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腎上腺囊腫的臨床診斷與病理分型分析
王曉
目的 分析和探討腎上腺囊腫的臨床診斷與病理分型。方法 對 20例腎上腺囊腫患者標本進行回顧性分析,并結合其臨床影像學檢查診斷情況。結果 病灶直徑2.1~10.1cm;10例患者符合腎上腺假性囊腫,占總數的50.0%;7例患者為腎上腺內皮性囊腫,占總數的35.0%,其中2例為海綿狀血管瘤,1例為海綿狀淋巴管瘤;2例為寄生蟲性囊腫,占總數的10.0%;1例為腎上腺上皮性囊腫,占總數的5.0%。結論 影像學在腎上腺囊腫的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同時還要結合病理檢查結果進行確診。病理分型最高的是假性囊腫,其次為內皮性囊腫。
腎上腺囊腫;臨床診斷;病理分型
腎上腺囊腫是一種較少見的疾病;復習國內外文獻報道,腎上腺囊腫的發病率為0.064%~0.180%。由于本病發病率相對較低,國內外學者研究較少,而且絕大部分集中于對其病理的分型研究,對病理分型與臨床、影像學資料聯合分析的研究比較少。本研究回顧性分析進行手術切除治療的20例腎上腺囊腫患者標本,并結合其臨床影像學檢查診斷情況,探討腎上腺囊腫的臨床診斷與病理分型,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4年3月進行手術切除治療的20例腎上腺囊腫患者標本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進行手術切除治療,男9例,女11例,年齡26~61歲,平均年齡(40.6±5.4)歲,其中來自本院的標本有3例,其余17例均來自外院病理科。4例患者由于腹痛、腰痛到醫院就診,1例患者腹痛伴隨惡心嘔吐等癥狀,由于其余15例患者平時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是通過常規體檢無意中發現的。所有患者術前均具有完整的CT影響資料,均為單側發病,6例為右側囊腫,占總數的30.0%(6/20),14例為左側囊腫,占總數的70.0%(14/20)。
20例患者在術前均進行B超檢查,其中17例緩和考慮腎上腺囊腫,3例患者考慮肝性囊腫,18例患者行CT檢查,均診斷為腹膜后囊性腫物。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術前進行B超和CT檢查,病灶標本采用10%的福爾馬林進行固定,石蠟包埋并切片,HE染色,然后進行顯微鏡觀察診斷,復習相關文獻。
2.1 影像學檢查 從影像學資料可以觀察到,18例患者呈類圓形改變,占總數的90.0%(18/20),2例患者形態不規則,占總數的10.0%(2/20),略有分葉改變。病灶直徑2.1~10.1cm。CT平掃可觀察到患者的病灶密度具有均勻和差異大的表現,CT值最小為6HU,最大為60HU,可以清晰地看到病灶邊緣。有3例患者在增強掃描時病灶見環形強化,占總數的15.0%(3/20),其余病灶囊壁未見強化。10例患者標本囊壁組成結構為纖維結締組織,無上皮襯覆,其中6例患者囊內壁見單層扁平上皮襯覆;4例患者壁間伴慢性炎細胞浸潤;3例患者壁間可觀察到含鐵血黃素沉著,沉著量不等;2例患者由大小不等的脈管構成多囊腔,其中1例囊內可以觀察到砂粒體形成,1例患者囊壁由纖維組織構成,囊內可見包蟲頭節,1例患者囊內壁襯腎上腺組織細胞。
2.2 病理檢查 對患者進行大體檢查,檢查到灰白色囊壁樣組織,最小的為2.4cm×1.7cm×1.2cm,最大的為8.1cm×6.0cm×4.6cm,其中最大徑<3cm的有1例(5.0%),最大徑>3cm的有19例(95.0%),所有病例中,1例患者最大徑達8.1cm。囊壁的厚薄為0.1~0.5cm范圍內。其中有9例(45.0%)患者囊內容物流失,5例(25.0%)患者囊內溶物呈淡黃色清亮液體,4例(20.0%)患者灰褐色稀薄液體,1例(5.0%)患者囊內溶物呈粉紅色膠凍樣,并可見包蟲頭節,1例呈粉紅色稀薄液體。
2.3 病理診斷結果 10例患者符合腎上腺假性囊腫,占總數的50.0%;7例患者為腎上腺內皮性囊腫,占總數的35.0%,其中2例為海綿狀血管瘤,1例為海綿狀淋巴管瘤;2例為寄生蟲性囊腫,占總數的10.0%;1例為腎上腺上皮性囊腫,占總數的5.0%。
腎上腺囊腫是發生于腹膜后的良性病變,其發病率較低,據報道發病率約0.0025%。囊腫的大小可從數毫米到20cm以上,多為單側,雙側性囊腫占8%~10%[1]。Erbil等選擇149例腎上腺腫瘤患者,對其臨床癥狀進行研究,結果顯示8例(5.4%)患者為腎上腺囊腫。這主要是因為腎上腺囊腫只有少部分患者會由于腎上腺囊腫較大而產生壓迫癥狀,進而出現腰腹部脹痛及胃腸道不適等非特異性癥狀,其余大多數患者都往往沒有臨床癥狀因此不容易被發掘,另外,還有一部分患者會由于囊腫破裂出血引起急腹癥,手術探查時才被發現。
大多數臨床無癥狀,不容易被發掘,往往為常因體檢或其他原因檢查時發現,少數由于腎上腺囊腫較大而產生壓迫癥狀,進而出現腰腹部脹痛及胃腸道不適等非特異性癥狀,還有一部分患者會由于囊腫破裂出血引起急腹癥,手術探查時才被發現。在本組病例中有15例患者平時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4例患者由于腹痛、腰痛,1例患者腹痛伴隨惡心嘔吐等癥狀而到醫院就診。臨床上腎上腺囊腫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從性別上來說女性的發病率要高于男性,兩者的比例約為1∶3[2],在本組研究中,男9例,女11例,比例為1∶1.2,男性發病率相對較低;從患側來說,左、右側均可發病,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腎上腺囊腫根據組織學形態可分為假性囊腫、寄生蟲性囊腫、內皮性囊腫還有上皮性囊腫4種類型。
圖1為腎上腺假性囊腫在顯微鏡下的影像,從影像中可以看出,其能夠比較完整地顯示囊的結構,囊外可清晰地觀察到腎上腺組織,囊壁可觀察到纖維組織結構,同時還可以觀察到囊內壁沒有上皮層襯著。文獻資料顯示,腎上腺假性囊腫在腎上腺囊腫群體中所占比例約為39%,在本研究中,10例患者診斷為假性腎上腺囊腫,占總數的50.0%,遠高于文獻報道。分析假性腎上腺囊腫的發病機制主要有2種,一種是因腫瘤的囊性退行性變引起,另一種是因腎上腺組織或腫瘤內出血所致,在本組20例患者的標本中沒有觀察到腫瘤成分。

圖1 腎上腺假性囊腫
包蟲囊腫是腎上腺寄生蟲性囊腫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棘球絳蟲的作用,發生病變后的腎上腺囊壁可觀察到纖維組織結構,其中大部分已經被鈣化,囊內可見頭節。在本組研究中有2例為寄生性囊腫,占總數的10.0%。
腎上腺內皮性囊腫可根據其組織起源分為3種類型,一種是血管瘤性囊腫(見圖2),通過其鏡下影像可以觀察到其囊壁為纖維組織結構,囊壁間有大量的含鐵血黃素沉著,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脈管發生出血破裂,或者可觀察到大小不等且呈擴張狀態的薄壁靜脈血管,腔內含血紅細胞;一種是淋巴管瘤性囊腫(見圖3),通過其鏡下影像可以觀察到腎上腺組織內有囊狀淋巴管腔,大小均不等,腔內淋巴液呈粉染狀態,囊外側可以看到纖維組織還有厚薄不等的平滑肌以及沙粒體形成,囊壁襯單層扁平上皮;還有一種是錯構瘤性囊腫,這種病變一般比較少見[3]。本研究結果顯示,20例患者中有7例為腎上腺內皮性囊腫,占總數的35.0%,其中2例為血管瘤,1例為淋巴管瘤,沒有錯構瘤。
腎上腺上皮性囊腫可分為胚胎性囊腫、潴留囊腫還有腎上腺真性腫瘤3種類型,其典型特點為囊壁的組成結構為纖維組織[4]。在本組研究中有1例患者為腎上腺上皮性囊腫,且為非腫瘤性囊腫。

圖2 腎上腺血管瘤型囊腫

圖3 腎上腺淋巴管瘤型囊腫
總的來說,腎上腺囊腫的病因并不是很明確,通過對文獻資料的總結其可能發病機制有以下幾種:(1)腎上腺假性囊腫的病變發生機制可能是由于動脈硬化、外傷性休克或者急慢性感染等引起的腎上腺腫瘤出血囊性變或者腎上腺出血而致;(2)腎上腺淋巴管堵塞、腎上腺組織發育異常、寄生蟲感染等;(3)自發性血管破裂出血、外力作用等可能會導致腎上腺囊腫合并出血的發生。腎上腺囊腫病理診斷并不是很困難,一般通過HE常規切片就可以確診,在這個過程中腫瘤性囊腫與非腫瘤性囊腫的鑒別是非常重要的[5]。通常情況下,腫瘤性囊腫大多是由于腫瘤出血、壞死所致,例如神經母細胞瘤、轉移癌、嗜鉻細胞瘤還有神經鞘瘤等。在顯微鏡中應重點觀察囊壁間及其周圍組織,尋找有無腫瘤組織,如果觀察到呈團裝或呈巢狀的腫瘤組織,則提示部分組織灶的局部存在鈣化[6]。臨床上腎上腺囊腫的鑒別和診斷需要以B超、CT、MRI影像學等多方法、多角度結合,通過多切面對腎上腺進行掃查,以判斷和確定病變部位,為治療提供指導和依據[7-8]。
[1] 劉蘭俠,劉杜先,姜少軍,等.腎上腺囊腫23例臨床與病理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11,19(12):2487-2489.
[2] 楊雪松.腎上腺囊腫臨床診治分析[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09.
[3] 石菡.14例腎上腺囊腫的病理及臨床影像學資料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0):51-52.
[4] 王棟,李漢忠,石冰冰,等.腎上腺囊腫155例臨床分析[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2,32(1):7-11.
[5] 苗淼,孔垂澤,于秀月,等.腎上腺囊腫的診斷與治療:1例報告[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1,40(9):852-853.
[6] Kassam A,MandelK.Metastatic 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in a teenage gift[J].Pediatr Hematol Oncol,2008,30(7):550-552.
[7] 周華,楊燕,蘇安利,等.腎上腺囊腫的聲像圖與病理類型的對照分析[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2004,24(1):108-109.
[8] 孫偉粽,吳長利,胡海龍,等.腎上腺囊腫的診斷與治療(附42例報告)[J].中國內鏡雜志,2013,19(6):636-638.
Objectiv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adrenal cyst typ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Methods Surgical resection specimens of 20 cases of adrenal cys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combined with its clinical imaging diagnostic situations. Results The lesion diameter sizes, the smallest of 2.1cm, the largest of 10.1cm; 10 patients met the adrenal pseudocyst, accounting for 50.0% of the total; 7 patients adrenal endothelial cysts, accounting for 35.0% of the total, including two cases of cavernous hemangioma, one case of cavernous lymphangioma; two cases of parasitic cysts, accounting for 10.0% of the total; one case of adrenal cyst epithelium, accounting for 5.0% of the total. Conclusion Imaging has high reference value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adrenal cyst, but also combined with pathological fndings were confrmed. Pathological type highest pseudocyst, followed by endothelial cyst.
Adrenal cyst; Clinical diagnosis; Pathological classifcat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7.023
新疆 833400 新疆博州人民醫院病理科 (王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