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 高星云
縱觀歷年高考小作文,以測試描寫、說明、議論等表達方式為主,其中描寫類小作文出現的頻率最大,而場面描寫在描寫類小作文中已經出現過三次:畫面描寫“媽媽愛吃魚頭,我從小就知道”(1999年三南題);“節日小景”描寫(2000年上海卷);車站一瞥(2006年重慶卷),頗受高考命題者青睞。現實生活中可歌可泣的場面不勝枚舉:國慶閱兵式、奧運開幕式、婚嫁宴會、歡送新兵等等。新人教版教材寫作單元中,也對場面描寫做出了要求。因此,高考命題的可能性很大。
令人擔憂的是,現行的新課改,因為課時緊張,課內沒有落實到位,課外學生不會觀察,學生場面描寫能力差。鑒于此,筆者以“擠車”為例,結合現實,對場面描寫類小作文作些指導,以供參考。
【技巧講授】
場面,是記敘文中“人、事、境”三者結合的基本單位。場面描寫則是這三者有機結合的動態描寫,即指對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生活畫面的描繪,截取故事情節發展中的橫斷面,展現特定時間和特定環境中人物的活動,是記敘文刻畫人物,展開情節,渲染氣氛,表現主題的必需手段。
寫場面要注意點面結合,有點有面地描述。
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可以由總到分,由概括到具體,可以按空間順序或事物的聯系,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寫具體。
諸多人物,要突出主角。場景不是一個人的活動,是有許多人參加的活動。
場面上的眾多人物不可能都是主角,要詳寫主要人物的神情動作,略寫次要人物的神情動作。
要把握場面的基調,寫出場面總的氛圍,把那些與總氛圍不協調的內容刪掉。
另外,要采用描寫、記敘、抒情的表達方式,通過一定的聯想和想象,按照限制的“場景(對象)”進行描述。還要懂得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等描寫的知識。
我們在描寫場面時,對所表現的內容要力求做到盡量具體細致、生動貼切,盡可能把形象可感的畫面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閱讀場面描寫的文字時,達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
【考題預測】
以“擠車”為題,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手法以及恰當的修辭格,描繪出你所熟悉的一次擠車,注意地點、景物、人物,注意點面結合,寫成一個鏡頭,一個場景,不要寫成故事,語言確切,連貫、條理清楚,抓住特定的氣氛基調和人們的表情等特征。
【寫作指導】
寫場面描寫要注意環境氣氛的渲染,可以從人數多,人們的神態心理,人們的喊叫聲,車廂內的氣味,司機的反映和車的速度等多個方面表現出來。詳寫怎樣“擠”車,略寫擠進后的感受。應當描繪“擠車”時驚險、緊張、粗野等氛圍,多正面描寫,還應該反面烘托。
考場寫作常見失誤:入題太慢,從怎么來車站寫起,寫擠車的文字寥寥,根本看不出擠車的感覺;或者議論“擠車”現象的不文明,或者說明“擠車”的方法。
【寫作示例1】
車來了,還沒停穩,幾個青年人憑著力大氣粗占據了有利位置,直往車內擠。幾個手腳敏捷的小伙子像猴一樣左跳右躍,“嗖”的一聲躥上去,霸住了車門。一大堆人正拼命地擁擠著,只見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銅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軟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揮舞著,都希望抓住車門。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剛踏上車階,左腳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勁兒,用力地扭動著肥胖的身軀,一雙臃腫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車門扶手。任憑她怎么努力,結果那屁股還是被車門狠狠地擠壓了一下,疼得她直叫“我的媽呀!”擠車可真是一場不同尋常的戰斗呀!
【點評】這是一個優秀的片段,勾勒出一副眾生擠車的群丑圖。作者讓青年人、小伙子、胖大嫂一一上演,通過其語言、行動,工筆細描出一個“擠”字,讀來感覺心驚肉跳。正如作者所言“擠車可真是一場不同尋常的戰斗呀!”
【寫作示例2】
車未停穩,早有“勇士”抓住車門往里擠,其他的人也尾隨其后往車上灌,車上早已堆了許多人,又鉆進這么多人。售票員高喊著:“不要擠!還有幾位要下車。”任憑她喉嚨喊破,也沒人理會。下車的不能下,上車的不能上,誰也不肯作絲毫讓步,一個勁地擠呀擠。瞧,門邊那位“眼鏡”也往車上擠,那位穿著入時的漂亮女郎也顯“英雄本色”。有風度的顧不得風度,講文明的來不及講文明。
我也不甘示弱,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有了立足之地,正想長舒一口氣,忽然聽到一個小孩的哭叫聲。原來在我身旁的人縫里夾著一位中年婦女,她手里抱著一個小孩,背上還背著一個。那被抱著的小孩正哇哇大哭,一雙光著的小腳丫不停地抖動,像是在艱難地掙扎。“老三乖,別哭,哦,哦……”那婦人一邊哄著小孩,一邊大喊:“莫擠呀!我有小孩呀!缺德的……”她大汗淋漓,聲嘶力竭,拼命護著一前一后的孩子。天曉得她是怎樣擠上來的。
【點評】本段有兩個亮點。一是動詞用得很貼切傳神,富有特點,大有“著一字而盡得風流”之妙。如“其他的人也尾隨其后往車上灌,車上早已堆了許多人,又鉆進這么多人”──其中的“灌”“堆”“鉆”三字,生動形象得體,將“擠車”之“擠”描寫得淋漓盡致。二是在人物刻畫上善于選取典型人物以一當十。如,門邊那位“眼鏡”,那位穿著入時的漂亮女郎、那位手抱小孩的中年婦女等等,在讀者眼前的這些人物應是“擠車”的“弱勢群體”,然而“眼鏡”不輸給壯漢,巾幗不讓須眉。耐人尋味,使人過目不忘。看來非“擠車”不能上車。
【寫作示例3】
天漸漸黑了,北風還在呼呼地叫著,掀起了我兩鬢的頭發。人們顧不得寒冷,早已擠在站外,個個翹首盼望,臉上寫滿了焦急,我也不例外。
車來了,大家立馬騷動起來,好比離弦之箭,往車將停靠的方向沖去。一會兒,“哧”的一聲,車停了下來。人們一窩蜂似的往上竄,力氣大的張開雙臂,扒開人群,三下兩下就擠了進去。一位抱著孩子的阿姨剛準備上去,可被擠了下來。我剛準備上車,被推了一下,也被擠了下來。擠啊!擠啊!我總算擠了進去。只是感覺背后邊有很多人推著。終于,都“擠”進來了!
車子左搖右擺地開動了。我剛準備握著扶手,可扶手已經被一雙雙手包圍了。更可悲的是,我已經沒有“容腳之處”了,只得踮起腳尖!車子開動后,嘈雜的聲音中有人在說:“誰踩我腳了?”“車子里怎么這么難聞啊!”“哎,我怎么下得車去”……
【點評】這個片段寫得頗好!圍繞一個“擠”多側面表現,有正面描寫,有側面描寫;有動作描寫,有語言描寫,還有神態描寫。既寫了擁擠的面──人群,又寫了點──婦女,這些通過“我”的視角來寫,給人身臨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