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鵬
口腔正畸中微型種植體支抗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曹曉鵬
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中微型種植體支抗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將74例實施口腔正畸患者,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和對照組(非種植體強支抗治療),各37例。通過不同治療方法對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展開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上中切牙傾角差為(27.61±6.84)°、上中切牙凸距差為(3.99±1.62)mm、磨牙位移(3.71±0.37)mm,對照組患者治療后上中切牙傾角差為(12.81±4.07)°、上中切牙凸距差為(2.51±0.83)mm、磨牙位移(5.87±0.76)mm。2組患者治療后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微型種植體支抗具有操作簡單、可靠性等特點,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口腔正畸;微型種植體支抗;臨床應用效果
口腔科中,錯頜畸形主要通過正畸矯治方法進行治療,對患者臨床癥狀帶來一定改善。正畸矯治過程中需通過支抗有效糾正牙列擁擠和前突等,提高患者面部美觀,如何設計、控制合理穩定的支抗直接影響口腔正畸矯治效果[1]。本研究分析口腔正畸中微型種植體支抗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九江市都昌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4例實施口腔正畸患者,均無全身系統性疾病,口腔衛生良好,無進展期牙周炎、牙眼炎和其他口腔黏膜病。患者牙體側面觀為凸面型,通過矯治設計后,拔除4顆第一雙尖牙或上頜第一及下頜第二雙尖牙。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將74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19例;患者年齡13~30歲,平均(21.16±5.61)歲;患者發病類型:13例為開唇露齒,24例為牙弓前突。對照組男17例,女20例;患者年齡14~29歲,平均(22.37±6.37)歲;患者發病類型:14例為開唇露齒,23例為牙弓前突。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發病類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非種植體強支抗治療,患者通過口外弓加強支抗,口內配合使用橫腭桿。患者每天戴口外弓8~12 h,矯正側牽引力量為200~300 g,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實施相應治療措施和制訂具體值。
1.2.2 觀察組 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在使用微型種植體支抗對患者進行治療前,應先用洗必泰指引其漱口,之后用利多卡因實施局部浸潤麻醉。之后,用黃銅絲對待植入微型種植體的牙進行分離,并清楚標記植入部位,并對患者患牙拍攝根尖片和全景照片,對患者壓根位置、形態和植入部位周圍組織結構狀況進行充分檢查了解,為手術提供科學的依據。做完準備工作后,根據以下步驟為患者植入微型種植體,為有效避免植入時卷入軟組織,在牙槽黏膜處切開黏膜,不需在附著牙齦處實施黏骨膜翻瓣。一般在偏向牙根方向2~3 mm或膜齦結合部位將微型種植體植入。術后拍攝根尖照片便于對微型種植體和牙根關系進行確認。為有效防止污染,在患者出院后指引患者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衛生,同時,使用適量抗生素。微型種植體植入后,用鏈狀橡皮圈或拉簧放在種植體和牽引鉤間,通過上述工具進行加壓。同時,指引患者每月進行一次復診,并更換拉簧或鏈狀橡皮圈。加力值在50~300 g,具體數值根據植入部位骨質和牙齒移動狀況進行設定。在去除微型鈦釘時不需實施局部浸潤麻醉,只需通過手動絲錐套住微型鈦釘頭部,按照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取出微型鈦釘。取出后不需對原先部位創口進行特殊處理,幾天后可自行愈合。
1.3 觀察指標[2]對2組患者治療后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進行密切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2組患者治療后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展開對比分析,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后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比較(x±s)
臨床上,對患者進行正畸治療過程中,均希望矯治患牙可以按照需要方向和距離進行移動,但作為支抗部分的支抗牙盡可能不發生移位或做少量移位,便于保持良好關系[3]。為有效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應充分設計支抗,盡可能將支抗力分散在多個牙齒上,進而減少支抗牙位移。若在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能充分支抗,會導致支抗牙出現移位,導致關系紊亂,或支抗牙位移占用矯治間隙導致矯治困難[4-5]。嚴重的患者因支抗設計錯誤或是矯治加力錯誤,導致矯治牙齒移動不多,但支抗牙出現較大移動,致使矯治失敗。微型種植體支抗的出現,有效將口外支抗轉化為口內支抗,在正畸過程中通過良好的種植體支抗加強支抗,避免牙齒負向移動,使磨牙下垂、前頜骨發育不足等矯正問題得到良好解決,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外觀[6-8]。因此,微型種植體支抗對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顯著改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微型種植體支抗進行治療患者治療后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與通過非種植體強支抗治療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唐弘夫[9]學者研究中,通過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患者治療后上中切牙傾角差為(27.48±6.95)°、上中切牙凸距差為(3.98±1.63)mm、磨牙位移(3.70±0.33)mm,本研究結果與此較為相似,證明微型種植體支抗對患者具有顯著效果,提高患者外觀美觀度。
綜上所述,微型種植體支抗具有較理想的正畸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姚遠.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1,17(11):1544-1546.
[2] 楊富山,楊森.口腔正畸治療中微型種植體支抗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9):64-65.
[3] 魏玉梅.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療效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34):4542-4543.
[4] 謝冰.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臨床應用[J].黑龍江醫學,2014,38(8):909-910.
[5] 唐情.微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31):54-55.
[6] 張梅生,陳學群.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0):50-51.
[7] 靳愛萍,胡曉聰,黃月燕.微型種植體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6):1003-1004.
[8] 倪志鋒.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臨床應用[J].吉林醫學,2009,30(11):1000-1001.
[9] 唐弘夫.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臨床應用與效果觀察74例[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7):41-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22
江西 332600 九江市都昌縣人民醫院 (曹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