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春
孫友田(1936— ),安徽蕭縣人。當代著名詩人,文學創作一級,享受國務院津貼。著有詩集《煤海短歌》《礦山鑼鼓》《煤城春早》《石炭歌》《金色的星》《孫友田煤礦抒情詩選》《孫友田詩歌選》等十多部,散文集《孫友田散文選》等。詩歌《礦工與海》獲第一屆全國煤礦文學優秀作品獎,詩集《孫友田煤礦抒情詩選》獲第二屆全國煤礦文學作品烏金獎一等獎。《燈房抒情》①是其早期煤礦詩名作之一。
《燈房抒情》,寫于1961年9月。收入孫友田的個人詩集《石炭歌》。也曾入選柯巖、胡笳所編的詩選集《與史同在——當代中國新詩選》上卷。全詩共六節(每節四行)。詩人孫友田,以寫礦工生活的詩著稱,這與其經歷有關。1957年,他于淮南煤礦學校礦山機電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江蘇徐州賈汪煤礦工作,當過技術員,在煤礦度過了16個春秋,對煤礦的情況了如指掌,對礦工的生活、情感頗為熟悉,所以其詩善于表現煤礦場景,抒發礦工情感。《燈房抒情》正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詩人曾經談到此詩寫作的緣由:“我在徐州韓橋煤礦度過了由一盞礦燈陪伴的青春期。我用詩的形式反映煤海濤聲,也反映礦山鳥鳴。一次下井領燈,感受到燈房的溫馨,寫出了《燈房抒情》②”。此詩系孫友田早期煤礦詩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當代詩歌史上抒發煤礦工人之情的佳作之一。全詩繪景、寫人,抒發了煤礦工人的豪邁之情,時隔50多年讀來仍心讓人動不已,獲得藝術美之享受。
詩的前三節,寫礦燈房之景。寫礦燈房之景,緊扣礦燈下筆;而寫礦燈則主要從礦燈的“明亮”與“量多”兩方面著墨。寫礦燈的明亮與量多,先概括寫,再具體寫。第一節,概括寫,后兩節,具體寫。概括寫,先用“燈光耀眼明”一行詩直言礦燈的明亮,再以“像游入光輝的燈海,像飛進燦爛的星空”兩個比喻形象地表現礦燈的明亮,并且將礦燈量多也委婉地反映了出來。具體寫,運用了多種手法寫礦燈的量多與明亮。一方面直言礦燈數量之多,多得“數不清”;另一方面借助于比喻、夸張、擬人等手法進一步表現礦燈的明亮與量多。“銀河在這里匯聚,光明在這里集中。”這兩行詩集比喻、夸張、擬人、對偶于一體,想象豐富,新穎別致,既形象地突出了礦燈的量多,又生動地表現了礦燈的明亮。“一盞盞,比星星還亮。一顆顆,比寶石晶瑩。”這四行詩運用了比喻中含有比較的手法,將礦燈的明亮形象地再現于讀者面前。礦工的豪邁之情也滲透于字里行間。
四五兩節,寫礦燈房之人。寫礦燈房之人,集中筆墨描寫了一位發燈的姑娘:
燈房的姑娘走進來,
房中頓時更亮更明,
更亮更明的星星,
是她的一對眼睛。
礦燈擺滿了每個角落,
靜靜地在聽候她的命令。
突然,汽笛響了,
“好!發燈。”
這里,寫發燈的姑娘,著眼于人們的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寥寥數語,便使姑娘的形象活現于人們的眼前。“房中頓時更亮更明”,著眼于視覺形象,將姑娘的出場襯托得光彩照人。“更亮更明的星星,是她的一對眼睛”,運用了一個獨特的比喻,也著眼于人們的視覺形象,突出姑娘的眼睛明亮,以此傳出人物之神,恰到好處。“礦燈擺滿了每個角落,靜靜地在聽候她的命令”,仍然是著眼于人們的視覺形象,一方面突出了礦燈的數量之多,另一方面將礦燈人格化,從寫礦燈的角度來寫姑娘,富有情趣。“突然”等兩行著眼于人們的聽覺形象,以“汽笛響了”襯托姑娘簡潔的話語“好!發燈”,將姑娘干練的個性特征傳神地表現了出來。這些寫姑娘的詩行之中也滲透了礦工的自豪之情。
最后一節,寫發燈之后的場景,進一步抒發了礦工的情感。“十個窗口一齊打開,讓銀河飛快地流進礦井。” 這兩行詩以豐富的想象、夸張的筆調展現了頗為壯觀的場景,抒發了礦工的豪邁之情。“這座小小的礦燈房啊,卻使得煤海日夜歡騰。”這兩行詩以強烈的對比展現了煤海日夜歡騰的場景,將礦工的豪情、喜悅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上文提到詩人創作《燈房抒情》是緣于一次下井領燈,感受到燈房的溫馨,詩的標題也透露了其主旨是燈房抒情,而此詩在情感的抒發上又別具一格。除了最后兩行直抒胸臆之外,其他的詩行都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將詩情寓于場景描繪(包括對礦燈房之景與礦燈房之人——姑娘的描繪)之中,這是此詩在寫作上的顯著特色,也是此詩時隔半個多世紀仍為廣大讀者所喜愛的重要原因。
【注 釋】
① 原詩詳見孫友田:《石炭歌》,作家出版社1964年版,第81—82頁。
② 孫友田:《回望溫情》,《淮北礦工報》2007年2月21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