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華(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東通道登莊項目部,遼寧 大連 116200)
懸臂連續梁線形控制因素分析
王振華
(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東通道登莊項目部,遼寧 大連 116200)
摘要:鐵路建設中橋梁建設是必不可少的,而隨著我國鐵路施工建設的發展,橋梁施工技術也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本文主要針對目前我國鐵路施工中橋梁連續梁懸臂澆筑施工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論述,探討了線性控制方法在懸臂連續梁施工中的應用,并對施工中所采取的各類措施進行了分析,以此希望可以減少施工中所遇到質量問題,保證連續梁合攏精度以及橋體線形,并希望同廣大同仁進行討論和交流,共同推進我國連續梁施工技術的發展。
關鍵詞:懸臂;連續梁;線形控制
參照類似工程施工經驗,在本連續梁工程施工中,應用自適應控制法理論、按照高速鐵路相關規范標準要求、采用MIDAS/CivilV6.7.1計算軟件在施工過程中對連續梁實施線形控制。
1.1設計
1.1.1計算影響因素。(1)施工荷載以及方式方法。施工方法會直接影響到連續箱梁橋,并在施工中對恒載內力造成直接性影響,因而在施工控制中需要對施工方案進行明確的分析,在細致的研究中針對主梁的施工荷載數值進行確定。(2)預應力影響。結構會直接受到預應力的影響而產生形變,而型變量則同預應力的大小相關,施工中必須依照設計進行嚴格的施工,并且要充分考慮實際施工中所遇到預應力的程度。(3)結構的收縮徐變。在進行計算時需要依照施工方式以及設計要求對結構的收縮徐變影響予以充分考慮。(4)溫度。施工工期可能會跨好幾個季節,因而施工中必須對各個連續梁施工季節溫差進行考慮,而針對日照溫差則需要進行實際的觀測,采用一些指定的觀測措施,并依照特定的誤差分析方式進行對溫度影響產生的誤差進行消除。
1.1.2施工控制方法。施工控制并非是單一的一次性結束的任務,而是一個循環過程。即冊來給你、識別、修正以及預告施工。
在施工過程中需要依照設計狀態進行前進分析,并根據施工的規定程序進行倒退分析。在實際的測量基礎上依照測量數據進行標高預警,通過上述激光環節完成施工控制。
1.2計算立模標高
施工工藝以及設計參數、測量誤差以及施工水平等會直接影響連續梁的施工,懸臂在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實際標高同設計標高不一致的現象,這種誤差需要以實際測量為基礎進行不斷的更正和調整,從而保證施工各個環節的所有施工狀態均符合規定,因此單位節段立模標高的調整是必要的。
1.3調整立模標高
在所有的階段調整中都應當依照實際的測量數據進行計算模型的修改,從而保證已經完工部分同設計要求保持一致。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很多時候都會發現預拋高同形變值可能仍舊會超出實際誤差范圍。因此施工中必須在每一節段中對誤差進行識別、分析,從而避免誤差的累積影響施工質量。
2.1建立施工控制網
(1)連續梁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建立起獨立的施工控制網,并建立起相應的施工控制基點,以此保證施工控制質量。(2)平面控制網需將主墩上面、0#塊的中軸線引入,高程控制網采用二等水準測量的方法,用水準儀加懸掛鋼尺的方法移至0#塊頂面的縱、橫軸線交點上,這個點就是箱梁懸臂澆筑施工的高程控制點。通過該種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施工高程,從而保證懸臂施工過程中其高程可以滿足設計要求。(3)每個主墩上0#塊箱梁頂面按沿線路方向布置3條線(縱向中心軸線、腹板縱向中心軸線)、9個點(墩頂中心線、距0#塊端頭50cm的3條線和縱向3條線的交點)作為施工控制基準點。
2.2埋設基準點和觀測點
(1)設置基準點標志時需要使用到沉降觀測標,保證在混凝土面上標識可以露出20mm,若利用鋼筋做標識則需要保證剛進露出混凝土面2cm,并且還應當對端頭進行磨圓處理,并用紅漆噴涂標識。(2)在懸臂節段頂板中設置適當的高程觀測點,高程觀測點分布方式為對稱分布,對稱軸為箱梁中線,同時在箱梁底部也應當進行觀測點的設置,從而準確的進行高程關系的建立。觀測點應當同頂板鋼筋點牢固焊接在一起,同時要求觀測點垂直于頂板。(3)在懸澆階段以及基準點的布置中應當嚴格按照設計方案進行形變觀測點的確定,在設置埋設觀測點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各個點之間的距離以及位置在實際的操作中,必須將其誤差值控制在±1cm內。埋設的觀測點其底端要抵緊底板的底模板,并且在混凝土施工中要嚴禁踩踏、碰撞。
2.3控制測量分析
在懸臂施工中,每一節段的施工都需要進行五種工況高程測量以及撓度測量,一次保證施工控制精度,通過高程測量以及撓度測量得到精確的測量數據,同時還需要對箱梁平面中線位置在掛籃就為以及澆筑箱梁混凝土后進行測量。
若實際的測量值同設計理論值相去甚遠,那么就需要針對工程進行全面測量,通過比較分析對誤差原因進行確定,并依照結果進行相應的調整,若實際標高同設計值差距過大時,則需要依照規定原則進行適當調整,而并非一次調整到位,實際的調整中單節段調整贏得那個小于20mm。
2.4合龍體系和轉換
(1)連續箱梁合龍段施工和體系轉換是線形控制的重點,本工程對施工懸臂的合龍精度要求為:箱梁平面中線位置誤差不大于15mm懸臂端高程不大于15mm。(2)在各孔體系轉換及合龍段施工前兩個節段(根據跨度的大小確定超前聯測的節段數),應逐段對各T懸臂箱梁高程進行聯測。(3)合龍段施工的高程觀測按安裝模板前、澆筑混凝土前、澆筑混凝土后、張拉部分縱向預應力鋼束后、張拉完所有預應力鋼束后5個工況實測。
在進行懸臂連續梁的建設處理中,必須依照實際對工程的每一環節進行調整,依照測量數據進行仿真分析,并且需要隨時對測量成果同設計數據進行對比,并計算預測線形控制所需要的基礎數據,及時對不符合施工標準的環節進行調整,通過立模標高的調整使得合攏段精度可以達到設計要求,并保證橋面的線形,并且保證工程內力結構能滿足設計標準要求。依照實際工程現場中會對施工質量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控制方案的制定。通過實踐證明該種施工控制方式在連續梁的施工中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張應奎,楊成斌,潘星.橋梁懸臂澆筑施工中的撓度控制分析[J].工程與建設,2006(01).
[2]楊平中,陳忠章.現澆箱梁支架設計及施工[J].西部探礦工程,2005(06).
中圖分類號:U44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