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恩
早產極低體重兒26例的呼吸管理體會
黃德恩
目的 對26例早產極低體重兒的呼吸管理體會進行闡述,并為提高早產極低體重兒存活率總結經驗。方法 選取26例早產極低體重兒,2011年1月~2012年6月15例作為對照組,2012年7月~2014年10月11例作為觀察組,對觀察組實施呼吸管理,對比分析實施呼吸管理后2組患兒呼吸疾病發生率以及呼吸疾病主要表現以及患兒的死亡率情況。結果 通過數據整理可得,觀察組患兒需用呼吸機輔助治療的較少,其所占比例遠低于對照組(P<0.01);2組呼吸疾病發生率、死亡率比較明顯看出觀察組整體更佳(P<0.01)。結論 對于早產極低體重兒實施呼吸管理干預可有效降低其呼吸疾病發生率,提高其存活率,是保證早產兒順利成長的有效措施。
早產極低體重兒;呼吸管理;體會總結
早產兒又稱為未成熟兒,即胎齡不足37周出生的嬰兒,大部分體質量在2500 g以下,其身體各個器官、組織等發育程度較差;根據新生兒出生體質量,將低于2500 g成為低體質量兒[1-2]。低于1500 g成為極低體質量兒。妊娠婦女有高血壓疾病、羊水過多、多胎妊娠或是有慢性疾病、意外受傷等情況都可能引起早產,早產時間越早,新生兒存活率越低,因此對于早產兒要給予特殊管理,在其出生時要尤其注意保暖,一經受涼可能會引起無法挽回的并發癥[2-4]。本文圍繞早產極低體質量兒呼吸管理進行闡述,觀察并總結其臨床運用價值,為提高呼吸管理質量以及早產兒存活率提供依據。資料整理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觀察對象均為2011年1月~2014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婦幼保健院接生的26例早產極低體質量兒,2011年1月~2012年6月15例作為對照組;2012年7月~2014年10月11例作為觀察組,對觀察組實施呼吸管理,26例患兒胎齡28~36周,體質量850~1450 g,對比2組患兒胎齡、體質量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行性。
1.2 護理方法 2組早產兒出生后立即轉移至新生兒監護病房(NICU),對需進行呼吸機輔助治療的患兒做好呼吸狀況監護與評估,對其應用輔助呼吸,根據患兒實際情況進行治療,進行氧療過程中要注意糾正低氧血癥同時防止高氧血癥的發生。觀察組實施呼吸管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1)預防呼吸暫停。對患兒給予靜脈滴注氨茶堿治療,根據患兒體質量進行個性化給藥,一般按照5 mg/kg,持續12 h后減少給藥量,調整至2 mg/kg,1~2次/d,觀察患兒呼吸情況,解除呼吸暫停危險后即可停止給藥;同時采用呼吸監護儀自動刺激患兒皮膚以緩解呼吸暫停癥狀,若患兒呼吸暫停表現反復,可適當給與其持續正壓通氣(CPAP)呼吸機輔助呼吸。(2)預防呼吸窘迫綜合癥(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對不足34孕周的妊娠婦女產前應用地塞米松、沐舒坦,盡早使用CAPA呼吸機幫助其輔助呼吸。(3)保證患兒呼吸通暢。患兒常會因為呼吸不暢導致鼻腔、咽喉等部位出現較多分泌物,要注意及時清理,做好定期吸痰工作,防止食道反流;部分患兒插管后出現痰液粘稠情況,可采用1.5 mL生理鹽水滴入氣管,幫助患兒拍背清痰。(4)氧療。維持95%氧飽和度(SaO2),對患兒進行持續低流量吸氧,流速控制在1.0~5.0 L/min。(5)保暖。做好早產兒保暖工作,可將其置于恒溫暖箱中,維持濕度在50%~90%,溫度在36.5℃左右。(6)相關并發癥預防。適當運用魯米那鈉對患兒顱內出血情況進行預防,糾正患兒酸堿平衡、電解質、水紊亂情況。(7)預防感染。遵從醫囑對患兒應用小劑量抗生素預防感染發生。(8)營養支持。盡早給予腸道內營養支持,不足部分可由靜脈補充。(9)生命體征監測。對患兒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已經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師采取解救措施。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兒呼吸疾病發生率、死亡率進行統計,并總結呼吸管理方法對呼吸疾病發生率的影響。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統計軟件SPSS 16.0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運用呼吸管理后2組呼吸疾病發生率以及死亡率比較 根據所記錄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患兒并發呼吸疾病情況較少,其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較(P<0.01);并且觀察組患兒死亡率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呼吸管理效果比較表[n(%)]
早產兒在出生初期各器官發育不完整,尤其肺發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整容易引起相關呼吸疾病,嚴重阻礙其健康成長;早產兒難以適應外界生活,出生后極易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敗血癥等嚴重疾病,其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5-6]。因此采取合理呼吸管理方法減少早產兒并發癥發生,降低其死亡率在臨床上具有重大意義[7-8]。
臨床相關研究指出[4],導致早產極低體質量兒最主要原因為妊娠期感染性疾病及妊高癥;觀察患兒發生合并呼吸道綜合征情況,各呼吸疾病中多表現為呼吸暫停,其余表現為呼吸困難、嘆息樣呼吸等。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有6例與10例早產兒發生該情況,對其引發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出以下原因,發病患兒中以原發性呼吸暫停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別為窒息與代謝異常,顱內出血、嚴重感染者較少。在早產兒呼吸道合并癥中最常見的即為呼吸暫停,其反復發生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因缺氧缺血形成損傷,本次呼吸管理中在早期即使用氨茶堿,極大降低呼吸暫停的發生,呼吸管理中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防止痰液堵塞以及食道反流,并適時運用呼吸機幫助患兒呼吸,有效提高其生存質量。
本文觀察組實施呼吸管理措施,有效降低早產超低體質量兒死亡率(P<0.05)及呼吸道合并癥發生率(P<0.01),可見呼吸管理對早產兒具有重要意義,臨床應大力推廣。根據此次呼吸管理體驗,本研究認為對于早產兒極低體質量兒的呼吸管理要具有針對性,切不可千篇一律,根據具體情況適時切實可行的呼吸管理措施,做到科學、正確、細致的呼吸管理,為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應加大產前宣教及整體孕期管理,避免不良現象發生。
[1] 劉翠,王勇,樓方,等.沙丁胺醇聯合異丙托溴銨改善早產兒呼吸疾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1):88-91.
[2] 胡海燕,查萍,呂敏,等.不同胎齡早產兒肺功能研究[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4,29(14):1114-1116.
[3] 崔蘊璞,童笑梅,湯亞南,等.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應用同步鼻塞間歇正壓通氣進行序貫治療的臨床研究[A]//中國醫師協會第三次全國新生兒科醫師大會論文集[C].2013:106.
[4] 周繼勇,段翌,孫瑩,等.晚期早產兒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病死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4,21(9):554-559.
[5] 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調查協作組.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發生率及高危因素的多中心回顧調查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11, 49(9):655-662.
[6] 趙婧,母得志.早產兒呼吸暫停診治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12,30(3):291-294.
[7] 姜娜,汪盈,李海靜,等.超早產兒135例相關并發癥臨床分析[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4,29(1):36-39.
[8] 顧松,王亞娟,楊彩云,等.新生兒呼吸暫停328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藥,2013,53(28):82-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7.068
廣西 530100 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黃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