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雄
肝移植后糖尿病的病因探討
陳志雄
目的 探討肝移植后糖尿病的病因。方法 抽取接受肝移植手術治療的臨床患者56例,在患者術前和術后的3個月展開糖耐量試驗,并對患者術前和術后的血糖、胰島素、血脂以及肝功能等各項指標進行檢測。結果 本組56例患者在術前為糖耐量正常者,術后3個月糖耐量試驗正常者25例,糖耐量減低者22例,移植后確診糖尿病者9例。糖耐量正常者移植前空腹血糖水平為(4.29±0.16)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為(5.71±0.15)mmol/L;糖耐量減低者移植前空腹血糖水平為(4.78±0.21)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為(6.36±0.21)mmol/L;糖尿病患者移植前空腹血糖水平為(6.03±0.09)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為(6.51±0.19)mmol/L。3組患者血糖等指標的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移植術后會出現血糖水平異常情況,在術前進行空腹、餐后2h血糖以及胰島素原與胰島素比值的檢測可為移植術后糖尿病的發生進行預測,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
肝移植;糖尿病;發病原因;血糖;胰島素
臨床上移植術后糖尿病是肝移植手術后一種常見的并發癥,會對患者術后的預后產生很大的影響。近幾年的調查顯示[1],隨著器官移植技術的日漸成熟,抗排異藥物的不斷發展,使得移植術后排異反應以及患者的存活率目前已經不是人們重點關注的一個焦點,反而是移植術后糖尿病的發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本研究對肝移植后糖尿病的病因進行分析,對肝移植術患者術前和術后3個月進行了糖耐量試驗以及對血糖等各項指標進行了檢測,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江西省人民醫院收治的接受肝移植手術治療的56例臨床患者,男45例,女11例,年齡35~65歲,中位年齡49歲。本組56例患者中包括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例,原發性肝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1例。本組患者術前均剔除了糖尿病、感染、糖皮質激素應用史患者。
1.2 方法 在手術當天均接受甲潑尼龍200mg/d,而后逐漸遞減20~40mg,直到降至20mg/d時改用等劑量的潑尼松片口服,直到術后的2個月時減量至5~10mg/d,直到術后3個月停藥。他克莫司于手術后第2天給予口服,劑量為8~20mg/d,以達到血藥靶濃度為準:術后第1個月血藥濃度維持在15ng/mL,2個月后減至5ng/mL,長期維持。
1.3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在患者接受移植手術前和手術后的3個月對患者展開身高、體質量、腰圍、臀圍進行測量。分別在術前1周和術后3個月口服75mg葡萄糖耐量試驗,并展開胰島素釋放試驗。同時在術前、術后3個月進行空腹血測定血糖、胰島素、胰島素原、血脂和肝功能等各項指標的檢測,采取HOMA法對胰島素抵抗指數進行計算。空腹血糖參考范圍:3.9~6.1mmol/L,餐后2h血糖參考范圍:3.9~7.8mmol/L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糖耐量試驗結果 本組56例患者在術前為糖耐量正常者,術后3個月糖耐量試驗正常者25例(44.64%),糖耐量減低者22例(39.29%),移植后確診糖尿病者9例(16.07%)。
2.2 各組患者各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在移植手術前,各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在正常的范圍內,術前糖耐量減低組及糖尿病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較糖耐量正常組顯著升高(P<0.05),糖尿病組患者空腹胰島較正常明顯降低(P<0.05),而空腹前胰島素以及空腹前胰島素/空腹胰島素水平較正常發生明顯升高(P<0.05);移植術后糖尿病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空腹前胰島素/空腹胰島素水平均較正常組明顯升高(P<0.05),而空腹胰島素水平則明顯降低(P<0.05);移植術后糖耐量減低組空腹前胰島素、空腹前胰島素/空腹胰島素水平與正常組發生明顯改變(P<0.05)。見表1。

表1 肝移植術前、后各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x±s)
目前臨床上對于移植術后糖尿病的發生率的報道存在較大的差異,文獻報道結果在5%~47%,移植術后糖尿病的發生率是正常人群的數倍之多[2]。本研究對肝移植后糖尿病的病因進行分析探討,為今后的臨床診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對收治的肝移植術患者進行了術前和術后的糖耐量實驗、血糖以及胰島素水平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發現,本組56例患者在術前糖耐量正常者,術后3個月糖耐量試驗正常者25例,糖耐量減低組22例,移植后確診糖尿病者9例。3組患者血糖等指標的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現為在移植手術前,各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在正常的范圍內,通過對比發現,移植術前后糖耐量正常組、糖耐量減低組和糖尿病組受試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胰島素等各項指標比較均存在明顯差異,表現為糖尿病組血糖水平高于糖耐量正常組和糖耐量減低組。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3-4]。由此證實,肝移植術后會出現血糖水平異常情況,在術前進行空腹、餐后2h血糖以及胰島素原與胰島素比值的檢測可為移植術后糖尿病的發生進行預測,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除此之外,曾有文獻報道,肝移植術后糖尿病的發生與患者的年齡、體質量、腰圍以及術后體重增加等諸多因素有關,表現為年齡大者術后糖尿病的發生率較高,體質量與腰圍大者,術后體質量增加者糖尿病的發生率均發生明顯升高。由此可以判斷,患者年齡、體質量、腰圍以及術后體質量的改變等均是肝移植術后糖尿病發病的危險因素和預測指標,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
通過本研究我們體會到,移植術后患者并發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移植術后終生服用抗排異藥物的影響。類固醇激素是目前誘發糖尿病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其能夠通過兩種機制使胰島素抵抗增加,(1)糖代謝過程中存在多個環節直接對抗胰島素,譬如說對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以及利用進行有效的一致,最終實現促進糖原分解、增加糖異生作用[5]。(2)這一途徑是間接途徑,其可以促進脂肪的合成,使體質量以及脂肪向心性分布增加,進而使腰臀比例增加,致使機體對胰島素的對抗降低[6]。曾有動物實驗結果顯示[7-8],他克莫斯能高濃度聚集在胰島內分泌細胞當中,在基因轉錄水平上對胰島素的合成以及分泌進行抑制,并且不會對以高血糖的分泌以及胰島素受體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肝臟移植術后并發糖尿病的概率相對較高,對患者的預后會產生嚴重的影響。經過研究可證實,肝移植術后會出現血糖水平異常情況,肝移植術后患者的血糖以及胰島素水平均會發生改變,并且術前糖耐量正常、減低以及糖尿病者術后檢測結果也存在明顯差異,由此可推斷,在術前進行空腹、餐后2h血糖以及胰島素原與胰島素比值的檢測可為移植術后糖尿病的發生進行預測,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術前做好糖尿病發病預測工作,并積極采取有效手段進行預防,最終降低移植術后糖尿病的發生率。
[1] 安玉玲,蔡常潔,包維民,等.肝移植術后糖尿病的診治策略[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0,4(5):4446.
[2] 肖必,胡婷,劉樹人.胰島素強化治療肝移植術后糖尿病[J].實用醫學雜志,2009,28(18):3079-3080.
[3] 范連慧,劉龍,向軍,等.腎移植術后新發糖尿病危險因素分析[J].器官移植,2011,21(5):334-335.
[4] Yao B,Chen X,Shen FX,et al.The incidence of 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 during follow-up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and relationship to Fok1 vitamin D receptor polymorphism[J].Transplant Proc,2013,45(1):194-196.
[5] 石炳毅,王振,鄭慧麗,等.腎移植受者遠期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9,21(3):211-213.
[6] 易慧敏,汪根樹,易述紅,等.持續性血液凈化治療肝移植術后高滲血癥伴神志障礙的研究[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09,35(5):764-767.
[7] 呂毅,祁翔,張曉剛,等.肝移植術后糖尿病危險因素的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3(5):765-767.
[8] 劉玉清,邸阜生,賈國瑜,等.糖尿病脂肪肝患者血漿CHGA與ATGL水平相關性研究[J].天津醫藥,2013,23(21):117-11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7.006
江西省衛生計生委科技計劃項目 (20155011)
江西 330006 江西省人民醫院 (陳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