,不定期地互換角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明確任務,及時引導、點撥
呈現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有了明確的問題,學生才能去合作解決。然而,目前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和任務不是模糊不清,就是過于簡單,缺乏合作解決的必要,反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有思考價值、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共同討論、分析、解決問題,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需要注意的是,在各小組分析、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做好巡視工作,發現學生出現思維混亂或偏離討論主題時,及時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順利解決問題。
[1]周中剛.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0(8).
[2]吳德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幾點做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4).
(責編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