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玲
肝膽外科手術后腹腔感染的治療探討
王麗玲
目的 分析肝膽外科手術后并發腹腔感染的治療手段及效果。方法 選取行肝膽外科手術并在術后發生腹腔感染的患者49例。對患者血液、引流液及穿刺液進行藥敏試驗,在得出藥敏結果前,根據患者感染情況,經驗性采用可經膽道進行代謝的廣譜抗菌類藥物,待得出藥敏結果后,根據結果調整抗生素用藥,視情況可聯合多種抗生素治療,并在治療過程中給予通暢性引流等綜合治療手段。結果 49例肝膽外科腹腔感染患者經抗感染及結合通暢性引流等綜合治療措施干預后,治愈46例,死亡3例,治愈率93.88%。死亡病例均為合并混合性腹腔感染,引發多器官衰竭,死亡率為6.12%。結論 對肝膽外科手術并發腹腔感染患者及時給予抗感染綜合治療,可有效減少死亡,提高治愈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肝膽外科手術;腹腔感染;并發癥
肝膽外科手術易引發各類術后吻合口瘺[1],同時若引流不暢,則易并發腹腔感染,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多器官衰竭,威脅生命[2]。本研究選取49例肝膽外科手術后發生腹腔感染的患者,對患者血液、引流液及穿刺液進行藥敏試驗,根據結果調整抗生素用藥,視情況可聯合多種抗生素治療,并在治療過程中給予通暢性引流等綜合治療手段,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在西安市碑林區中醫醫院行肝膽外科手術并在術后發生腹腔感染的患者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38.62±2.96)歲。手術類型:胰十二指腸切除22例,肝門部膽管癌治療術19例,膽腸與胃腸吻合術4例,胰尾切除3例,膽腸吻合拆除重建1例。
1.2 診斷方法 患者可見體溫升至38℃以上,白細胞超過
12×109L等全身感染型癥狀,或可見引流液性質改變,對引流液與血液培養,并對腹部進行醫學影像檢測,明確是否存在包裹性積液。若可見包裹積液,則通過超聲引導進行腹腔穿刺引流,并對穿刺液體進行培養,若引流液或是穿刺液經培養結果顯示陽性,則可給予腹腔感染診斷,同時血液培養亦稱陽性,則為疑似合并菌血癥病例。
1.3 治療方法 對患者血液、引流液及穿刺液進行藥敏試驗,在得出藥敏結果前,根據患者感染情況,經驗性采用可經膽道進行代謝的廣譜抗菌類藥物,如頭孢曲松、亞胺培南靜滴、亞硝唑沖洗腹腔等,待得出藥敏結果后,根據結果調整抗生素用藥,視情況可聯合多種抗生素治療,并在治療過程中給予通暢性引流等綜合治療手段。
2.1 檢測結果 34例為單一菌感染,15例混合菌感染,病原菌共65株,主要為糞腸球菌21株(32.31%),大腸埃希菌感染15株(23.08%),屎腸球菌共13株(20.0%)。見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與構成情況
2.2 治療結果 49例患者視情況給予1種或聯合多種抗生素治療,治療過程中結合通暢性引流等綜合治療措施,經抗感染綜合治療后,46例治愈,3例死亡,治愈率93.88%。死亡病例均為合并混合性腹腔感染,引發多器官衰竭,死亡率為6.12%。
腹腔感染為外科手術后常見并發癥,多為繼發性,并與各類吻合口瘺有著密切關聯,而肝膽外科術易引發膽瘺、腸瘺、胰瘺等多種情況,因此腹腔感染為肝膽手術的常見并發癥[3]。而術中吻合口對合性好且無張力是減少腹腔感染發生的關鍵,術中需對創面進行徹底止血,并與保證引流管通常,配合營養支持等方式預防腹腔感染[4]。而對于已經出現腹腔感染的患者,應進行及時抗感染治療,必要時可考慮再次手術治療[5]。
腹腔感染往往繼發于吻合口瘺后,因此對出現吻合口瘺情況的患者,需密切關注是否存在腹腔感染癥狀,而腹腔感染通常為各類腸桿菌及腸球菌等所造成[6],且可能為兩種以上混合性感染。正常人膽道與腸道中本身就存在一些細菌,主要包括腸桿菌屬及腸球菌屬,而這些細菌恰恰為造成腹腔感染的相關菌類,因此極易出現混合性感染[5]。感染的治療需建立在引流通暢的基礎上,否則易引發再次感染,因此保障引流通暢是治療的關鍵,此外由于感染會延長治療時間,患者因此會出現焦慮、緊張及低落等心理,故在抗感染治療干預中,可加入心理干預,提高療效[7]。此外在治療操作過程中,要保證無菌性,因患者體液會出現大量流失,也應注意水和電解質的平衡,給予及時補充,并警惕器官功能障礙等。
綜上所述,對肝膽外科手術并發腹腔感染患者及時給予抗感染綜合治療,可有效減少死亡病例,提高治愈率,值得在肝膽外科手術并發腹腔感染的治療中推廣應用[8]。
[1] 王瑤,王澎,徐英春,等.SMART監測腹腔感染患者革蘭陰性桿菌體外抗菌藥物敏感性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24(12):986-988.
[2] 孟澤武,陳燕凌,唐南洪,等.膽道感染的病原菌組成及藥敏變化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8(1):117-118.
[3] 胡巧娟,胡志東,李金,等.Mohnarin 2008年度報告: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監測[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2,8(35):620-624.
[4] 呂少誠,史憲杰,梁雨榮,等.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胰屢的防治[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2011,5(2):217-220.
[5] 陳志國,雷霆,魏海梁,等.肝門部膽管道根治術肝動脈重建7例體會[J].肝膽外科雜志,2011,12(20):316-318.
[6] 黃美泰,韓景龍,曾俊杰,等.腹腔感染的旱期實驗診斷進展[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1,4(2):54-55.
[7] 晶瑋.參與臨床會診促進合理用藥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藥師,2011,13(2):272-273.
[8] 黃志強.肝門部膽管癌外科治療而臨的問題與出路[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1,21(14):773-7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7.022
陜西 710002 碑林區中醫醫院 (王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