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駿
氣管穿刺導入氣管套管術在急診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龔駿
目的 探討分析氣管穿刺導入氣管套管術在急診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以改良制定急診救治方案。方法 以67例危重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n=34)與對照組(n=33),觀察組患者采用氣管穿刺導入氣管套管術建立氣道,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開發(fā)性氣管切開術建立氣道,記錄并比較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等手術相關指標情況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分別為(9.5±2.4)mL,(10.2±3.5)min,(5.8±1.7)d,對照組分別為(21.4±4.5)mL,(17.6±5.1)min,(11.3±2.6)d,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分別為20.6%(出血2例,感染1例,皮下氣腫1例,套管異位2例,脫管1例)與51.5%(出血5例,感染2例,皮下氣腫3例,套管異位4例,脫管2例,氣胸1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診患者救治中應用氣管穿刺導入氣管套管術,減少了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了手術時間和切口愈合時間,提高了安全性,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氣管穿刺;氣管套管術;急診;術中出血量;并發(fā)癥
急診(emergency treatment)是指在突發(fā)疾病、意外傷害的緊急情況下,在最快時間內為患者提供專業(yè)、科學的救治和搶救[1-2]。根據危重病醫(yī)學理論,在緊急搶救時應保持危重患者的呼吸通暢,必要時需建立人工氣道[3-4]。急診救治的過程中,如果救治不及時或者方式不得當,可能導致患者病情延誤,甚至造成患者死亡[5-6]。為提高急診救治的療效和安全性,本研究67例危重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氣管穿刺導入氣管套管術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上饒市立醫(yī)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急診科急救的67例危重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34)與對照組(n=33)。觀察組患者中,男18例,女16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4.8±5.6)歲;心肺復蘇后的患者12例,急性重度有機磷農藥中毒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5例,重型顱腦外傷4例,重癥呼吸衰竭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女14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4.7±5.2)歲;心肺復蘇后的患者14例,急性重度有機磷農藥中毒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4例,重型顱腦外傷4例,重癥呼吸衰竭3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因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相同條件的對癥處理治療與優(yōu)質護理服務。觀察組患者采用氣管穿刺導入氣管套管術(pere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氣道建立方法,即:患者取仰臥位,消毒穿刺部位,給予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在第2和第3軟骨環(huán)之間橫向作約1.5 cm切口,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后,垂直氣管刺入穿刺套管針,拔出穿刺針,在氣管內留置套管,繼而插入導絲后拔出套管,采用特制的擴張器和擴張鉗圍繞導絲擴張氣管前壁,并放入氣管套管,再拔出導絲及套管內芯,吸凈氣管附近內分泌物及血液,則氣道建立完畢。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開發(fā)性氣管切開術進行氣道建立。
1.3 評價指標 記錄并比較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敷料重量在手術前后的變化差值與術中吸出液、沖洗液之間的差值之和,轉換體積:1 g=1.06 mL[7])、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等手術相關指標情況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經Epidata錄入計算機后,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使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進行比較;率的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檢驗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均顯著少于少于對照組患者,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情況比較(x±s)
2.2 2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分別為20.6%與51.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比較(n)
隨現代醫(yī)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危重病患者緊急救治和搶救的醫(yī)學認識也有了較大的提高[8]。傳統(tǒng)的急診救治氣管切開術操作過程繁瑣,需要較多醫(yī)護人員配合操作,且療效和安全性相對較低[9-10]。近年來,氣管穿刺導入氣管套管技術只需單人操作,用時較短,可以更為迅速地糾正患者低氧血癥,挽救患者的生命,在國內外急重癥醫(yī)療救治中已取得較為廣泛的應用[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應用氣管穿刺導入氣管套管術進行氣道建立,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患者受到的損傷更小,更有利手術后的恢復,從而縮短了切口愈合時間,效果更佳。同時,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實踐發(fā)現,采用氣管穿刺導入氣管套管術可以有效減少切口出血、感染、皮下氣腫、套管異位、脫管、氣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安全性更高,減少了患者因并發(fā)癥的影響受到二次傷害,甚至加重病情,對于促進患者健康恢復、減輕患者醫(yī)療負擔及促進醫(yī)患關系和諧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在急診患者救治中應用氣管穿刺導入氣管套管術,減少了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和切口愈合時間,安全性更高,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 趙曉光,于磊.急診現狀及相關問題面面觀[J].醫(yī)學與哲學,2014, 36(21):78-82.
[2] 葉立剛,張茂,周光居,等.綜合性醫(yī)院急診搶救患者構成和分流的狀況分析[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1,31(10):933-936.
[3] 吳穎.早期氣道狀況評估對急診科危重癥患者救治的影響[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4,37(1):27-29.
[4] 徐瑾,楊懿.危重病患者氣道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1):2596-2598.
[5] 陸一鳴,葉靜.如何推動我國急診醫(yī)學事業(yè)的發(fā)展[J].內科理論與實踐,2012,7(1):1-5.
[6] 劉剛.某院急診搶救患者構成和分流的狀況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3,42(20):2407-2408.
[7] 王小智,陳志樂,康福新,等.經皮微創(chuàng)氣管切開術在ICU的應用[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1,38(13):2605-2606,2609.
[8] 張秋,周湘桂,黃亮,等.當前急診醫(yī)學研究的熱點方向及其進展[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0,30(3):212-215.
[9] 秦海軍,張峰,劉國平,等.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在急診搶救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0,17(6):912-914.
[10] 王小華,劉霞,石春波,等.經皮穿刺擴張氣管切開術在急診危重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0,31(2):140-141.
[11] 鐘映玉,肖百芳,羅偉文,等.經皮擴張氣管造口術在ICU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1,39(2):37-38.
[12] 趙麗華.氣管穿刺導入氣管套管術用于急診患者救治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2,52(43):84-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14
江西 334000 上饒市立醫(yī)院急診外科 (龔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