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芹
淺析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響
王素芹
目的 探討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亡患者急救效率的影響。方法 選取14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n=70),比較分析2組急救效率相關參數、神經功能、精神狀態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NTF、就診到治療的時間、NGF等指標都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的NTF(107.33±15.41)ng/mL明顯高于對照組(81.29±11.31)ng/mL,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急診護理流程能夠有效地提升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對患者的神經后期康復起到很好的效果,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急診護理流程;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效率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發病較為突然、平時癥狀表現不太明顯的病癥,在臨床上通常采用溶栓療法進行治療[1]。相關研究發現,溶栓治療的及時性對患者的后期康復情況影響較大,因此采用科學有效的急診護理流程能夠有效地讓患者進行更為及時的溶栓治療,對患者的后期康復起到明顯的推進作用[2]。本研究探討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亡患者急救效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3年4月新鄉市衛濱區解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14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腦出血性疾病者、心肝腎臟功能不全者、超過溶栓時間窗患者等,其中男78例,女62例;患者年齡44~69歲,按照年齡、身體指標、體質量、基本生活環境、病程、病情等指標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70例,對照組70例。對照組男38例,女32例,年齡45~69歲,平均年齡(53.4±2.6)歲;觀察組男40例,女30例,年齡45~69歲,平均年齡(53.4±2.6)歲??梢?,2組患者各項屬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急診護理流程制定 由于急性腦梗死發病較為猛烈,所以在急診收治后要采取合適的急診護理流程,本研究采取的急診流程如下。
(1)急診病情評估及分診。急診接診后,要保證在3~4 min內(本院平均值3.34 min)迅速地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如果確定是急性腦梗死患者,通過開辟綠色治療通道的方式盡快將患者轉入急診治療室,盡快開展溶栓療法[3]。
(2)腦卒中救治單元的預備。建立腦卒中救治單元,通過編制緊急溶栓藥物使用規范、體質量——藥物劑量換算表、護理要點和護理方法等一系列制度來保證救治的及時性和針對性[3]。
(3)轉運過程的護理。在患者轉運至搶救室后要及時建立靜脈通路和心電監護,同時要及時給患者進行輸氧[4]。此段過程中可以將患者的血常規、生化、凝血功能、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等指標進行及時的檢測和采樣。同時要對患者的家屬進行安撫,避免家屬由于情緒激動而出現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異常。
1.3 指標制定 本研究中對患者急救效率的判斷是根據2組患者的就診到治療之間的持續時間,接受溶栓治療時的NCF(神經生長因子)、NTF(神經營養因子)等指標進行判定。根據醫學界常用的評判標準來判定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和精神狀態(中國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CSS評分量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NIHSS量表、簡易精神狀態MMSE量表)。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急救效率指標 觀察組NTF、就診到治療的時間、NGF等指標都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的NTF(107.33±15.41)ng/ mL明顯高于對照組(81.29±11.31)ng/mL,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急救效率指標比較(x±s)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完成后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和精神狀態恢復情況 治療前,2組CSS、NIHSS等指標無顯著差異;同組對比,觀察組、對照組的各項指標都明顯優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CSS、NIHSS等指標都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和精神狀態比較(x±s,n=70)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軟化壞死[5]。腦梗死主要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局灶性急性腦供血不足而發??;也有因異常物體(固體、液體、氣體)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血液循環的頸部動脈,造成血流阻斷或血流量驟減而產生相應支配區域腦組織軟化壞死者[6]。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統計顯示,腦梗死是腦血管病中最常見者,約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殘率極高,且極易復發,復發性中風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國外的相關研究發現,在腦梗死發病時,5~25 min內腦補各部分都能夠在缺氧狀態下進行自我保護,通過后期康復治療可以恢復其基本功能。在25~60 min內會有部分腦細胞和神經細胞死亡,但是會有死亡,如果在這個時間內進行及時治療,可以對腦細胞和神經細胞起到良好的挽救作用,康復率高達75%[7]。所以在目前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通常要迅速對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目的就是盡可能快的恢復患者腦部供氧,達到挽救腦細胞和神經細胞的目的。
本研究中,觀察組制訂了科學嚴謹的急救護理流程,急救效率有了顯著的提升。相比于常規的護理方式,急救護理流程具有一定的優勢,首先在部分緩解急救護理通過資源整合和步驟整合能夠比較有效地節約時間。其次,綠色治療通道的開通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科室和患者轉運過程中的時間浪費。最后,急救護理流程通常是選取多步驟并行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不同于傳統的時間軸式護理,提高了急救護理的效率。本研究還表明,通過急救護理流程,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康復程度,對患者日后的生活有著明顯的幫助。本次研究采用嚴謹的急救護理,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治療前,2組CSS、NIHSS等指標無顯著差異;同組對比,觀察組、對照組的各項指標都明顯優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CSS、NIHSS等指標都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時間的節約,就診到治療之間的時間越短,患者的神經功能康復和精神恢復就越好[8]。
總之,采用急診護理流程能夠有效地提升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對患者的日后康復也有很大的好處,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
[1] 鄧敏玲.康復護理對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8):134-135.
[2] Pezzella FR,Picconi O,De Luca A,et al.Development of the Italian version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It-NIHSS[J].Stroke,2012,40(7):2557-2559.
[3] 梁俊華,李娟.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8):75-77.
[4] 杜方.急診內科病房護理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7):41-48.
[5] 姜永麗.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6(7):96-98.
[6] 張桂英.分析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效果[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8(2):49-50.
[7] 寧伶英.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5,8(9):73-75.
[8] 胡敏,湯淑敏,常杰,等.急性腦梗死患者急診溶栓流程優化的品管圈實踐[J].護理學報,2015,3(8):75-7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67
河南 453000 新鄉市衛濱區解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王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