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敏
血液中微粒及血小板減少的臨床檢驗研究
吳杰敏
目的 對血液中微粒及血小板減少的臨床檢驗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 選取100例急性白血病化療后、急性腦梗死、冠心病患者作為試驗組,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100例作為對照組,比較2組患者的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結果 經過檢測,試驗組中急性腦梗死血小板微粒量(6.6×105±3.2×105)/mL、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微粒量(6.3×105±2.4×105)/mL顯著多于對照組(1.4×105±5.3×105)/mL,活化后的血小板微粒釋放量(1.8×105±7.5×105)/mL顯著多于靜息狀態下血小板微粒釋放量(1.4×105±5.3×105)/mL,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血栓類疾病的診斷中,對患者血小板微粒的檢測可以作為明確的檢測指標,同時血小板微粒檢測對血小板活化也有重要意義,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廣泛應用。
血小板微粒;急性腦梗死;急性白血病;冠心病;檢測
血栓性疾病是一種發病率極高的急病,在各種疾病中高居首位[1]。血栓性疾病的發病原因以及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一般是指由于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栓塞兩種病理過程而引發的疾病[2-3]。血栓性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腦梗死、冠心病等多種疾病,其發病率在近年來呈逐漸增長之勢,對人類的生命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威脅,因此,盡早地通過檢測對血栓性疾病進行診斷并進行科學有效治療顯得尤為重要[4]。本研究針對血栓性患者和健康體檢者進行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的檢測,探討血栓性疾病與血小板微粒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婺源縣人民醫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化療后、急性腦梗死、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化療后患者3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36例,冠心病患者34例,將其作為試驗組,另選取本院同期的健康體檢組100例作為對照組。2組200例患者,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齡21~72歲,平均(53.2±2.3)歲。2組患者病情、身高、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使用流式細胞儀對2組進行檢測,將3、0.8mm標準的微球作為血小板微粒檢測的參照標準。制備標本,使用熒光標記對血小板微粒進行標識,定位對照,通過FCM進行檢測。對每毫升血漿中的PMPs的絕對量用N來表示。計算公式如下:N=167×C。
1.3 觀察指標 對2組的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進行比較,對比健康體檢者活化狀態與靜息狀態下的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的比較 對2組靜息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進行比較,試驗組急性白血病化療后患者的血小板微粒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的急性腦梗死、冠心病的血小板微粒量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的比較(x±s)
2.2 健康體檢者的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 對100例健康體檢者的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進行檢測分析,發現相比于靜息狀態,活化狀態血小板微粒量顯著升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健康體檢者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x±s)
血栓性疾病是由血栓形成以及血栓栓塞2種病理過程所引發的,血栓形成是指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一定條件下在血管(大部分為小血管)內形成栓子,導致血管堵塞,對應部位產生供血障礙的病理過程;血栓栓塞是指脫落血栓對血液在血管中移動導致某些血管的堵塞,從而引發對應部位壞死、缺血、水腫的病理過程[5-6]。血栓性疾病包含的疾病多種多樣,大部分為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如不及時地治療,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與生命安全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及早地對血栓性疾病做出診斷并給予科學有效的治療尤為重要[7]。在人類血液中存在數量巨大的細胞來源的微粒,患者在處于不同的疾病狀態下,血液循環中的微粒的數量常會出現異常的變化,通過這種微粒數量的變化可以對疾病進行判斷和治療,對微粒的檢測具有以下意義:通過檢測血液中的微粒可以為疾病提供一定的鑒別和診斷價值;血液中的微粒性質以及數量的改變可以作為臨床治療效果的評測標準;血液中的微粒為細胞損傷或者活化之后的產物,血液中的微粒可以反映相應細胞的功能狀態,判斷病情的發展情況。值得注意的是,人體血液中存在許多與血小板體積相似的顆粒,如紅細胞碎片、細菌、白細胞的殘骸等,在采用自動化分析儀對血小板顆粒的實際檢測中,會對檢測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降低了臨床檢測的準確性[8-10]。當患者的血管壁發生損傷、處于高切應力下或者血小板受到誘導劑刺激時,血小板會聚合在相應部位并發生活化,以出芽或者撕裂的方式產生血小板微粒,從而促進凝血功能。當患者患有血栓性疾病時,常會導致血液循環中的血小板微粒數量增加。
在本次實驗中,選取冠心病、急性白血病化療后、急性腦梗死等血栓性疾病患者,進行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的檢測,同時選取10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對2組靜息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進行一定的比較,試驗組急性白血病化療后患者的血小板微粒量較之對照組略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的急性腦梗死、冠心病的血小板微粒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冠心病和急性腦梗死與血小板微粒數量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對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的研究可以對血栓性疾病的檢測和診斷提供重要的依據,但在急性白血病化療后患者的診斷中并不能采取血小板微粒數量作為依據,患者的血液中血小板相比正常人有所減少,從而不能以血液中血小板微粒量作為鑒定指標。另外,對于100例健康體檢者的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相比于靜息狀態,活化狀態血小板微粒量顯著升高(P<0.05)。血小板微粒釋放的檢測對血小板活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在對于血栓性疾病的檢測中,可以將血液中血小板微粒量的檢測作為判斷指標,同時血小板微粒的釋放情況與血小板活化也有密切聯系,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廣泛應用。
[1] 覃春艷,周秀琴.試析血小板減少及血液中微粒的臨床檢驗[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0):153-154.
[2] 周延美,周延英,唐延慧.血小板減少及血液中微粒檢驗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42-43.
[3] 于妍明.3例EDTA依賴假性血小板減少檢驗結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0,31(15):2349.
[4] 李甲楠,李慧波,周晉.微粒在血液系統疾病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2,6(6):1498-1900.
[5] 徐朝霞.血小板減少及血液中微粒的臨床檢驗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3-4.
[6] 薛磊,朱薇波,吳競生,等.流式細胞術檢測血小板相關抗體和CD61診斷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J].血栓與止血學,2011,17(1):271-272.
[7] 李巍,張寶華,劉偉生.血小板減少及血液中微粒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3):81-82.
[8] 王春穎,王京華,謝蕊.2型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并血栓形成綜合征員例及文獻復習[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3,12(10):137-138.
[9] 陳穎娟,張春媚,黃慈波.抗血小板抗體在系統性紅斑狼瘡血小板減少患者中臨床意義的研究[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1,21(14):152-153.
[10] 張海波.血小板減少及血液中微粒的臨床檢驗結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7):181-182.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particles in the blood and the clinical test of thrombocytopenia. Methods 100 cases of acute leukemia after chemotherap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00 cases of healthy check-up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o comp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latelet particle release. Results After testing, the test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6.6×105±3.2×105)/m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platelet amount of particles (6.3×105±2.4×105)/mL were signifcantly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4×105±5.3×105)/mL. Activation of platelet particles released after (1.8×105±7.5×105)/mL was signifcantly more than the resting state of platelet particles to release a quantity (1.4×105±5.3×105)/mL (P<0.05). Conclusion In diagnosis of thrombosis diseases, to detect patients with platelet particles can be used as a specifc detection index, at the same time the platelet particles detection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cance for platelet activation, it is worth of widely used in clinic.
Platelet particle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ute leukemia;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Detect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7.025
江西 333200 江西省婺源縣人民醫院檢驗科 (吳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