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擁軍
吸煙對牙周炎治療前后齦溝液中彈性蛋白酶水平變化的影響探討
徐擁軍
目的 探究吸煙對牙周炎治療前后齦溝液中彈性蛋白酶水平變化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慢性牙周炎患者41例,探診出血146個,CAL≥2mm,PD≥4mm的牙周炎位點,將其分為非吸煙組(n=19)和吸煙組(n=22)。觀察治療前后2組牙周臨床指標,包括GI、CAL、PLI和BOP,以及齦溝液EA-s和EA-p等的變化情況。結(jié)果 治療前,在GI、EA-s水平上,吸煙組為(1.23±0.29)、(0.43±0.35)顯著低于非吸煙組(1.59±0.36)、(1.03±0.93)(P<0.05),而治療后,2組水平均有所下降,吸煙組為(0.68±0.31)、(0.27±0.05),非吸煙組為(0.86±0.52)、(0.05±0.03),組間比較,BOP、GI和PLI等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非吸煙組在EA-p、EA-s指標上均顯著低于吸煙組(P<0.05)。治療前后2組患者CAL、PD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無顯著改善(P<0.05)。結(jié)論 對于吸煙的牙周炎患者來說,齦溝液中的EA-s水平低,與非吸煙組相比,EA-p水平與吸煙組相比差異不大。治療后,在EA-s、EA-p指標上,非吸煙組水平更低,分析認為與牙周炎的治療效果差存在一定的關(guān)系。
吸煙;牙周炎;齦溝液;彈性蛋白酶;水平變化
齦溝液中的彈性蛋白酶(EA)屬于細胞外基質(zhì)蛋白酶,這種蛋白酶多來源于中性多形核白細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1]。這種蛋白酶對牙周結(jié)締組織和骨組織的破壞較大,對牙周病變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在判斷牙周情況以及未來是否附著喪失有重要的作用。齦溝液中的一部分被釋放,包括
2種物質(zhì),一種是elastase in supernatant(EA-s),另一種是elastaseinthepellet(EA-p)[2]。在病情發(fā)展中,吸煙是一種危險因素。本研究選取41例牙周病患者,探究吸煙對牙周炎治療前后齦溝液中彈性蛋白酶水平變化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牙周科就診的慢性牙周炎22例,均為男性,吸煙量≥10支/d,吸煙史≥10年,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9.5±20.3)歲。隨機選取疑似不吸煙慢性牙周炎患者19例,皆男性,年齡31~62歲,平均年齡(51.8±9.2)歲。納入標準為:探診出血;PD≥4mm,臨床附著喪失(clinical attachmentloss)≥2mm;X線示牙槽骨存在各種吸收活動期磨牙,每顆牙選取1~2個位點,總146個位點。其中,吸煙組的位點79個,非吸煙組的位點67個。本研究納入的41例患者6個月內(nèi)均未接受牙周病局部治療,30d內(nèi)未用抗生素、NSAID或其他影響白細胞藥物,且患者無任何系統(tǒng)性疾病。
1.2 齦溝液標本采集 初診檢查時,客觀記錄PLI,將預(yù)先稱重的Whatman 3#濾紙條插入牙周袋內(nèi),遇輕阻力后停止,30s后取出,密封于Eppendorf管[3]中。完成后再次稱重,貯存于-70℃環(huán)境中。取樣后,檢查記錄牙周袋深度PD、GI、BOP和臨床附著喪失(CAL)。牙周基礎(chǔ)治療30d后,檢查采集的齦溝液標本。
1.3 檢測EA-s與EA-p水平
1.3.1 繪制標準曲線 采集6例患者25份齦溝液樣本,貯存于-70℃環(huán)境中。在測定樣本時,加溫,加入5mol/L,不含有pH 7.4的Tris-HCL緩沖液,在4℃環(huán)境中,用10000r/min[4]離心提取上清液,之后用緩沖液系列進行稀釋。稀釋完成后,取15μL稀釋混合液加入96孔板標準孔中,繪制標準曲線。
1.3.2 準備樣本液 樣本取出后,在室溫下解凍,并加入Tris-HCL緩沖液,通過離心來提取,在EA-s測定時使用上清液。而在齦溝液沉淀物Eppendorf管中,摻入0.1% Tween的Tris-HCL緩沖液[5],用于EA-p的測定。
1.3.3 測定EA活性 取15μL測定樣本,摻入96孔板上設(shè)定的復(fù)孔和樣本孔,將不含有Tween的Tris-HCL緩沖液加入對照孔,共15μL,并加入100μL的底物溶液,置于37℃的溫箱中2h,在405nm波長下,采用TECAN-SUNRISE[6]測定吸光度,客觀記錄Abs/位點。治療前后,1例患者在同一塊96孔板上進行測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上述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10.0統(tǒng)計學軟件來處理,各項指標均以牙位點為單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2組EA-p與EA-s水平的比較采用符號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指標 治療前,2組患者的GI、CA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2組PD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治療后,2組的PLI、BOP和GI均顯著改善(P<0.05),表明患者口腔衛(wèi)生改善,而CAL、PD無明顯改善。2組患者PD、GI、PLI等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吸煙組與非吸煙組相關(guān)指標的對比(x±s)
2.2 EA-p與EA-s水平 治療前,吸煙組EA-s、EA-p低于非吸煙組,EA-s數(shù)量和濃度方面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EA-p2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吸煙組EA-s以及非吸煙組的EA-p、EA-s均顯著下降(P<0.05)。組間相比,非吸煙組EA-s、EA-p均顯著低于吸煙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EA-s與EA-p對比(x±s)
彈性蛋白酶能夠?qū)墙M織與牙周結(jié)締組織造成破壞,加速牙周病病情的發(fā)展過程,在牙周病的判斷中具有良好的價值。齦溝液中所含的彈性彈性蛋白酶主要源于中性多形核白細胞,吸煙嚴重影響牙周病的發(fā)生,但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吸煙后患者的防御反應(yīng)發(fā)生變化相關(guān)。在未治療的患者中,非吸煙患者的癥狀比吸煙患者明顯,BOP、GI等指標水平較高。由于煙草中的尼古丁對牙齦微循環(huán)有較大影響,可導致牙齦血管血流量減少[7]。本研究認為,吸煙患者牙周組織的情況更差,可抑制成纖維細胞生長,與牙周炎的臨床癥狀相關(guān)。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經(jīng)30d治療后,2組患者的EA-s與EA-p水平均有下降,非吸煙組EA水平下降更為明顯;而治療后,吸煙組的EA-s與EA-p水平均高于非吸煙組,分析認為,此與吸煙患者牙周炎治療效果差有關(guān)。治療后,EA水平升高表示牙周破壞復(fù)發(fā)可能性大。但應(yīng)注意,吸煙對EA水平的影響一般可逆。另外一些研究認為,吸煙與非吸煙患者EA水平相差小,表明患者戒煙后,預(yù)后良好,與陳建洪等[8]的研究結(jié)果相差不大。
綜上所述,吸煙對牙周炎患者齦溝液中的EA-s水平影響較大,但對EA-p的水平影響卻較小。對比治療前后的檢測結(jié)果可發(fā)現(xiàn),與吸煙患者相比,非吸煙患者治療后的EA-p、EA-s水平更低。
[1] 孫穎,徐燕,孫偉斌.吸煙對牙周炎治療前后齦溝液中彈性蛋白酶水平變化的影響[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0,22(6):635-636.
[2] 王曉,張衛(wèi)東.吸煙對牙齦炎治療前后齦溝液中彈性蛋白酶水平的影響[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2,23(12):713-714.
[3] 馬夏龍,張偉.吸煙對牙周炎患者齦溝液中彈性蛋白酶水平的影響[J].口腔醫(yī)學,2011,27(1):18-19.
[4] 王宏巖,潘亞萍.慢性牙周炎患者IL-8和彈性蛋白酶水平的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7,23(1):1-3.
[5] 王新革,招惠珍,黃紀美,等.氧化鋯全瓷冠對齦溝液分泌量及白細胞介素1β水平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3,19(6):98-99.
[6] 莫其農(nóng),薛明惠,張愛芳,等.鹽酸米諾環(huán)素緩釋劑對慢性牙周炎齦溝液彈性蛋白酶水平的影響[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8,34(7):404-406.
[7] 鄒碧,鄒萍,賀海萍.中藥清熱消炎固齒緩釋劑對慢性牙周炎齦溝液中彈性蛋白酶水平的影響研究[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0,20(5):545-547.
[8] 陳建洪,李亞靜,梁煥友,等.吸煙和非吸煙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礎(chǔ)治療后齦溝液肝細胞生長因子水平的變化[J].中華口腔醫(y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0,42(1):50-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7.029
江西 332000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徐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