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CT診斷研究
李光
目的 探討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手術前后的應用。方法 選取進行外中耳畸形手術患者29例,采用螺旋CT高分辨掃描,將原始數據掃描重組后進行多平面重組、曲面重組以及仿真內鏡容積重組成像,對比手術所見,分析螺旋CT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治療中的診斷作用。結果 本組29例患者中錘骨畸形或缺如22耳,其中1例經CT診斷見細小錘骨,而手術為缺如;14耳砧骨畸形,其中2耳經手術中見砧骨長、粗大,但CT診斷基本正常。砧錘關節融合畸形13耳,缺如4耳;砧鐙關節融合2耳,不連5耳,缺如6耳,與CT診斷相符;卵圓窗骨性封閉6耳,與CT診斷相符。手術中5耳圓窗骨性封閉,其中1耳CT表現正常;手術中4耳未見咽鼓管開口,其中1耳CT表現正常。結論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手術中采用螺旋CT診斷方式,可有效反映患者外中耳的畸形情況,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開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先天性外中耳;計算機斷層掃描;診斷;治療方式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表現為重度耳廓發育不全、外耳道閉鎖或狹窄、中耳畸形,而內耳發育多為正常,通過骨傳導可有一定聽力[1]。患者需要通過全耳再造和聽功能重建手術來治療[2]。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所致耳聾占耳畸形所致傳導性耳聾的50%,因病情機制復雜,臨床手術難度較大,螺旋CT掃描對手術前了解患者病情及手術的安全操作具有積極作用[3],本研究分析螺旋CT掃描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手術前后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2012年8月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二中醫院進行外中耳畸形手術的29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齡6~24歲,平均年齡(15.2±1.3)歲。對本組患者29例34耳實行鼓室成型、聽骨鏈以及外耳道重建術。
1.2 CT掃描方法及圖像處理 采用GE雙螺旋掃描機,140kV,170mA,平掃雙側乳突軸面,掃描范圍為外耳孔下緣至巖骨上巖,掃描基線為上眶耳線。掃描結束后采用間距0.01mm、視野4.8cm、Bone算法進行放大重組。后進行冠狀面、鐙骨以及卵圓窗口垂直線成像,同時實行面神經管曲面重組以及仿真內鏡容積重組成像。
1.3 CT觀察方法 由3名醫師分別觀察CT影像并做相關記錄,若醫師對CT影像記錄觀察意見不一致,則與本院同一CT機檢查的正常中耳影像對比,共同商討后得出最終結果。
本組治療29例共34耳,其中外耳道狹窄4耳,骨性閉鎖26耳,膜性閉鎖4耳。錘骨畸形或缺如22耳,其中1例經CT診斷見細小錘骨,而手術為缺如;14耳砧骨畸形,其中2耳經手術中見砧骨長、粗大,CT診斷基本正常。砧錘關節融合畸形13耳,缺如4耳;砧鐙關節融合2耳,不連5耳,缺如6耳,與CT診斷相符;卵圓窗骨性封閉6耳,與CT診斷相符。手術中5耳圓窗骨性封閉,其中1耳CT表現正常;手術中4耳未見咽鼓管開口,其中1耳CT表現正常。本組患者有29耳CT影像診斷與手術所見相符,占85.29%;有5耳CT影像診斷與手術所見不相符,占14.71%。見表1。
中耳腔體積小、結構復雜,CT雖然有較高分辨率,但對中耳腔的成像還是存在部分錯誤。螺旋CT采用容積掃描方式,掃描結果經處理后可以較為準確的顯示出中耳精細的解剖關系,最大限度的顯示中耳的病變情況,對手術方案的制定具有積極作用[4]。

表1 CT診斷與手術對比
CT影像經后期處理,能夠充分顯示外中耳畸形情況,冠狀面像觀察中耳的錘骨柄、錘骨柄與閉鎖板的關系,軸面與冠狀面兩者相結合能夠觀察錘砧關節有無融合;仿真內鏡三維圖像可以提供外中耳各結構之間的距離以及結構之間的相互位置是否發生畸形或變異,給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5]。本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手術中未見錘骨,但CT影像顯示細小錘骨,可能是耳發育時錘骨與鼓室壁融合,在鼓室壁上有錘骨樣突起,從而造成CT影像檢查存在誤差;有2耳手術中見砧骨長腳長、粗大,但CT影像上顯示正常,主要是因為聽小骨輕度畸形,聽小骨的大小和形態與正常相比基本無差異,因此手術中發現砧骨長腳長,而CT影像顯示正常。外中耳畸形嚴重時造成圓窗和咽鼓管開口周圍位置變化大,不像卵圓窗和鐙骨那樣位置固定且清楚,因此即使有軸面、冠狀面以及斜軸面觀察,可能CT影像還是無法精確顯示。人體的中耳鼓室細小,結構比較復雜,醫生只有熟悉掌握CT后處理技術,熟悉中耳的解剖結構,才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手術方案。鐙骨異常以及合并卵圓窗口的改變決定患者鼓室的不同成形方式,鐙骨與手術關系密切,鐙骨缺如或非常細小時,常合并卵圓窗口改變,具體表現為:卵圓窗龕、卵圓窗口骨化封閉。硬化型乳突者在手術時要采用上鼓室入路,這對手術技術要求比較高,風險也較大。若合并有面神經管異常,如醫生對解剖結構不熟悉,極易造成患者面癱。手術前對患者進行CT掃描,可清楚顯示骨性外耳道閉鎖板內的面神經管,對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大多為嬰幼兒[6]。在患者進行CT掃描時要注意保持安靜狀態,保證CT掃描的質量;如患者為嬰幼兒,可對患兒使用鎮靜劑讓患兒保持安靜,還要注意對患兒進行防射防護,減少輻射對患兒造成的影響[7]。CT檢查可對外中耳畸形的性質、程度等進行較好的診斷,通過后期多圖像合并處理能夠對畸形結構進行量化,是治療外中耳畸形最重要的影像學評估手段[8]。醫生在進行閱片時,要注意觀察畸形結構,還應注意觀察手術區域其他結構,如頸靜脈窩、面神經管等,在治療時還要注意有無其他疾病的發生。
[1] 王鴻南,吳瑋,費軍,等.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道及中耳成形術中的應用[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1,9(2):149-152.
[2] 李幼瑾,楊軍,吳皓,等.兒童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高分辨率CT及MPR重建的影像學分析[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0,8(4):441-445.
[3] 任媛媛,趙守琴.正常及先天性外中耳畸形顳骨內面神經管的HRCT表現[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9,17(2):187-189.
[4] 劉廣保,聶玉霞,譚子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高分辨率CT表現[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7):104-106.
[5] 蔣立新,涂博,羅冬.虛擬CT耳鏡對先天性耳畸形聽骨鏈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1,9(2):128-131.
[6] 陳文勇.16層螺旋CT圖像后處理技術在先天性內耳畸形中的應用[J].川北醫學院學報,2009,24(3):272-274.
[7] 石琴,蘇晉生,李靜,等.64排CT診斷先天性耳畸形的價值[J].山西醫藥雜志上半月,2012,56(1):36-37.
[8] 李恒國,梁久平,史長征,等.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螺旋CT與手術對照觀察[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0,29(2):170-1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5.030
河南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二中醫院放射科 (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