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娜 李冉 史云霞
不良生活方式在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中的影響
王柯娜 李冉 史云霞
目的 探討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日常中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對其病情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鄭州市轄區內383例高血壓或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通過健康檢查及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所有患者的超重和肥胖、睡眠時間、久坐、口味偏咸等不良生活方式對慢性疾病的影響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經統計分析后,存在超重和肥胖、睡眠時間不足、久坐時間>4h以及口味偏咸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的病情要顯著高于無上述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膳食、加強運動,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有效預防并控制慢性病的發生與發展。
高血壓;冠心病;調查問卷
目前,隨著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性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2010年1項關于慢性病的臨床調查數據顯示[1]:我國約有超重人口3.05億、肥胖人口1.2億,高血壓患者2.36億,冠心病患者1.6億人。因此,慢性病的預防與控制已經成為我國公共衛生事業高度重視的問題,同時也是提高人民健康質量的重要課題。臨床中常見的慢性病主要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與腫瘤(惡性腫瘤、中樞神經系統良性腫瘤)5種[2]。本研究探討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日常中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對其病情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鄭州市轄區內383例高血壓或冠心病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其中高血壓患者201例,冠心病患者182例;男227例,女156例;年齡51~79歲,平均(65.63±7.81)歲。
1.2 方法
1.2.1 健康體檢與問卷調查 所有患者均由河南省人民醫院專門責任醫務人員組織進行相應的健康體檢與問卷調查,健康體檢項目主要包括:身高、體質量、腰臀圍、血壓等;問卷調查內容涉及運動量、睡眠質量、工作情況、業余生活以及飲食習慣等。
1.2.2 膳食情況調查[3]對所有患者連續3d內所攝入的調味品進行等量留存,并統一進行稱重測量,同時記錄其3d內進食的種類及數量。
1.3 評價標準 (1)超重與肥胖[4]:體重指數(BMI)=體質量(kg)/身高(m2),當BMI≥24時為超重,當BMI≥28時為肥胖;(2)睡眠時間不足:每天睡眠時間<7h;(3)久坐:每天連續靜坐時間>4h。(4)高血壓分級[5]:1級高血壓(輕度):SBP 140~159mmHg 或DBP 90~99mmHg;2級高血壓(中度):SBP 160~179mmHg 或DBP 100~109mmHg;3級高血壓(重度)SBP ≥180mmHg或DBP ≥110mmHg。(5)冠心病分級[6]:Ⅰ級:快速、高強度、長時間的體力活動可以引起發作;Ⅱ級:日常活動限制較不明顯,在餐后或情緒激動時受限明顯;Ⅲ級:輕微活動甚至休息時均可引起心絞痛。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所得資料進行系統的統計學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統計分析后,可以初步證實存在超重和肥胖、睡眠時間不足、久坐時間>4h以及口味偏咸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的病情要顯著高于無上述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不良生活方式對高血壓患者影響分析[n(%),n=201]
近年來,隨著臨床心臟介入治療技術的成熟,PTCA術在臨床的應用程度也隨之上升,因此,對于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門課題[6]。研究表明[3],患者在PTCA術后早期進行適量的康復訓練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通暢冠狀血管,避免冠脈再狹窄的發生。隨著我國現階段醫療技術與護理水平的迅猛發展,人們已經不單純滿足于疾病的治療,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關注疾病治愈后的生活質量與身體狀況[7]。
目前,我國心力衰竭患者約有800萬,其中65歲以上老年患者占10%左右,而且40%的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有房顫[8],心力衰竭會減少心臟排血量,造成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引起房顫等心律失常的發生,而房顫的發生又會進一步降低心臟排血量,加重心衰與腦卒中的風險,因此,兩者互相影響,形成惡心循環。臨床中針對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顫患者的用藥以抗心律失常藥物為主。
本組研究發現,超重和肥胖、睡眠時間不足、久坐以及口味偏咸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中,高血壓、冠心病的病情普遍較為嚴重,增加了患者的危險因素。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在治療慢性的基礎上要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正確的在日常生活中應加強運動、合理膳食、避免久坐,預防并控制慢性病的發生與發展。

表2 不良生活方式對冠心病患者影響分析[n(%),n=182]
[1] 江國虹,李靜,潘怡,等.膳食、體力活動與慢性病關系的研究[J].中國慢病預防與控制,2007,15(2):94-96.
[2] 董光輝.劉奇男,滕月舟,等.丹東市城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現狀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4,20(4):467-468.
[3] 常改,鄭文龍,李佳萌,等.天津市城鄉成人超重肥胖狀況[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2):101-105.
[4] 陳偉偉.我國高血壓社區防治進展技術、策略與實施[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0,31(3):322-326.
[5] Shahab L,Mindell J,Douher NR,et a1.Hypertension and Its ldentification among Current,Past and Never Smokers in an English Population Sample[J].Eur J Cardiovase Prey Rehabili,2010,17(1):63-70.
[6] 邱玉清,劉付逸湘.心理行為干預對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09,8(8):16-18.
[7] 陳洪英.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措施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189-190.
[8] 金琳.心血管介入治療后拔管反應的早期識別和處理決策[J].海南醫學,2002,11(13):115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2.057
河南 450003 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王柯娜 李冉史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