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春 劉曉東 黃光明
2012年吉安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余建春 劉曉東 黃光明
目的 分析吉安市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方法 將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的流行性腮腺炎個案數據導出為Excel文件后進行整理和統計。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對流行性腮腺炎發生特征進行流行病學分析。結果 吉安市2012年共報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306例,報告發病率為26.97/10萬;4~7月為發病高峰;<15歲兒童報告病例數占報告病例總數的92.26%,男性發病率為35.19/10萬,女性發病率為18.10/10萬,男、女發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0.93,P<0.01)。學生、托幼兒童和散居兒童病例分別占57.50%、21.36%、16.23%。結論 要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發病率,應制訂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工作規劃和免疫策略,提高麻腮風聯合疫苗的接種率,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單側或雙側腮腺非化膿性腫脹,疼痛和發熱,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易在托幼機構和學校集體單位發生流行或爆發,可造成嚴重的并發癥[1-2];屬于丙類傳染病,于2004年納入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管理[3]。為了解吉安市流行性腮腺炎的發病規律和流行病學特征,為預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依據,現對吉安市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如下。
1.1 資料來源 數據來源于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中報告的吉安市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資料,數據資料按發病日期統計,包括臨床診斷病例和實驗室診斷病例。疫苗接種劑次數據來源于國家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
1.2 分析方法 將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的流行性腮腺炎個案數據導出為Excel文件后進行整理和統計。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對流行性腮腺炎發生特征進行流行病學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發病概況 在2012年吉安市共報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306例,占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總數的24.81%,報告發病率為26.97/10萬。無死亡病例。報告發病數與2011年相比上升了99.38%,報告發病率與2011年相比上升了98.04%。
2.2 流行病學特征
2.2.1 地區分布 2012年全市13個縣(市、區)都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報告,報告發病數位于全市前三位的縣是吉水縣、遂川縣和永豐縣,分別為270例、187例和180例,占全市報告病例總數的48.77%。報告發病率位于全市前3位的縣是峽江縣、吉水縣和萬安縣,分別為54.23/10萬、53.55/10萬和45.42/10萬。見表1。

表1 吉安市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地區分布表
2.2.2 季節分布 在2012年報告1306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中,全年每個月均有病例報告,其中1月份報告58例,2月份報告49例,3月份報告118例,4月份報告171例,5月份報告238例,6月份報告236例,7月份報告130例,8月份報告52例,9月份報告42例,10月份報告51例,11月份報告87例,12月份報告74例,以4~7月份報告的病例數最多,占全年總數的59.34%。發病呈明顯的季節性。
2.2.3 人群分布
(1)性別分布:在2012年報告1306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中,男884例,占發病總數的67.68%,女422例,占發病總數的32.31%,男性發病率為35.19/10萬,女性發病率為18.10/10萬,男、女發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0.93,P<0.01)。
(2)年齡分布:在2012年報告1306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中,<1歲嬰兒報告病例數4例,占報告病例總數的0.30%,<15歲兒童報告病例數1205例,占報告病例總數的92.26%,4~9歲兒童報告病例數837例,占報告病例總數的64.09%。報告病例中年齡最大的84歲,年齡最小的2月齡。見表2。
(3)職業分布:在2012年報告1306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中,主要集中在學生、托幼兒童和散居兒童,3個人群共報告1242例,占報告病例總數的95.09%。其中以學生病例數最多(751例),占報告病例總數的57.50%。其次為托幼兒童(279例),占報告病例總數的21.36%。散居兒童第三(212例),占報告病例總數的16.23%。見表3。

表2 吉安市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年齡分布表

表3 吉安市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職業分布表
2012年吉安市共報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306例,占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總數的24.81%,報告發病率為26.97/10萬。與馬靜報道的結果一致[4]。
流行性腮腺炎在疫苗普遍使用前,由于易感人群的累積每隔7~8年發生1次大流行,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及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免疫,本病發病率已大幅下降,但近10多年來在我國又有逐步上升趨勢[3]。吉安市2012年報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數明顯高于2011年,其原因可能的有:(1)我市丙類傳染病的報告管理越來越規范,網絡覆蓋率逐步提高,報告率的上升直接使病例的發現率提高,表現為發病數的上升[5];(2)2012年我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數位于前3位的縣在2011年的發病數都很低,吉水縣70例、遂川縣83例、永豐縣33例,2012年比2011年分別上升了285.71%、125.30%和445.45%。這符合流行性腮腺炎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自然流行規律[6]。
流行性腮腺炎發病季節呈雙峰特點,春夏季和冬季為流行性腮腺炎發病的兩個高峰,第1個發病高峰在4~7月份,第2個高峰在10月份至翌年1月份[7]。而我市流行性腮腺炎發病主要集中在4~7月份,占全年發病總數的59.34%。只呈現春夏季第1個高峰,而冬季第2個高峰不明顯,這可能與我市在2012年9~10月開展麻腮疫苗代替麻疹單苗進行強化免疫有關。
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種率,增強易感人群免疫力是目前預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最有效的方法[8]。吉安市>90%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發生在<15歲兒童,4~9歲兒童發病最多,發病以學生、托幼兒童為主,與成惠等[9]報道的一致。提示要重點對此年齡段,特別是兒童密集生活的小學、托幼機構兒童采取保護措施。建議①加強流行性腮腺炎的監測工作,尤其是小學、托幼機構兒童是重點監測對象,制定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工作規劃和免疫策略;②加強入學入托新生查驗接種證工作,重點查免疫程序麻疹第二針麻腮風聯合疫苗接種情況,切實做好麻疹第二針麻腮風聯合疫苗的查漏補種工作,提高麻腮風聯合疫苗的接種率,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以保護兒童的身體健康。
[1] 迮文遠.計劃免疫學[M].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556-566.
[2] 楊紹基.傳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68-73.
[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S]. 2004-08-28.
[4] 馬靜,郝利新,羅會明,等.中國2008-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0,16(6):533-535.
[5] 郭青,張春曦,王麗萍,等.中國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網絡直報疫情分析[J].中國疫苗和免疫,2006,12(4):285-286.
[6] 羅國琴.1991-2000年南寧鐵路地區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廣西預防醫學,2002,8(1):29-31.
[7] 梁燕.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學及疫苗相關并發癥的探討[J].國際生物制品雜志,2007,30(3):100-103.
[8] 王長雙,張肖肖,路明霞,等.河南省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10):1729-1730,1733.
[9] 成惠,王東海,郭世成,等.江西省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計劃免疫,2007,13(5):461-463.
Objective To analyze it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mps in 2012. Methods Descriptive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Results In 2012, a total of 1306 cases of mumps cases were reported, the report incidence was 26.97/10; 4-7 months for the peak incidence of <15 years old children; report the number of cases accounted for 92.26% of the total reported cases,Male incidence of 35.19/10, female incidence was 18.10/10,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male and female incidence(χ2=130.93,P<0.01); children and students, scattered children cases accounted for 57.50%, 21.36%, 16.23%. Conclus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umps rate, should formulate control mumps work planning and immunization strategy, improve the measles mumps rubella vaccinationrate, build a strong immune barrier.
Mumps;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alysis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3.109
江西 343000 江西省吉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余建春 劉曉東 黃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