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軍華
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臨床情況分析及臨床護理觀察
詹軍華
目的 分析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臨床情況,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護理干預,觀察護理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70例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病原菌分布情況及感染發生部位,并以護理方式的不同將70例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35),觀察組護理措施以針對性護理為主,對照組則以常規護理為主,對比2組護理干預結果。結果 病原菌分布以大腸埃希菌為主,占67.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泌尿道為主;采用不同護理方式對2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患者病情全部好轉,所有患者均出院,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3.5±2.5)d,對照組為(18.6±4.3)d,觀察組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對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改善,可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有助于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臨床價值顯著,可推廣應用。
多重耐藥菌;感染;臨床護理
多重耐藥菌主要是對臨床上應用的3類及以上抗菌藥物同時產生耐藥性的細菌,極易導致醫院感染現象發生,對患者健康的威脅性極大[1]。因此,臨床上必須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以促進多種耐藥菌感染患者及早康復。為探討分析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臨床情況,及其臨床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本研究采用不同護理方式對收治的70例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診的70例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以護理措施為依據均分為2組(n=35)。觀察組中,男19例,女16例,患者年齡19~81歲,平均年齡(49.9±8.3)歲;對照組中,男20例,女15例,患者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48.5±7.9)歲。2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院感部人員應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認真分析,搜集患者的基本資料、病原菌種類、感染發生部位等。同時由科室護理人員按照不同護理方式對2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觀察組護理措施以針對性護理為主,對照組則以常規護理為主,對比2組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護理措施如下。
1.2.1 基礎護理 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隔離處理,盡可能地采用單間隔離或將同類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但應進行床邊隔離,避免將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和有免疫功能抑制、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等癥狀的患者安置在一個病房內。另外,護理人員應加強對病房患者控制的重視,合理控制病房內溫度及適度,且應定時進行病房通風,另外應及時清理病房內污染物體,并進行徹底消毒。此外,護理人員還應加強對患者口腔護理的重視,以患者口腔pH值為依據選取適宜的口腔清洗液進行口腔清洗,盡可能地減少口腔細菌定植。
1.2.2 重視醫護人員手衛生 醫護人員在為多重耐藥菌患者提供診療服務時,或在接觸到患者分泌物、體液、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后等均應認真進行手部清洗及消毒。另外,醫護人員手上若有明顯污染則應立即進行清潔工作,可利用速干手消毒劑對手部進行消毒。另外,為確保手部清洗及消毒,科室應在病房及相關部位張貼相關示意圖,并且應在治療車上配備速干手消毒液。
1.2.3 嚴格無菌操作 無菌操作應嚴格貫穿整個治療、護理過程,特別是在行氣管切開、氣管插管、吸痰、中心靜脈置管、留置尿管等處理時更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進行操作,且應做好消毒隔離處理,以盡可能地切斷感染源,減少感染現象發生。此外,醫護人員應及早選取合適的痰標本,并及時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同時應以實驗結果為依據選擇最佳治療藥物。
1.3 觀察指標 對比2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等,以問卷調查表為依據評價護理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3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患者的臨床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并行t檢驗,以率(%)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并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原菌分布情況 大腸埃希菌47株,占67.1%,銅綠假單細胞菌8株,占11.4%;耐甲氧西林金葡菌5株,占7.1%;表皮葡萄球菌4株,占5.7%;屎腸球菌4株,占5.7%;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2.9%。
2.2 感染分布情況 本組70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29例,尿路感染23例,切口感染18例。觀察組中呼吸道感染14例,尿路感染12例,切口感染9例;對照組中呼吸道感染15例,尿路感染11例,切口感染9例。
2.3 2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平均住院(13.5±2.5)d,對照組平均住院(18.6±4.3)d,觀察組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2.4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近年來,抗菌類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其雖可取得一定的臨床療效,但也會引起一些副作用,比如其可能會引發多種細菌基因突變,從而可促使多種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出現,進而極易給患者健康造成威脅,尤其是多重耐藥菌的出現更易影響患者健康[2]。外科住院患者以外傷患者、手術患者居多,多數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皮膚受損現象,故而其發生手術部位感染及傷口感染的幾率更大[3-4]。因此,臨床上必須要予以足夠重視。
目前,臨床上通常將加強對致病菌譜的監控作為預防及控制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關鍵,同時還應加強對細菌標本送檢及藥敏實驗的重視,且應對患者呼吸道菌群種類、數量等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實時關注抗菌藥物的治療敏感性[5-6]。對于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在對其實施治療時應嚴格遵循細菌培養實驗進行用藥處理,且應適當地對使用藥物進行輪換。治療期間還應全面了解抗生素半衰期和其后效應,為正確用藥提供科學指導[7]。另外,為盡可能地減少傳播途徑,醫療機構還應必須要加強對患者探視的控制,嚴格限制探視人數、時間等,探視期間應囑咐探視人員做好防護措施,穿戴隔離服、口罩、帽子等[8]。此外,醫護人員還應重視對多重耐藥菌抗菌藥物敏感性等的檢測,且應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對多重耐藥菌的傳播情況進行預防及控制,盡可能地避免多重耐藥菌感染現象發生。
總之,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對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改善,并減少患者住院時間,且有助于改善護患關系,增強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臨床價值顯著,可推廣應用。
[1] 張軍,孫曉靜,尹慧.長期臥床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與護理干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8):226-227.
[2] 關洪娜,楊文.多重耐藥菌感染老年患者厄他培南治療不良反應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5,22(2):63-64.
[3] 宋艷琴,曹蕾.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臨床研究[J].西部醫學,2015,27(1):40-41,44.
[4] 謝金蘭,秦穎,邵俊,等.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合并多重耐藥菌感染危險因素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5,9(2):20-23.
[5] 李卜武,朱宏,羅文朝,等.替加環素輔助治療ICU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臨床效果探討[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18(5):567-570.
[6] 馬金權.美羅培南結合替加環素治療新生兒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1):215-216.
[7] 謝曦,戚建芬,簡學仲.老年普外科住院患者相關性肺炎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病原學診斷及臨床治療[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5,28(1):22-25.
[8] 徐望.呼吸監護病房多重耐藥菌感染分析和護理干預[J].當代醫學,2013,19(21):134-1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72
江西 330003 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詹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