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仁
在那遙遠的地方,在那美麗的新疆伊勒克草原,我見一匹白馬從東方飛馳而來。它那長鬃隨著動勢飄拂,如大鵬垂天之翼在氣流中搏擊。它那豎起的馬尾,像旗幟一樣飄揚在花的草原上。它飛經之處,茂草俯仰起伏,紅花綻顏微笑,松林輕漾濤聲,有一種地動山搖的氣勢。眨眼間,它的蹄聲和身影閃入西天晚霞深處,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揉揉眼睛,懷疑自己看到的是場夢景。呆坐在山坡上,我遙望天上熔銅般流淌的云霞,慶幸欣賞到難得一遇的奇觀。
就在離那兒不遠的鞏乃斯草原,文友周濤還看到過千馬奔馳的壯闊場景:大暴雨襲來,那散養在周圍峽谷里的馬兒都匯聚到一起。如山洪奔瀉似的馬群,被驟雨的長鞭抽打,受低沉的怒雷驚嚇,遭枝形的閃電驅趕。嗒嗒嗒嗒的馬蹄聲,擊打出震天動地鼓點。悲壯蒼勁的嘶鳴,在擁擠的空間里回響。棕浪涌動的曲線,扭纏住漫天雨網,和雷電編織成一曲自然交響樂——那是怎樣一幅狂野不羈的群馬奔馳圖!
史載:自古名馬——汗血馬產自西域大宛國,即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大約五千年前,此貴獸進入人類生活,開始拉拽著歷史車輪曲折向前。古希臘人認為,馬是海神波賽多所變,是神賜給人間的禮物。中國人則視馬為寶物,極聰明,通人性,是龍的子孫,故有成語“龍馬精神” 。
早在兩千五百年前,波斯帝國就建起了從蘇撒到小亞愛非斯長達兩千四百公里的驛道,將政令由馬匹急送到各地,把行政、經濟中心連接起來。正如兩千二百年前的秦代,從咸陽經華山、中條山、太行山下,把驛道一直修到石家莊附近的井陘縣境內,便于秦制的統一和實施。如今我們從秦兵馬俑坑里發掘出的戰馬雄姿和青銅戰車工藝的精湛,不難想象出當時馬兒曾扮演過多么重要的角色。
兩千多年前,趙武靈王在呼和浩特向中原號召“易胡服,習騎射” ,將游牧民族的勇猛、粗獷與農耕民族的勤勞、精細融合,同化在一起,取長補短,剛柔相濟,才使趙國逐漸強盛起來,成為僅次于秦、齊的強國。漢武帝時派張騫出使西域,用馬匹和駱駝踩出著名的絲綢之路(如今它已提升為互惠互利的國際戰略——“一帶一路” ) ,把中國的特產傳到阿拉伯諸國和地中海沿岸。
在冷兵器時代,誰擁有了駿馬,誰就掌握了制勝的法寶。屋大維為建立羅馬帝國的征伐,十字軍多次東侵,成吉思汗西進多瑙河,一次次大規模軍事沖突中,漫漫長途上奔馳著成千成萬馬兒的身影——這就是古代戰爭的真實圖景。而在公元七世紀,當新宗教戰勝了拜占庭之后,高舉著新月旗和彎弓,用阿拉伯馬馱載著為政教合一的理想奮斗之時,英倫三島上的亞瑟王卻建立了“圓桌騎士制度” ,開啟了政教分離的先河。騎士是榮耀,“圓桌會議”的平等精神由此而來。
駿馬是英勇的象征。那些彪炳史冊的偉人身旁,必有名馬相隨。君不見太宗李世民不就是先后騎著“颯露紫”等六匹駿馬建立起了大唐王朝嗎?君不見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在波士頓公園的塑像、法國拿破侖飛越阿爾卑斯山的雄姿、蘇聯朱可夫元帥在莫斯科紅場旁的城雕,不都是和他們的親密戰友——胯下的駿馬,生死相依地緊緊聯結在一起嗎?就是這位俄羅斯民族英雄朱可夫,于整整七十年前,一九四五年五月九日,在萬眾矚目之下,騎著他那匹專用的純白駿馬,馳向柏林市中心,主持了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條件投降儀式,給蘇聯衛國戰爭畫上了勝利的句號。
駿馬是俊美的典范。好馬兩眼有神,毛色光亮,肢體勻稱,胸肌發達,腿部勁健,腳腕細,足蹄圓。當它豎起雙耳,張開鼻翼,昂首嘶鳴,威風凜凜,一副所向無敵的氣概。試問動物界孰能與之媲美?正因為駿馬英勇、俊美,故常作為國禮相送。土庫曼斯坦、蒙古國均以名馬送給習近平主席,就是友好的實例。
駿馬是靈感的源泉。古往今來,多少藝術家描繪、贊頌過馬兒的瀟灑、優雅、英俊、勇猛、忠烈、機靈。甘肅武威出土的“馬踏飛燕” ,它那昂首嘶叫、三蹄騰空、風馳電掣的飄逸神態,堪稱青銅雕塑的奇葩。唐韓干的《牧馬圖》 、宋李公麟的《五馬圖》 、現代徐悲鴻的《奔馬圖》 ,被譽為中國美術史的經典。羅貫中《三國演義》里關云長千里走單騎赤兔馬之奇特經歷,列夫·托爾斯泰筆下《戰爭與和平》中描寫的安德烈公爵的坐騎,與主人公歇在大橡樹下一起作哲人式的思考,乃文學史上精彩絕倫的華章。毛澤東說,他的詩篇大都是在“馬背上哼成的”:“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軍旅詩章,何等雄奇,何等豪放,“戰地黃花分外香” 。
駿馬是忠誠的代表。我曾采訪過黑龍江邊一個軍馬場。場長告訴我兩個感人的故事。有位戰士騎著一匹額頭發白的棕馬外出巡邏。路經高坎被滑坡山石砸傷,血淋淋摔在蘆葦叢中的冰河里。那匹名叫“白額”的棕馬身陷冰水,使勁躍起,只把受傷戰士甩在一邊,未能跳上高岸。白額歇了一下,又狠命使勁,終于躍上高坡,飛速跑回場部報信。場部醫生帶了幾名騎兵趕赴出事地點,把快凍僵的戰士救了上來,但棕馬卻因奔波過急,吐血倒地,不治身亡。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游擊戰中,八路軍有匹叫“翔云”的好馬。它奔跑神速,槍林彈雨中,常以身軀掩護主人,屢建奇功,不幸被日寇逮住。敵騎兵司令黑森酷愛好馬,命軍醫給它治傷。翔云尥蹶、跳踉,起腿踢人,拒絕治療。給它食槽里送去青草、黑豆、雞蛋、鈣粉,它視而不見,閉緊嘴巴,滴水不沾。九天之后,它生命枯竭,眼含清淚,望著連隊所在之地,鳴叫告別,遽然倒斃……
場長說:“好馬猶如真君子。翔云是我們連隊史上的光榮和驕傲。它忠貞不屈,為國犧牲,令人永遠緬懷。 ”
如今我雖老邁,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我這一生,一直銘記著那年秋天在新疆伊勒克草原上幸遇的那匹從東方飛馳而來、又閃電般遁入西天晚霞的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