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軍
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中的應用分析
周建軍
目的 分析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中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方式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60例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患者(均在60歲以上)分為觀察組(采用小劑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和對照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各30例,對比觀察2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HR)、血壓、手術麻醉效果、麻醉顯效時間以及麻醉用量等情況。結果 2組患者HR在麻醉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患者麻醉后DBP、SBP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均小于20%;2組患者麻醉有效率均為1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患者麻醉顯效時間(5.4±1.3)min、麻醉用量(3.1±3.0)mL,對照組患者麻醉顯效時間(13.1±2.5)min、麻醉用量(13.9±3.2)mL,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劑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作為臨床手術麻醉的理想選擇。
下肢骨折手術;老年人;腰-硬聯合麻醉
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中常常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CEA)等椎管內麻醉方式,但由于老年人椎管比較狹窄、椎間孔閉塞,局部麻醉應用較少麻醉藥物時,可能會導致較大面積麻醉[1]。且CEA顯效作用時間較為緩慢,麻醉劑量常常很難準確把握,阻滯不全、麻醉平面過廣等現象經常出現,對患者的血壓及循環功能影響較大[2],無法隨意控制麻醉作用時間。近年來,有學者研究表明[3],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CSEA)有機結合了硬膜外導管給藥以及腰麻兩種麻醉特點和作用,可使麻醉時間延長,也可減少麻醉藥用量。為進一步探討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對60例患者分別采用CEA以及CSEA兩種麻醉,對其麻醉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丹陽市中醫院在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ASA(美國麻醉師協會)分級為II級或III級,現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觀察組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60~88歲,平均(62.9±5.2)歲,手術類型: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10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2例、全髖關節置換術8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60~87歲,平均(62.8±5.1)歲,手術類型: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9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1例、全髖關節置換術10例。2組患者基本資料(性別、年齡、手術類型、ASA分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麻醉前半小時,患者均給予0.1g苯巴比妥鈉以及0.5mg阿托品肌內注射,快速給予5~7L/kg復方乳酸鈉林格氏液靜脈滴注。患側在上,取患者側臥位,穿刺點取L3~L4或L4~L5處硬膜外間隙。
1.2.1 對照組 成功穿刺后,將硬膜外導管置入,并給予
2%利多卡因推注,待患者產生麻醉效果后,給予0.89%羅呱卡因分次推注。
1.2.2 觀察組 穿刺成功后,將腰穿針置入其中,流出腦脊液后,給予腦脊液以及濃度為0.75%左旋布比卡因慢慢推注,然后將硬膜外導管置入其中,取患者平臥位,結合患者麻醉平面適當調整給藥劑量,或者是否需要給予0.89%羅呱卡因。控制2組患者的麻醉平面均在T9~T10。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0、15、30min后HR(心率)、SBP(收縮血)、DBP(舒張壓)等水平變化、麻醉顯效時間以及麻醉用量等。麻醉效果主要分為好(無疼痛或不適)、尚可(手術部位局部存在不適感、疼痛不明顯)、差(術中疼痛較為明顯)[4]。總有效率=良好率+尚可率
1.4 統計學方法 選用軟件SPSS13.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正態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麻醉前后HR及SDP、DBP比較 2組患者HR在麻醉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患者麻醉后DBP、SBP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均小于20%。見表1。

表1 2組下肢骨折患者麻醉前后HR及SDP、DBP變化情況對比(x±s)
2.2 2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 2組患者麻醉有效率均為1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下肢骨折患者麻醉效果比較[n(%)]
2.3 2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以及麻醉用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麻醉顯效時間、麻醉用量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下肢骨折患者麻醉起效時間以及麻醉用量比較(x±s)
老年患者由于年齡的特殊性,大多數合并有其他基礎疾病,全身機體功能正處于衰退期,對手術及麻醉耐受程度低下,大大增加了手術及麻醉風險,因此對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的麻醉要求是見效較快,對患者的呼吸、循環系統影響較小[5]。傳統的CEA方式局部麻醉用量較大,極易導致中毒,且由于于骸神經的生理部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麻醉阻滯難度,并不能達到理想的麻醉阻滯效果。CSEA不僅吸收了腰麻肌松完善、麻醉顯效時間快、鎮痛效果佳的優點,同時也可利用硬膜外導管隨時追加局部麻醉用藥的優勢,避免麻醉阻滯平面不當或阻滯時間較短等問題,更容易調整麻醉平面,達到最佳的麻醉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麻醉有效率均為1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患者麻醉顯效時間(5.4±1.3)min、麻醉用量(3.1±3.0)mL,對照組患者麻醉顯效時間(13.1±2.5)min、麻醉用量(13.9±3.2) mL,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說明,小劑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中效果較好,同時與臨床大多文獻研究結果一致[6]。
何峰等[7]研究表明,CSEA的麻醉用量可減少單獨CEA用量的1/3,且術后鎮痛效果顯著。有利于避免廣泛麻醉阻滯對患者循環系統產生較大干擾,降低各種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麻醉前后HR無明顯變化,DBP、SBP均有所下降,考慮可能是由于麻醉阻滯區血管擴張,減少血容量,降低了心排出量所致。CSEA組患者應用小劑量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與CEA麻醉效果相當,但麻醉用量及麻醉顯效時間明顯減少(P<0.05),與臨床大多數文獻報道基本一致[8]。
綜上所述,小劑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麻醉作用起效較快,且麻醉藥物用量較小,對患者循環系統干擾較小,安全性、有效性較高,可作為臨床手術麻醉的理想選擇。
[1] 周子戒,汪春英.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在80歲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術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1(7):40.
[2] 黃宇光,羅愛倫.21世紀醫師叢書·麻醉學分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2:1211.
[3] 王向兵,曾因明.左布比卡因的藥代學、藥效學特性及其毒性[J].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12,25(4):223-226.
[4] 張建發.腰-硬聯合麻醉在80歲以上高齡患者下肢骨折手術中的麻醉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3(10):1668,1670.
[5] 楊東輝.腰-硬聯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術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9):120.
[6] 李金香,王靜,張艷慧.腰-硬聯合麻醉用于老年人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麻醉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2,25(3):424.
[7] 何峰,張紅英.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下肢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四川醫學,2014(1):85-87.
[8] 王國毅.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22):133-1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060
江蘇 212300 丹陽市中醫院 (周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