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新顏 陽文驟
非層流監護室空氣消毒時間點與控制室內空氣污染的關系
湯新顏 陽文驟
目的 探討非層流重癥監護室(ICU)消毒時間與控制室內空氣污染的關系。方法 以本院的綜合性ICU病房作為研究對象,對入選的病房采用隨機分組,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對2組采用不同的消毒時間點進行消毒,觀察消毒時間與控制室內空氣污染的關系。結果 實驗組在人員流動大,操作多的情況下對室內空氣進行通風消毒,其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常規通風消毒方法,其細菌超標次數和細菌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人員密度增大,空氣中的菌落數、病原菌的種類相應增多的情況下,對室內空氣進行通風消毒,可以最大限度殺滅空氣中的病原菌。
重癥監護室;消毒時間點;空氣污染
空氣是疾病傳播的媒介,醫院空氣中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是引發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重癥監護病房(ICU)是集中危重癥患者病情監測和治療的單位,也是醫院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場所。文獻報道,ICU患者醫院感染率為13.8%,明顯高于普通病房平均醫院感染率(5.3%)[1]。目前按空氣凈化方式,ICU分為層流潔凈病房和為層流潔凈病房兩種。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醫院ICU為非層流潔凈監護室,一直對室內進行動態監測,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通風消毒后立即采樣和隨機采樣這兩種方法進行空氣微生物監測,按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頒發標準:重癥監護病房屬于Ⅱ類環境,空氣細菌數在200cfu/m3以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以本院的綜合性ICU病房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病房的入選標準進行選取。病房的入選標準:(1)非層流潔凈監護病房。(2)收治各種危重患者的重癥監護病房,兩個病區室內體積均為80m3,室內溫度為20℃~22℃,相對濕度50%~60%。(3)排除重癥監護室單間隔離病房。隨機數字法將綜合性ICU病房隨機分為兩個區域,即實驗組和對照組。
1.2 實驗方法
1.2.1 實驗組 每天早上6點和下午15點,在人員流動較大,衛生員進行衛生清掃和清理垃圾時,開窗非對流通風30min后,關閉門窗,將循環風紫外線動態空氣消毒機設置為每天7點和16點進行室內空氣消毒,每天2次,如遇空氣嚴重污染等特殊情況時,再臨時追加消毒1次,觀察效果。
1.2.2 對照組 常規采用在室內人員流動較少,各種操作較少時(基本上是在夜間2:00~4:00)和午休時間,先開門窗通風30min后再關閉門窗,將循環風紫外線動態空氣消毒機設置為每天2點和14點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每天2次,如遇空氣嚴重污染等特殊情況時,再臨時追加消毒1次,觀察效果。
1.3 消毒效果判斷標準 每月進行監護室室內環境細菌監測1次,留取標本時間分別選擇,在消毒后立即采樣和集中進行侵入性操作前(每天上午8~9點)進行。采樣方法:每面積約30m2,床位為2~3張監護病床,按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規定的空氣采樣及檢查方法,采取平板自然沉降法,用9cm直徑普通營養瓊脂平板在采樣點(東、西、南、北、中共5點)暴露15min后送本院檢驗科細菌室,37℃恒溫箱培養48h后觀察結果,并計算空氣中平均菌落數。細菌菌落數單位cfu/m3,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空氣中菌落數均<200CFU/m3,符合國家消毒質量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消毒后立即進行空氣采樣,通過對比2組的空氣采樣結果發現,實驗組的微生物超標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集中進行侵入性操作前(每天上午8~9點)空氣采樣,通過監測此時間點2組的空氣采樣微生物發現,實驗組的超標次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消毒后立即進行空氣采樣微生物監測比較
醫療活動中人員的流動以及醫療活動的進行,均可導致室內空氣細菌濃度的增加,形成以人為中心的細菌分布特征[2]。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排出大量有耐藥性的細菌與空氣中塵埃以氣溶膠狀態懸浮于空氣中,當空氣中的細菌含量超標時發生感染的危險性將明顯增加[3]。空氣微生物是以微小的氣溶膠疏散分布在空氣中,能否發生空氣污染,主要取決于微生物的種類、細菌的數量和致病力[4]。
對于非層流潔凈病房,目前普遍的空氣消毒方法是在室內人員流動較少,各種操作較少時(基本上是在夜間2∶00~4∶00)和午休時間,先開門窗通風30min后再關閉門窗,使用動態空氣消毒機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但每天夜間溫度較低,風速較大,風速大空氣細菌粒子濃度增加,空氣細菌濃度也增加,空氣污染更加嚴重[5],也易引起患者著涼。光照對空氣中細菌有明顯的殺滅作用,研究表明,正午光輻射最強,一日當中13點時空氣中細菌濃度最低[6]。但以上室內空氣通風選擇了在室外空氣污染嚴重時進行,而在室外空氣細菌濃度低時卻關閉門窗,進行室內空氣消毒。
在重癥監護室,一般早上6點和下午3點之后,科室衛生員將對病房進行衛生清掃和清理垃圾,而此時,監護室內護士也常規進行各種留取血、體液標本,傾倒各種引流液、相對開放各種導管,以及為患者進行各種生活護理。在此時間段,人員流動較大,各種操作密集,空氣污染嚴重。在完成了以上工作之后,便進入了每天常規醫生查房、各種治療、侵入性操作集中進行的時間。而此時室內空氣環境已受到嚴重的污染。
如果將每天的通風消毒時間改為早上6點和下午15點,在人員流動較大,衛生員進行衛生清掃和清理垃圾時進行。因早上室外空氣清新,空氣中微生物含量最低,中午氣溫在一天內相對較高、光照充足,適合進行開窗通風[7]。半小時后,再關閉門窗,使用循環風紫外線動態空氣消毒機對室內空氣1h進行消毒。現臨床上普遍使用的動態空氣消毒機,該消毒機在工作時,可以在有人的情況下連續使用,連續除菌,可使空氣中細菌消亡率達92.7%,由于紫外線殺菌燈密閉在機箱消毒室內,只對過濾系列進行殺菌,機箱外無紫外線泄漏,再加上所選用高強度紫外線燈屬于無臭氧型,工作時空氣中臭氧量≤0.1mg/m3,遠遠低于國家標準0.15mg/m3。因此可在有人情況下進行動態消毒,實現“人機共處”[8]。
以上實驗方法監測數據顯示,在病房通風消毒后立即進行空氣采樣微生物監測,其2組消毒效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集中進行侵入性操作前(每天上午8~9點)空氣采樣,2組微生物監測比較,實驗組在人員流動較大、操作密集時進行消毒,其細菌超標次數和細菌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因此按照傳統的空氣消毒方法,雖然ICU每天都進行了常規的清潔衛生消毒,每月也對環境進行了監測。但大部分病房環境監測是在夜間空氣消毒后、人員流動較少時進行的。所以即使在各種環境監測數據達標的情況下,也并不能說明ICU病房的各種侵入性操作是在空氣質量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的。而在人員密度增大,空氣中的菌落數、病原菌的種類相應增多的情況下,使用循環風紫外線動態空氣消毒機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既可以最大限度殺滅空氣中的病原菌,又不影響正常的救治工作,值得臨床推廣采用。
[1] 郭月瓊.多功能層流凈化機用于手術室空氣動態消毒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4,19(22):50-51.
[2] 李偉峰,沈珍華.醫院治療室空氣細菌動態觀察[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0,12(8):381-382.
[3] 王衛霞,劉建軍,董津平,等.醫用除菌消毒空氣潔凈器對重癥監護病房空氣動態消毒效果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2):165.
[4] 文珊,何振蕙,陳愛娟,等.KDJH型多功能空氣層流凈化殺菌機消毒效果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4):418-420.
[5] Song LH,Song WM,Shi W,et al.Health ef fects of atmosphere m-icrobiological pollution on respiratory syst em among children iShanghai[J].J Environment & Health,2000,17(3):135-138.
[6] Tong Y,Lighthart B.A study of the relat ionship betw een pigment edoutdoor atmospheric bact eria and solar radiation[J].Photochem Photobiol,1997,65:103-106.
[7] 方治國,歐陽志云,胡利鋒,等.北京夏季空氣微生物群落結構和生態分布[J].生態學報,2005,25(1):83-88.
[8] 李素芬.多功能動態殺菌機與紫外線空氣消毒效果比較[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3):29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6.109
湖南 412000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醫院ICU (湯新顏 陽文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