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偉
雙側切口手術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
張東偉
目的 探究采用雙側切口手術入路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患者68例,將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34)。觀察組患者采用前外側、后內側雙側切口聯合入路,對脛骨平臺損傷給予修復,并采用雙鋼板內固定處理;對照組患者采用膝正中單切口手術入路,給予患者鎖定鋼板內固定處理,對比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術后引流等指標,對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采用雙側切口手術入路的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患者相比其手術時間短,術后引流量少,術后骨折愈合時間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采用雙側切口手術入路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其暴露空間大,操作簡單,有利于對半月板和韌帶的修復,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引流量,有利于骨折愈合,值得推廣應用。
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雙側切口入路;膝正中單切口入路
脛骨平臺骨折是一種關節內骨折,是膝部骨折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臨床上多是由于交通事故或高空墜落等較大的暴力沖擊導致負重的脛骨平臺關節面受到瞬間壓縮而發生劈裂、坍塌,嚴重者造成關節面粉碎、骨干與干骺端相互分離[1-2]。此類損傷多合并有半月板、前后交叉韌帶以及腘動靜脈和股神經的損傷。臨床上治療該病的主要方式是手術固定,其手術入路主要分為前外側、后內側雙側切口聯合入路和膝正中單切口入路2種路徑,其固定的方式也因暴露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3-4]。本研究通過對68例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進行對照治療分析,從而觀察雙側切口手術入路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大余縣人民醫院關節科自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患者年齡23~69歲,平均年齡(38.5±6.7)歲;閉合性損傷49例,開放性損傷19例;左膝脛骨平臺骨折39例,右膝脛骨平臺骨折29例;按Schatzker分型:Ⅳ型27例,Ⅴ型21例,Ⅵ型20例;47例患者合并半月板損傷,44例患者合并前后交叉韌帶損傷,41例患者合并內側、外側副韌帶損傷。將患者隨機均分為2組(n=34)。經統計,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Schatzker分型、合并癥等臨床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術前均行膝部X線、CT檢查,確定損傷部位和損傷程度。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對開放性骨折并且合并大血管、神經損傷的患者進行對癥治療。麻醉后均取仰臥位。觀察組患者采用后膝部前外側、后內側雙側切口聯合入路。患者先于脛前外側行5~10cm切口,將脛前肌群韌帶在脛骨附著位置切開,剝離顯露脛骨平臺外側,于膝部后內側行4~8cm縱行切口,繼續剝離顯露整個脛骨髁,切開關節囊,充分暴露骨折線。檢查半月板、前后交叉韌帶損傷,修補或切除損傷的半月板和韌帶。確定關節面塌陷的情況,對關節面進行修整后用克氏針臨時固定,透視檢查位置滿意后在脛骨平臺內側使用“L”型鋼板,外側使用高爾夫鋼板進行雙鋼板固定[5]。對照組患者行膝前下方10~15cm正中切口。在脛骨上段偏向脛骨嵴外側方向依次分離暴露,充分顯露脛骨結節以及脛骨內外髁。分離髕韌帶,橫行切開關節囊,檢查半月板、前后交叉韌帶損傷后進行修復,患者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固定。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對比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術后引流量、術后骨折愈合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70~110min,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90~140min;觀察組患者術后引流量為80~160mL,對照組患者術后引流量為100~200mL;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90~140d,對照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112~179d,上述指標2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手術情況比較(x±s)
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臨床上較為常見,較大的暴力沖擊導致脛骨平臺關節面劈裂、坍塌甚至粉碎性骨折[6]。該創傷設涉及到多種組織結構,其并發癥多恢復慢,預后并不理想,治療不當會造成骨折愈合緩慢、力線不穩、膝關節畸形等問題[7]。臨床上治療該病的主要方式是手術固定,手術切口入路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手術操作的過程和臨床療效。為了充分暴露損傷面又盡量減少手術創傷,其手術入路主要分為前外側、后內側雙側切口聯合入路和膝正中單切口入路2種路徑[8]。膝正中切口為傳統的手術路徑,但通過該入路進行手術期暴露面小,操作復雜,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術困難。膝正中切口患者多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固定,對脛骨平臺后部骨折處理起來較為棘手。而采用前外側、后內側雙側切口聯合入路可創造良好的手術視野,利于操作,同時通過雙鋼板的支撐作用來抵抗剪切力,防止術后發生移位造成關節畸形愈合,并且對軟組織損傷較小[9]。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前外側、后內側雙側切口聯合入路的觀察組患者其手術時間較膝正中切口入路的對照組短,術后引流量少于對照組患者,術后骨折愈合時間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可見采用雙側切口手術入路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其操作簡單,臨床療效更好,值得推廣應用。
[1] 程玉琪.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手術治療[J].中國基層醫藥,2013, 20(22):3475-3476.
[2] 彭侃,姚舒馨,馬建兵,等.改良雙鋼板治療高能量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38例[J].陜西醫學雜志,2013,42(7):829-830.
[3] 王玉柱,劉特,張建才,等.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13例手術治療失敗的原因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2):97-99.
[4] 張輝,劉必全,胡勇,等.膝前“Y”形切口結合雙鋼板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4):346-348.
[5] 李艦,蔣林,周忠,等.雙側鋼板置入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同一機構6年17例隨訪[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13):2458-2462.
[6] 徐斌,周建華,胡中軍,等.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27例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7(3):52-53.
[7] 邵小明.雙側支撐鋼板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28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5):3738-3739.
[8] 黃聰超.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122.
[9] 扈全德,焦平裕,張衛國,等.雙鋼板固定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2,29(3):283-2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049
江西 341500 大余縣人民醫院 (張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