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華 曾永焙
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
潘志華 曾永焙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應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n=39)。2組均進行常規治療,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觀察并對比2組的臨床效果。結果 試驗組的冠脈再通率(79.49%)和總有效率(84.62%)均顯著優于對照組(41.03%,51.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試驗組:10.26%;對照組:12.8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尿激酶靜脈溶栓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推廣應用。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靜脈溶栓;冠脈再通率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內科中常見的急重癥之一,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胸痛、急性循環功能障礙及導致局部心肌缺血、損傷和壞死等一系列特性的心電圖改變,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及生活水平。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1]。本文應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014年4月廣州市花都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n=39)。所有入選的研究對象均符合國際心臟病學會制定的心肌梗死診斷標準[2]。其中,試驗組患者男23例,女16例,年齡61~73歲,平均年齡(67.4±2.8)歲,發病時長3 min~8 h,平均發病時長(4.2±0.5)h;對照組患者男22例,女17例,年齡60~74歲,平均年齡(66.9±3.2)歲,發病時長5 min~7 h,平均發病時長(3.9±0.8)h。2組患者在病情、性別、年齡、發病時長等基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治療措施,包括臥床休息、鎮靜、吸氧、心電監護及阿司匹林藥物治療等。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尿激酶150萬U加入100 mL的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靜脈溶栓滴注控制在30 min內滴完,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12 h后應用低分子肝素鈣4100 U,皮下注射,12 h/次。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低分子肝素鈣4100 U,皮下注射,12 h/次。7 d為1個療程,2組患者均進行1個療程的治療。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的臨床表現。
1.3 療效評價標準 冠脈再通評價標準:溶栓治療后2 h內,胸痛癥狀顯著得到改善,并逐漸消失;ST段抬高最明顯的導聯ST段下降50%以上;出現與胸痛緩解或導聯ST段下降情況相關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現象。血清心肌酶檢查顯示,肌酸磷酸激酶高峰提前,在發病14 h以內出現;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高峰提前,在發病16 h以內出現。療效評價標準:(1)無效:心電圖和胸痛癥狀均無任何變化;(2)有效:心電圖ST段輕度好轉,胸痛癥狀有所好轉;(3)顯效:胸痛癥狀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統計,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
2.1 2組患者冠脈再通率對比 經治療,試驗組患者的冠脈再通率(79.49%)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41.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冠脈再通率對比[n(%)]
2.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試驗組經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后,有1例患者出現皮下出血現象,有2例患者出現齒齦出血現象,有1例患者出現消化道出血現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26%,后經進行常規處理,不良反應在短時間內均逐漸消失,未導致嚴重后果。對照組出現皮下出血現象的有2例患者,出現齒齦出血現象的有3例患者,無患者出現消化道出血現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82%。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3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后,試驗組顯效例數為21例,有效例數為12例,總有效率為84.62%;對照組顯效例數為13例,有效例數為7例,總有效率為51.28%。可見,試驗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一種臨床特征[4]。心肌梗死的主要癥狀是冠脈供血急劇減少甚至中斷,導致心肌發生嚴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現象,導致心肌細胞發生死亡。大部分心肌在1~2 h內出現壞死現象,心肌間質充血、水腫,伴多量炎癥細胞浸潤,壞死部分周圍的心肌細胞出現缺血性休眠等。靜脈溶栓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之一[5],溶栓治療的目的是將血栓溶解,使冠脈再通,恢復心肌的血流灌注,減輕缺血程度,減少細胞功能和結構的損害。應用尿激酶可激活纖溶酶原使之轉化為纖溶酶,促使血栓溶解,減輕管腔狹窄度,進而挽救瀕臨死亡的心肌,緩解心肌梗死現象[6]。
本研究中,應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脈再通的患者1 h內有16例,1~6 h內有11例,6~12 h內有4例,總冠脈再通率為79.49%,冠脈再通在短時間內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治療效果越差,因而臨床接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醫師,要把握好治療時機,盡量在最佳的治療時間內為患者安排治療。同時,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且經相應治療處理后不良反應表現逐漸消失[7]。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治療后心電圖和胸痛癥狀得到顯著改善,總有效率為84.62%,顯著高于對照組(51.28%)(P<0.05)。由此可見,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老年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8]。
綜上所述,尿激酶靜脈溶栓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增強冠脈血液循環,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脈再通率,減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并發癥和降低死亡率,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推廣應用。
[1] 李俊鋒,歐陽紅飛,覃興龍,等.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療效分析[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3,34(4):35-37.
[2] 甄嚴杰,靳業輝,劉艷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研究[J].河北醫藥,2012,34(3):466-467.
[3] 李鴻翔.靜脈溶栓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6):106-107.
[4] 龔志宏,韓軍輝.小劑量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附35例報告)[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1,22(2):110-111.
[5] 謝俊清.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治及護理[J].當代醫學,2012,18(5):119-120.
[6] 薛冰,韓桐師,田棟輝,等.4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搶救治療體會[J].當代醫學,2010,16(20):94-95.
[7] 張正光.小劑量重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研究概況[J].生物技術通訊,2013(6):886-891.
[8] 朱建英,李志紅,李秀閣.68 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后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1(23):86-8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7.083
廣東 510850 廣州市花都區第二人民醫院 (潘志華 曾永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