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清英 劉海燕 肖鷹 劉潔 游春鳳
Orem自理理論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綜合征中的應用
肖清英 劉海燕 肖鷹 劉潔 游春鳳
目的 探討利用Orem自理理論指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發不安腿綜合征時提高自我護理的能力。方法 對確診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發不安腿綜合征(RLS)應用Orem自理理論中的輔助-教育方式進行自我護理干預,比較RLS患者接受Orem指導前后自我護理能力的情況。結果 干預前與干預6個月后患者各項目(自我護理能力、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等)低等水平例數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各項目中等水平例數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前后患者各項目高等水平例數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Orem自理理論中的輔助-教育方式對RSL患者進行自我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有利于患者回歸社會。
血液透析;Orem自理理論;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
尿毒癥周圍神經病是尿毒癥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平均發生率為50%[1],其中部分患者表現為下肢神經的損害,早期通常為肢體遠端的疼痛、灼痛、感覺過敏,并可有麻木感或感覺缺失,有時可在雙側小腿或大腿前部出現一種難以描述的位于皮下的非痛性蟻行感、蟲爬感等不適,夜間明顯,活動后緩解,臨床稱為“不安腿綜合征”(RLS)[2]。尿毒癥患者由于長期慢性疾病的困擾,進行自我護理的能力下降,需要護士根據患者的能力進行輔助-教育,達到患者進行自我護理的能力。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4年10月對本院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篩查,以確診為“不安腿綜合征”(RLS)3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0.5±3.2)歲。原發疾病:糖尿病腎病7例,慢性腎小球腎炎7例,高血壓腎病5例,多囊腎1例,血管炎1例,其他不明原因14例。透析頻率為2~3次/周,4~4.5h/次。所有觀察對象均為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3個月以上人員,臨床診斷為“不安腿綜合征”。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利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向患者解釋說明問卷填寫的方法,對不能獨立完成問卷填寫的患者由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協助填寫。問卷內容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狀況、透析情況等。
1.2.2 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 該量表是根據Orem的自我護理理論設計制訂的,包含4個維度(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43個條目。0~57分為低等水平,58~115分為中等水平,116~172分為高等水平。總分為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強。調查表內容效度為0.92,信度系數為0.88[3]。
1.3 實施方法 對本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篩查,以確診為“不安腿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Orem自理理論對RLS患者進行輔助-教育的自我護理干預。指導其相關RLS的疾病知識、自我護理的重要性及護理方法,并在其透析治療時進行監督檢查患者自我護理的依從性。分別在管理教育前及教育后6個月各采用一般資料調查問卷、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進行問卷調查。比較患者在應用進行自我護理指導前后的自我護理各項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等內容[4]。收集、整理分析資料,找出RLS患者自我護理的干預方法,指導臨床進行慢性疾病的個性化護理。
1.4 干預內容
1.4.1 知識指導 向患者和家屬解釋維持性血液透析后易導致“不安腿綜合征”的原因,介紹“不安腿綜合征”臨床診斷、常見癥狀、治療手段及預后等,治療過程中常用藥物的種類、療效及不良反應。并告知運動療法對其癥狀緩解的原因及配合運動的重要性等[5]。
1.4.2 技能培訓 指導患者透析2h后開始進行下肢及非內瘺側上肢運動,下肢運動分腳趾、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運動;上肢運動分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運動。每個區域運動時長分4個8拍進行,每次運動時間以不感覺疲勞為度。每次透析時由護理進行監督檢查患者自我護理的依從性,強調患者及家屬均要掌握運動的方法、時間、頻率及運動量。告知運動不可用力過度,如有病情變化時應及時與醫務人員聯系。
1.4.3 心理護理 爭取患者家屬的關心及支持,在知識指導及技能培訓時讓患者及家屬均參與進行,尤其在對技能培訓時應為患者及家屬深入淺出地反復講解,讓患者及家屬反復多次進行訓練,直至他們聽懂學會為止。加強與患者家屬溝通,讓家屬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情變化,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統計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干預前后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本組患者的自我護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具體見下表1所示,由表可知,干預前與干預6個月后患者各項目(自我護理能力、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等)低等水平例數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各項目中等水平例數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前后患者各項目高等水平例數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的自我護理水平(n)
3.1 年齡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以老年人為多,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本組人群中平均年齡為60歲,最高年齡為78歲,還有失獨老人,RLS為長期慢性疾病,疾病發展過程中造成的肢體遠端的疼痛、灼痛、感覺過敏等使老人形成了一種消極的自我護理能力。老年人接受能力、聽力、理解能力、反應能力均較差,在進行自我護理指導時應利用簡單的圖片進行教育,重復多次播放錄像讓患者進行模仿,反復地手把手指導訓練進行強化,指導過程中不斷地表揚及鼓勵患者等,在不斷的努力下老人的運動方法及自我護理能力才有明顯提高[6-8]。
3.2 情感支持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回歸社會的人群甚少。隨著透析時間的延長,并發癥的增加,患者的生活質量逐年下降。RLS導致的肢體遠端的疼痛、灼痛、感覺過敏、麻木感或感覺缺失及難以描述的位于皮下的非痛性蟻行感、蟲爬感等不適感等原因下,患者情感極其脆弱,對周圍事物淡漠。長期疾病困擾導致其對治療及護理缺乏應有的自信心,尤其對于離婚、喪偶、失獨老人的情感支持在此顯得十分重要,家屬及護理人員的關心支持對RSL患者自我護理水平的提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9]。在對其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宣教及技能培訓時利用成功的個案進行現身說教,效果尤為顯著。
RLS患者的臨床癥狀導致患者在長達4h的臥床透析中時間依從性降低、舒適度下降,應用Orem自理理論的輔助-教育系統對RLS患者指導后,透析中患者采用護士指導的方法進行自我技能鍛煉,減輕肢體遠端的疼痛、灼痛、感覺過敏、麻木感或感覺缺失及難以描述的位于皮下的非痛性蟻行感、蟲爬感等不適感,提高患者自我舒適度,確保達到有效的透析時間,為透析充分性提供有利的保障,更好地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回歸社會。
[1] 王質剛.血液凈化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2] 趙靜,吳玉娥,盧遠新,等.Orem自理理論在老年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12):3-4.
[3] 陸娟.Orem自理模式在維持性血液透析并發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12(34):16-18.
[4] 王新歌.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3):207-208.
[5] 畢春暉,劉素蓮,譚霞,等.延續護理對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6):503-506.
[6] 趙宗書.Orem自理模式在老年血液透析住院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2011,30(4):45.
[7] 仲麗麗.臨床護理路徑表在血液透析誘導期治療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3,22(33):123-124.
[8] 李艷清,于汪伯,孫玉霞,等.Orem自護理論在尿毒癥患者內瘺首次穿刺前后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6):197-198.
[9] 趙潔.Orem自理模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2,14(5):36-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7.071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凈化室 (肖清英 劉海燕 肖鷹 劉潔 游春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