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毅明
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與開放手術對炎癥因子的影響分析
吳毅明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與開放全子宮切除術對機體內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擇需行全子宮切除術的3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此36例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18例。研究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對照組患者采用開放全子宮切除術,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手術前1d、手術后1d、3d的中性粒細胞數量、白細胞數量、腫瘤壞死因子α和C反應蛋白數值的變化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在術后3d的腫瘤壞死因子α數值、白細胞數量、C反應蛋白指標依次為(64.5±8.9)ng/L、(6.7±1.3)×109/L、(7.7±3.2)mg/L,均低于對照組水平(P<0.05),且術后1d各項指標的組間對比也有顯著差異(P<0.05),術后1d2組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術后3d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相比于開放全子宮切除術,對患者機體內環境的不良影響較小,炎性反應程度低。
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開放全子宮切除術;機體環境
全子宮切除術是婦科臨床最為常見的基本手術之一,該手術同時適用于子宮良性病變的患者及早期的子宮惡性腫瘤的患者。手術的方式主要包括腹腔鏡下的全子宮切除術和傳統的開腹全子宮切除術兩種。隨著腹腔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這種新型的手術方式具有創傷面小、視野清晰、安全性較高的優點,目前在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有效地減少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腹腔鏡下的全子宮切除術已在臨床的治療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比較腹腔鏡下的全子宮切除術與傳統的開放全子宮切除術兩種方法對患者機體內的環境的影響,以期為臨床的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中山市人民醫院在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需行全子宮切除術的3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此36例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18例。觀察組中子宮肌瘤1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III級錐切術后患者1例,子宮腺肌病5例,患者年齡47~62歲,平均年齡(54.3±4.1)歲,平均病程(6.1±1.2)年;對照組中子宮肌瘤9例,宮頸上皮內瘤變III級錐切術后患者2例,子宮腺肌病7例,年齡48~65歲,平均年齡(55.1±3.9)歲,平均病程(5.7±1.0)年?;颊哂谑中g前均進行心電圖、血常規、血生化、胸透及凝血功能的檢查,以確保無手術禁忌癥存在[1]。2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的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颊咄瓿陕樽砗?,取膀胱截石位,鋪巾后導尿,為患者進行膀胱排空,選擇臍中位作皮膚切口,氣腹針進入腹腔,用二氧化碳氣體形成氣腹。放置光源和操作鉗,行腹腔鏡切除子宮操作,經陰道取出整個子宮體,縫合殘端后用生理鹽水將盆腔沖洗干凈,將生理鹽水吸盡,無活動性出血則撤出操作器械,縫合傷口,術畢。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放全子宮切除術,按常規操作步驟進行[2]。
1.3 觀察指標[3-4]記錄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手術前1d和手術后1d、3d的中性粒細胞數量、白細胞數量、腫瘤壞死因子α的值和C反應蛋白的數值的變化情況,并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正態計量資料正態分布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的白細胞數量、腫瘤壞死因子α、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在術前1d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2組患者在行全子宮切除術后,各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術后
1d及3d 2組患者的上述指標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在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數量、C反應蛋白術后1d及3d的統計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d 2組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術后3d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術前1d及術后1d、3d各項指標比較(x±s)
從機體內環境來看,大多數的手術的過程中,當機體受到組織性的損傷操作時,就有可能會打破機體內的平衡環境,患者機體內部就有可能會出現急性的局部反應[5-6],代表特征為白細胞數量激增、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C反應蛋白含量升高、腫瘤壞死因子α值的升高。
本研究結果表明,2組患者在手術后,以上各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上升,這說明兩種術式對患者的機體內環境夠有一定的影響,而行腹腔鏡手術的研究組患者術后各項指標變化情況與行常規開放性手術的對照組比較,在術后1d及3d時的指標水平較對照組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個結果說明,對子宮病變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與開放性全子宮切除術相比,明顯要對患者的機體內小、炎性反應程度低。
目前,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在婦的科臨床微創手術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及應用。與傳統的開放性全子宮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的手術療法具有創傷面小、術中出血少、恢復期短等優點,這些優點都增加了患者加速康復的信心[7-8],使患者更樂于配合治療,降低了患者對于手術的恐懼和緊張心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樂于接受腹腔鏡下的子宮切除手術,不但提高了治療效果,縮短了恢復時間,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接受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是良好的選擇。
[1] 韋勵.腹腔鏡子宮切除術140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4):10-11.
[2] 伍萍.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壁間肌瘤剔除手術的比較[J].河北醫學,2012,18(2):200-202.
[3] 吳曉杰,劉霞.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壁間肌瘤剔除手術的比較[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9(3):199-201.
[4] 黎勇明.腹腔鏡下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與開放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對機體內環境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3,34(15):2913.
[5] 龐谷懷,黃金平,陳麗娟,等.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與開腹子宮全切除術臨床比較[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1,9(3):50-51.
[6] 秦蕾.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對患者卵巢血流動力學和免疫狀態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4,12(14):74-75.
[7] 曹世姣,張廣亮,夏偉蘭,等.腹腔鏡與開腹廣泛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療效比較[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7):1132-1134.
[8] 陶鳳喜.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和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臨床比較[J].現代醫學,2012,40(4):411-4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041
廣東 528400 中山市人民醫院 (吳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