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莎
新生兒護理危險因素分析與防范措施
鄧莎
目的 分析新生兒護理的危險因素,并探討相應的預防措施。方法 對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52例新生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新生兒護理中的危險因素,并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75例新生兒的護理工作中實施相應的預防措施。對比分析實施預防措施前后1年內新生兒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和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滿意率的差異性。結果 2013年新生兒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為13.92%,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滿意率為93.47%;2014年新生兒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為4.00%,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滿意率為99.47%。2014年新生兒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2013年,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滿意率顯著高于2013年,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新生兒護理危險因素包括新生兒自身特點、護理管理工作疏漏、護理人員素質等因素有關,通過加強管理、落實制度等預防措施可有效控制新生兒護理差錯事件,提高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新生兒護理;危險因素;預防措施
新生兒機體免疫功能發育尚不成熟,抵抗力較差,在住院期間易發生各種護理風險事件,對護理工作質量的要求較高。一旦發生護理風險事件,不僅給患兒造成巨大的痛苦,還會引起醫療糾紛,嚴重影響醫院形象[1]。本研究分析新生兒護理的危險因素以及實施預防措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出生的新生兒共計352例,其中男182例,女170例;胎齡29~40周,平均胎齡(35.24±1.65)周;出生時體質量1950~4350 g,平均體質量(3312.65±425.63)g;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228例、陰道助產91例、剖宮產33例。選取本院新生兒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出生的新生兒共計375例,其中男191例,女184例;胎齡29~41周,平均胎齡(35.32±1.43)周;出生時體質量1900~4400 g,平均體質量(3358.46±430.27)g;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237例、陰道助產98例、剖宮產40例。對2013和2014年新生兒性別、胎齡、出生時體質量、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現,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危險因素分析
1.2.1 新生兒自身特點。新生兒是指剛出生至28 d的嬰兒,機體各器官、各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尤其是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皮膚、黏膜等對致病微生物的防御功能較差。新生兒皮下脂肪薄、毛細血管豐富、皮膚細嫩,角質層發育不完全,易發生擦傷。皮膚含水量多,pH值較高,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生長繁殖。如分娩過程中吸入羊水、黏液、胎糞等污染物導致呼吸窘迫、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等新生兒救治過程中常需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吸痰等操作,易引起醫院感染。新生兒不具備語言、意識支配能力,無法表達不適感,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發生風險增加[2]。
1.2.2 護理管理。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護理工作繁重,尤其是業務熟練、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缺乏。長期超負荷工作造成護理人員身心疲憊,在護理工作中易發生疏漏。新生兒科病房和設備等硬件設施不足,新生兒病區未嚴格區分早產病房、感染病房和非感染病房等,消毒隔離制度執行不嚴格,易出現交叉感染。
部分護理人員服務意識和責任心不強,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未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巡視不及時、操作不規范的現象時有發生[3]。
1.3 防范措施
1.3.1 加強業務培訓。加強對護理人員專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其熟悉新生兒護理的工作職責、護理流程和安全標準,掌握新設備、新儀器的基本操作規范、急救技術。嚴格按照醫院規定執行查對制度、巡視制度、護理文書書寫規范[4]。
1.3.2 落實護理管理制度。適當增加護理人員數量,排班時注意將高年資護士和低年資護士搭配。規范出入院、交接班流程,并嚴格執行。建立由護理部主任、病區護士長組成的護理管理小組,加強病區管理,對不同時期、不同病種的新生兒分區管理,實行保護性隔離,并做好消毒、滅菌工作,避免交叉感染[5]。建立和完善護理會診制度、護士長夜查房制度,隨時評估護理安全性。出現差錯事故時及時尋找原因,并加以改進,并將責任落實到人,與其績效工資掛鉤[6]。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錄入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統計學分析時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 2014年新生兒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2013年,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013和2014年新生兒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比較[n(%)]
2.2 對護理工作滿意率 2014年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滿意率顯著高于2013年,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013和2014年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滿意率比較[n(%)]
新生兒護理工作繁瑣,護理人員肩負著照顧新生兒、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責任。如護理工作不規范、護理人員業務水平不高、責任心不強等均可增加護理風險事件的風險,對新生兒住院期間的安全構成威脅[7]。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生兒科新儀器、新設備大量引進,對護理人員護理技術的更新換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護理人員不加強專業和技能的學習和培訓,將影響新生兒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8]。
本研究對本院新生兒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出生的352例新生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新生兒護理中存在許多危險因素,與新生兒自身特點、護理管理工作疏漏、護理人員素質等因素密切相關。在此后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護理工作中實施相應的預防措施,新生兒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明顯下降,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滿意率明顯提高。上述結果提示,通過加強管理、落實制度等預防措施可有效控制新生兒護理差錯事件,提高護理的滿意度。
[1] 侯雪梅.新生兒護理危險因素分析與防范措施[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4,1(7):386.
[2] 王文琴.新生兒醫院感染與護理行為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3,6(2):168.
[3] 周洪梅.優質護理管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當代醫學,2014,20(34):119-120.
[4] 楚陽,吳俊,林珍珠,等.新生兒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護理學報,2010,17(10):64-65.
[5] 曾冬枚,鄭麗玲.產后新生兒的院內感染與護理管理[J].當代醫學,2012,18(14):132-133.
[6] 范雪金,曾娟,謝彩璇.92例新生兒低血糖監測及早期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9):137-139.
[7] 韓永新,徐秋萍,于亞麗,等.新生兒重度窒息的搶救及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6):41-42.
[8] 肖曉玲,張東華,陸敏,等.孝感市新生兒病區護理安全管理現狀調查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27(21):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57
江西 337000 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 (鄧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