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濤 陽玲
格列美脲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探究
方濤 陽玲
目的 研究分析格列美脲起始治療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選取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采用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n=25)。對照組給予格列本脲治療,起始劑量為2.5 mg/d;實驗組給予格列美脲治療,起始劑量為2 mg/d。根據患者服藥2周和4周后空腹血糖水平來調整劑量,觀察2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經治療,2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下降顯著(P<0.05),治療前,對照組的空腹血糖為(9.44±1.28)mmol/L,而治療8周后,對照組的空腹血糖為(7.76±1.62)mmol/L,實驗組治療前空腹血糖是(9.47±1.03)mmol/L,治療8周后空腹血糖為(6.99±1.16)mmol/L。對照組治療前,其餐后2 h血糖是(14.78±2.62)mmol/L,治療8周后(10.75±2.67)mmol/L,實驗組治療前則是(14.21±2.64)mmol/L,治療8周后(10.78±1.88)mmol/L。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4周后和治療8周后,對照組空腹血糖的改善總有效率為84%(21/25)和82%(23/25);實驗組空腹血糖改善總有效率為88%(22/25)和100%(25/25),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實驗組胰島素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對照組有10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中2例低血糖癥),占40%;實驗組有9例出現不良反應(無低血糖癥),占36%,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無明顯低血糖癥狀。結論 格列美脲起始治療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安全、可靠。
格列美脲;格列本脲;2型糖尿病;療效
糖尿病是代謝內分泌疾病中的一種,病程過久容易損害患者機體組織系統、臟器,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缺陷為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機制[2]。對于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缺陷更加嚴重。格列美脲能夠刺激胰島素分泌。臨床上對糖尿病的治療關注甚多。本文旨在研究格列美脲起始治療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上饒市人民醫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采取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齡52~72歲,平均年齡(59.2±3.4)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7.2±2.1)年;實驗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51~73歲,平均年齡(59.8±3.6)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7±2.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診斷標準中對2型糖尿病的診斷,且經單純飲食控制,使用雙胍類藥物治療后血糖仍居高不下。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對磺脲類藥物過敏患者、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患者以及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患者。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格列本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 21024500,2010-08-30,生產單位:大連天陽藥業有限公司,藥品特性:化學藥品,2.5 mg)治療,早餐前30分鐘給患者口服2.5 mg格列本脲,每天1次;實驗組給予格列美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 20041838,2010-08-11,生產單位:北京北陸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藥品特性:化學藥品,2 mg)治療,早餐前30 min給患者口服2 mg格列美脲,每天1次。2周后,測量患者空腹血糖,再根據患者血糖水平調整用藥劑量。若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4.4~7.8 mmol/L,則保持原用劑量不變;若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為7.8~13.0 mmol/L,則每天增服1片;若空腹血糖大于13 mmol/L,則退出實驗。服藥4周后同樣測量患者空腹血糖,調整用藥劑量同上。再維持調整后劑量,服用8周。如若用藥過程中服用最小劑量患者血糖<4.4 mmol/L,則退出實驗;患者服用2~3片血糖<4.4 mmol/L,則減少1片,若減少劑量血糖仍低,再減少1片。詳細記錄好患者用藥過程中的數據。治療過程中患者仍保持原有的飲食治療、運動療法,繼續使用降糖藥物。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對比患者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測量患者治療2周和治療4周后的空腹血糖。測定患者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的胰島素水平,進行血常規、尿常規以及肝腎功能檢查。觀察患者血脂譜變化。
參照我國藥物監督管理局降糖藥物評價標準:空腹血糖降低30%以上或者空腹血糖<7.0 mmol/L則為顯效;空腹血糖降低10%~29%或者空腹血糖<8.5 mmol/L則為有效;空腹血糖降低<10%或者無變化則為無效。不良反應按如下5個等級進行評定:藥物相關、可能相關、可能不相關、肯定不相關、無法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2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但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治療4周后和治療8周后,對照組空腹血糖的改善總有效率為84%(21/25)和82%(23/25);實驗組空腹血糖改善總有效率為88%(22/25和100%(25/25),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實驗組血清胰島素水平為(10.98±5.07)mU/L,對照組為(15.16±5.78)mU/L,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膽固醇、三酰甘油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實驗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2組患者不同時間血糖對比
2.2 2組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 治療后,對照組有10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中2例低血糖癥),占40%;實驗組有9例出現不良反應(無低血糖癥),占36%,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格列美脲是新型磺脲類口服降糖藥,它比格列本脲在受體上的轉換率高[3-4]。因為兩者有不同的受體結合動力學,格列美脲與β細胞磺脲類受體的Mr為65亞單位結合使得格列美脲對不同血糖濃度的反應較快,能穩定控制血糖,從而很少出現低血糖癥。格列美脲能夠促進葡萄糖代謝,因為其有較強的胰外作用[5-6]。脂肪組織和肌肉中葡萄糖非氧化代謝的主要途徑是脂肪和糖原的合成,格列美脲有利于葡萄糖轉運體4分布在細胞膜上,并且幫助去除磷酸化,從而方便葡萄糖進入細胞,促進代謝。格列美脲對葡萄糖的促進作用優于格列本脲,使得格列美脲能在胰島素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控制好血糖[7-8]。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格列美脲治療的實驗組空腹血糖得到良好改善,胰島素水平較使用格列本脲治療的對照組明顯下降,不良反應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這表明格列美脲效果安全,可靠,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且能有效避免低血糖癥,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使用。
[1] 郭曉蕙,呂肖鋒,韓萍,等.格列美脲起始治療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GREAT研究亞組分析[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28(12):979-983.
[2] 王丹,楊玉芝,馮琨,等.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藥失效應用不同劑型胰島素聯合格列美脲的療效比較[J].黑龍江醫學,2012,36(6):401-403.
[3] 汪敏,高方,薛耀明,等.格列美脲聯合二甲雙胍短期內強化治療對初診2型糖尿病療效的觀察[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1, 31(3):564-566.
[4] 董敬堅,甘利明.甘精胰島素與格列美脲聯合治療口服降糖藥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892-2893.
[5] 劉波.利拉魯肽與格列美脲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療效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396-1397.
[6] 許小平,鄭曉華.格列美脲聯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對胰島素劑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417-1418.
[7] 虞欣,王超,郭曉青,等.胰島素聯合格列美脲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8):1680-1682.
[8] 辛爽清,米垚川,王笑燁,等.預混胰島素聯合格列美脲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觀察[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18(3):359-36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91
江西 334000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人民醫院 (方濤) 江西省上饒市人民醫院 (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