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菊
早產兒的靜脈營養及營養指標觀察
鄧小菊
目的 分析對早產兒進行靜脈營養的效果。方法 研究對象選取86例早產兒,隨機均分為2組(n=43)。對照組患兒接受傳統靜脈營養治療,實驗組患兒接受早期靜脈營養治療。對比分析2組患兒治療7 d后血漿總蛋白、血漿白蛋白、血糖、淋巴細胞總數等營養指標和體質量增長的差異性。結果 經過治療后,對照組患兒血漿總蛋白(52.18±11.43)g/L,血漿白蛋白(33.21±6.87)g/L,血糖(5.22±1.42)mmol/L,淋巴細胞(5.35±1.33)×109/L,體質量增長(135.36±25.46)g。實驗組患兒血漿總蛋白(57.34±11.86)g/L,血漿白蛋白(37.62±7.12)g/L,血糖(6.51±1.75)mmol/L,淋巴細胞(6.58±1.84)×109/L,體質量增長(221.25±32.76)g。實驗組患兒血漿總蛋白、血漿白蛋白、血糖、淋巴細胞總數等營養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7 d后實驗組患兒體質量增長顯著大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2組患兒均未見明顯并發癥。結論 對早產兒早期進行靜脈營養治療可有效提高患兒血漿總蛋白、血漿白蛋白、血糖、淋巴細胞總數等營養指標,提高體質量增長值,且無明顯并發癥,對患兒的生長發育有益。
早產兒;靜脈營養;營養指標;治療效果
早產兒是指胎齡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兒,由于早產兒身體各器官、各系統發育尚不成熟,往往伴有營養不良。早期營養不足可導致中樞神經細胞分裂終止,影響其身體和智力發育,給患兒造成遠期不利影響。新生兒靜脈營養是目前較成熟的技術手段,在保證早產兒出生后早期的能量需要、提高早產兒存活率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分析對早產兒進行靜脈營養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中心醫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86例早產兒,排除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者。
根據隨機方法分組,對照組患兒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胎齡28~36周,平均胎齡(33.53±2.74)周;出生時體質量1250~2400 g,平均體質量(1825.37±425.63)g;其中單胎40例,雙胎3例。實驗組患兒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胎齡28~36周,平均胎齡(33.42±2.65)周;出生時體質量1300~2350 g,平均體質量(1812.80±411.45)g;其中單胎41例,雙胎2例。對2組患兒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現,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均接受常規早產兒管理,包括保暖、吸氧、預防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腸內營養支持。在出生后24 h內進行胃腸喂養,根據患兒吸吮能力、吞咽能力、呼吸功能的成熟度,分別采用經口喂養、管飼喂。以微量喂養為主,根據喂養耐受情況漸進性增加耐量,以不超過20 mL/(kg·d)為宜[2]。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靜脈營養治療,出生后靜脈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3 d后給予氨基酸、脂肪乳治療。實驗組患兒接受早期靜脈營養治療。于出生后24 h內靜脈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6%小兒氨基酸,初始劑量為1.0 g/(kg·d),按照0.5 g/(kg·d)遞增,直至達到3.5 g/(kg·d)。24 h后加用20%脂肪乳0.5 g/(kg·d),按照0.5 g/(kg·d)遞增,直至達到3.0 g/(kg·d)。治療期間監測血常規,如血脂水平過高、出現黃疸、肝功受損時,則停用脂肪乳[3],靜脈注射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Ⅱ)(商品名:安達美)4 mL/(kg·d)。所有患兒均治療7 d以上,對比分析2組患兒治療7 d后血漿總蛋白、血漿白蛋白、血糖、淋巴細胞總數等營養指標的差異性。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錄入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實驗組患兒血漿總蛋白、血漿白蛋白、血糖、淋巴細胞總數等營養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7 d后實驗組患兒體質量增長顯著大于對照組,經t檢驗分析發現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2組患兒均未見明顯并發癥。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實驗組患兒血漿總蛋白、血漿白蛋白、血糖、淋巴細胞總數、體質量增長的比較(x±s)
近年來,輔助生育技術、產科監護技術等的不斷發展對提高早產兒生存率起到積極的作用。早產兒由于各系統發育不成熟,吸吮能力、吞咽能力、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胃腸動力、胃腸激素水平等均較差,出生后易發生喂養不耐受等情況,很難通過胃腸喂養達到所需的營養量。早產兒營養不良可導致腦發育遲緩、代謝合并癥、繼發性免疫缺陷,甚至死亡等嚴重不良后果。因此對早產兒進行靜脈營養支持治療十分重要[4]。
早期的營養干預可提高早產兒的白蛋白、血糖水平,及時補充氨基酸可改善其營養狀況、增強提高患兒的免疫力,有利于改善胃腸道功能。以往對早產兒靜脈營養支持治療較保守,認為新生兒出生后體內缺乏分解氨基酸和脂肪乳的酶,因此不宜過早使用靜脈營養支持治療。在出生后1~2 d僅給予葡萄糖,在3 d后才逐漸加入氨基酸、脂肪乳,以防止氮質血癥、膽汁淤積、高血糖、高膽紅素血癥等相關并發癥的問題。但過晚使用靜脈營養支持治療可導致早產兒能量、蛋白質等攝入受限,對其生長發育不利[5]。早期足量靜脈營養支持治療可降低早產兒早期營養不良的發生風險,為今后實現追趕性生長打下良好的營養基礎。目前認為早期應用脂肪乳比較安全,僅在膽紅素>170 μmol/L、血清白蛋白<25 g/L時,脂肪乳才會影響膽紅素代謝,在良好的監護下一般均可避免相關并發癥[6]。早產兒出生后如蛋白質攝入不足可消耗自身的能量和蛋白質儲備,造成機體負氮平衡,使體質量下降。早期補充氨基酸可避免內源性蛋白質分解,還可減少葡萄糖的需要,增加內源性胰島素的分泌[7]。微量元素是早產兒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營養素,通過靜脈注射安達美可補充鉻、銅、鐵、錳、鉬、硒、鋅、氟和碘的微量元素[8]。
本研究結果表明,對早產兒早期進行靜脈營養治療可有效提高患兒血漿總蛋白、血漿白蛋白、血糖、淋巴細胞總數等營養指標,提高體質量增長值,且無明顯并發癥,對患兒的生長發育有益。
[1] 王宗燕.60例早產低體重兒靜脈營養支持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15):154-155.
[2] 余韶衛,區小明.免疫強化營養治療對早產極低出生體重兒預后影響的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3,5(2):135-136.
[3] 黎娟,杜惠妍,陳汶鈺,等.營養護理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營養狀況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4):133-135.
[4] 李琴.早產低體重兒早期靜脈營養支持效果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1,8(5):135-136.
[5] 陳華虹.早期營養支持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臨床效果觀察[J].廣西醫學,2011,33(11):1454-1456.
[6] 周敏,陳宏達,康曉平,等.兩縣早產/低出生體重兒與足月兒營養情況比較[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21(3):266-268.
[7] 劉業春,肖艾青,張小平,等.早產兒病房護生洗手依從性影響因素及對策[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4,1(3):180-181.
[8] 牛華,宋建萍.新生兒病房護理安全隱患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3,11(10):936-9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12
湖南 425800 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中心醫院 (鄧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