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華
晚期肝癌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評價
范建華
目的 分析優質護理在晚期肝癌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110例晚期肝癌患者納入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時的單號、雙號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55例,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55例,加強優質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經過治療和護理,研究組患者的
SDS評分、SAS評分分別為(41.30±2.98)、(42.10±3.40),對照組分別為(47.88±3.38)、(48.94±3.30),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癥狀嚴重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晚期肝癌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和負性情緒,有助于臨床治療的開展和預后的改善。
晚期肝癌;優質護理;負性情緒;護理效果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癌癥診斷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并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肝癌是一種常見的癌癥疾病,早期癥狀表現無特異性,一般確診時已為疾病晚期,這時患者經常伴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嚴重影響[1]。所以,做好肝癌晚期患者的護理對提高其生活質量和改善其負性情緒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110例肝癌晚期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及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0月~ 2014年12月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110例接受治療的肝癌晚期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時的單號、雙號進行隨機分組:單號入院者為對照組,共55例,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齡41~76歲,平均(65.30±2.14)歲;雙號入院者為研究組,共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齡42~78歲,平均(64.25±3.20)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臨床期間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詳細護理程序嚴格按照肝癌的疾病護理標準和患者的身體實際進行,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疼痛護理、用藥指導及飲食指導等。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干預同時強化優質護理,實施流程為:在醫院建立優質護理小組;并對入組的所有護理成員進行肝癌晚期癥狀表現、疾病診治、護理干預等相關知識的培訓[2],并針對實際情況給予彈性獎勵;在護理工作中,小組人員還應積極地落實優質護理管理理念指導下的各項護理操作。主要措施有心理護理、肌肉放松訓練、音樂療法、足反射區按摩。
1.3 觀察指標 加強觀察患者疾病變化情況,強化監測和記錄各項生命指標的變化,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發生,并給予技術的對癥處理。
1.4 評價標準 癥狀評分:依據 Anderson癌癥中心指定的癥狀主體表進行疾病癥狀的評分,共13個條目,評估內容主要為病人在過去24 h中的病癥程度,0表示無癥狀或無影響,10表示癥狀嚴重或影響嚴重[3]。
焦慮抑郁評分: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估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焦慮自評量表的各條目分數累計之和×1.25為最終分數,分數為50分或以上為有焦慮情緒;病人的抑郁評分的各條目分數之和×1.25視為最終分數,分數≥53分即為有抑郁情緒。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焦慮、抑郁評分情況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晚期肝癌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x±s)
2.2 2組癥狀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疾病癥狀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晚期肝癌患者的疾病嚴重癥狀評分比較(x±s)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進步,優質護理模式應運而生,也是學者、醫師及護理人員在不斷的時間中研究探討而產生的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理念,在護理工作中,優質護理重視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優質服務[4]。在具體的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需求落實各項工作,以充分滿足患者的各項需求,同時,竭盡全力幫助患者改善病痛的折磨,積極幫助患者排解和緩解心理壓力。在優質護理模式的指導下,護理人員應公平、真誠的對待每例患者,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和分析,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和變化進行相應的疏導和干預,不斷增加患者的信任感,積極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5]。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臨床期間加強優質護理干預,其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且其疾病嚴重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均P<0.05),其主要護理干預措施如下:第一:心理干預:在日常護理工作中,保證各項醫療和護理活動的實施應建立在患者需求的基礎之上,關心患者的心理變化,同時幫助患者作積極的排解,確保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告知患者正確調節情緒的方式,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鼓勵患者積極面對治療[6]。第二:肌肉放松訓練:在日常護理中,指導患者進行全身肌肉放松訓練, 指導患者吸氣時逐漸握緊拳頭,吐氣時逐漸放松拳頭,體會緊張和放松的感覺,并分別持續5 s的時間,按照類似方式逐漸對全身肌肉進行放松,順序依次為頭-頸-胸-腹-背-腰-大腿-小腿-雙足[7]。第三:音樂療法:在護理工作中,依據患者的個人愛好,并結合其年齡和性格特點為其選擇適合的音樂播放,發現患者有緊張、焦慮情緒時,為其播放MP 3中已經拷貝好的音樂,直至患者放松,同時,注意按照患者的自覺情況調節音樂的音量。足反射區按摩:對中晚期疼痛的患者采用足反射區按摩的方式進行,按摩的力度應根據患者的疼痛耐受程度和敏感程度進行調節,以能夠產生酸痛感為佳,但患者可耐受為準,按摩中注意保持按摩的力度和按摩節奏,禁止忽慢忽快、時重時輕,每次半小時,每天3次[8]。
綜上所述,對晚期肝癌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和負性情緒,有助于臨床治療的開展和預后的改善,值得臨床重視和推廣應用。
[1] 陳瑜,徐靜,林福群,等.索拉非尼治療晚期肝癌不良反應的觀察和護理[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20(2):156-158.
[2] 章亞穎,趙銳煒.應用PDCA護理模式對晚期肝癌患者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7):123-125.
[3] 徐寶花.溝通技巧在治療、護理晚期肝癌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24(2):204,213.
[4] 連玉紅,湯翠芳,黃麗,等.晚期肝癌介入治療的護理[J].湖北醫藥學院學報,2012,31(2):175-177.
[5] 陳淑玲,鐘小航.海扶刀治療晚期肝癌的護理[J].海南醫學,2013,24(13):2022-2023.
[6] 徐林軍,周完英.氬氦超冷刀消融治療晚期肝癌的護理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3):54-55,76.
[7] 張安云,巫菊仙,李玲娣,等.肝癌微波消融術后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179-180.
[8] 郭麗萍,許秀芳,王文娟,等.對肝癌介入栓塞術后并發癥循證護理的臨床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23(12):1099-110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73
吉林 132011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 (范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