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紅
循證護理在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觀察和體會
吉紅
目的 探討使用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的體會。方法 將70例DKA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35例,分別給予循證護理和常規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在pH恢復時間、血糖達標時間、血酮轉陰時間、低血糖反應、焦慮自評量表(SAS)和舒適指數(SSD)分別為(11.6±3.5)、(12.7±2.8)、(22.4±5.3)、2(5.71)、(34.3±4.2)、(55.3±7.4),對照組分別為(15.5±3.9)、(16.8±3.7)、(29.3±7.7)、5(14.3)、(45.6±5.4)、(69.4±8.9),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使用胰島素泵治療DKA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干預,能較平穩快速地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發生率,促進疾病恢復,提高護理質量。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循證護理;胰島素泵;體會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iabetes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最常見和危重的并發癥,傳統的小劑量胰島素持續靜脈滴注時藥物劑量和給藥速度難以掌握,血糖控制不夠穩定。使用胰島素泵治療能滿足患者的胰島素生理需要,療效更佳,是近年來臨床認可的一種強化治療方式[1]。但胰島素泵對護理的要求很高,需要從專科護理方面加強對患者的循證護理管理。本研究對使用胰島素泵治療DKA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取得了理想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海安縣人民醫院內分泌科2011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符合診斷標準[2]的70例DKA患者。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50.3±9.6)歲,糖尿病病程(5.4±2.2)年;空腹血糖(FBG)(28.3±3.5)mmol/L,焦慮自評量表(SAS)(67.4±5.8),舒適指數(SSD)(65.3±5.6)。按知情同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血糖、心理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去除誘因、補液維持水電酸堿平衡、防治感染和對癥支持等基礎治療,按照內分泌內科常規護理進行。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以專科護理、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個體化循證護理。
1.2.1 專科護理 按照醫囑抽吸諾和銳設置基礎率,初始用量為0.1μ/(kg·h),排盡儲液器和輸液管內的空氣,備好用物。置泵前向患者及家屬簡要介紹胰島素泵的治療原理、目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減輕患者的緊張和恐懼,降低醫療護理風險,爭取得到患者的有效配合。男性通常選擇下腹部,女性選擇在上腹部,距離臍孔5cm左右的區域[3]。囑患者取平臥位,在臍孔周圍5cm處選擇無疤痕結節、破潰感染的部位作為穿刺點;嚴格遵守無菌技術和置泵操作規程,常規消毒待干后貼上護皮膜,熟練無痛地將穿刺針刺入皮下,打開助推器,取下針芯,妥善固定買支針軟管。置泵后要加強巡視,確保泵的正常運轉,嚴防輸液管彎曲折疊或有結晶形成后堵塞,觀察輸液管有無松動移位或滑脫,穿刺部位皮膚有無紅腫和滲出等,注意泵的余藥量和電量等[4]。嚴密監測血糖和病情變化,注意三餐前后2h、睡前和凌晨3點的血糖水平,根據血糖監測結果和醫囑調整輸入速度;血糖下降到13.9mmol/L時,改為基礎量2~3μ/h,3~4h監測1次血糖;及時如實記錄泵藥的起始時間、劑量、速度、血糖監測時間、血糖值、生命體征、補液量、尿液等數據。嚴防低血糖反應,做好患者口腔、皮膚等基礎護理。
1.2.2 心理干預 大多DKA患者患病較久,有抑郁不安、厭世消極的心理;病情突然加重后常會產生恐懼害怕、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應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給予心理支持和干預。用和藹的態度和關切的語言,主動與患者交流;告知疾病及基本知識,胰島素泵的使用原理、安全性和有效性,緩解患者恐懼緊張的心理;鼓勵患者參加糖尿病知識教育活動,解釋糖尿病飲食控制時治療的關鍵所在[5]。介紹以往救治成功的病例,減輕患者心理壓力,紓解消極厭世的心理;增加巡視次數,多給予患者支持和安慰,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和完成治療。
1.2.3 健康宣教 根據患者對糖尿病、DKA和胰島素泵基本知識的認知程度、文化程度和家庭背景等作出全面的評估,有針對性地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讓患者掌握安裝胰島素泵后的注意要點,觀察異情況、儀器報警及應急處理等知識,有情況隨時報告護士。應做好個人衛生工作,按需及時擦浴更衣,保持穿刺部位周圍皮膚清潔,嚴防穿刺點感染。按照生理需要、病情和配合藥物治療的需要,做好膳食管理,合理安排三餐,適當增加優質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新鮮果蔬、易消化的食物,禁食含糖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臥床患者指導和協助患者翻身、床上鍛煉和排便、深呼吸和咳嗽等康復動作。患者離床帶泵活動時,不宜做激烈和幅度較大的運動,以免泵管滑脫[6]。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均好轉出院,無死亡病例。觀察組在pH恢復時間、血糖達標時間、血酮轉陰時間、低血糖反應、焦慮自評量表(SAS)和舒適指數(SSD)等數據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嚴重并發癥,發病急驟、變化較快、病情嚴重。傳統的治療方法是給予小劑量胰島素持續靜脈滴注,藥物劑量和給藥速度難以掌握,血糖控制不穩定,波動較大,血糖控制和達標時間較長,需要頻繁監測血糖,易出現致命性的低血糖反應,臨床護理較費時費工。胰島素泵是一種模擬人體生理胰島素分泌的輸注給藥系統,24h連續向體內準確輸注微量胰島素,根據血糖的監測結果,靈活調整給藥量,使血糖快速達標并且平穩有效地控制,保持全天血糖穩定,減少了胰島素續集和低血糖的發生率,是近年來臨床認可的一種強化治療方式[7]。需要加強專科護理,特別是在胰島素泵的置泵操作、置泵后精心護理等有較高的要求,在結合個體化心理干預和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屬能接受胰島素泵治療,初步掌握操作技能和各種故障的排除和處理,提高患者的攜泵能力[8]。因而能平穩較快地降低血糖,縮短血糖達標以及血、尿酮體恢復時間,消除高血糖毒性作用,顯著降低低血糖反應的發生率,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量,提高護理質量。

表1 2組DKA患者治療護理情況比較
[1] 藍善花.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糖尿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6):67-68.
[2] 陳再英,鐘南山.內科學(第7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788-792.
[3] 司艷波.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觀察和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19(7):219-220.
[4] 吳立華,劉青員.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療效與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8(15):26-28.
[5] 李梅玲,高金鳳.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觀察和護理[J].當代護士,2012,6(下):43-44.
[6] 袁紅萍.胰島素泵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19(10):35-36.
[7] 金冬娣,金艷秋.泵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20(10):348-349.
[8] 李莉.胰島素泵治療4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觀察和護理[J].黑龍江醫藥,2010,23(5):862-8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7.072
江蘇 226600 海安縣人民醫院內科 (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