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勁松
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50例手術治療臨床效果分析
粟勁松
目的 觀察外科手術治療膽囊結石伴肝硬化癥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50例膽囊結石伴肝硬化癥患者,隨機將其均分成2組(n=25),開腹組行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組行腹腔鏡手術,對比2組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總結不同手術療法的治療效果。結果開腹組中25例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并發癥的總發生率分別為(80.0±15.5)min、(126.3±21.3)mL、(11.7±5.4)d、16.00%,腹腔鏡組分別為(43.2±14.1)min、(75.2±8.2)mL、(7.3±4.3)d、4.00%,腹腔鏡組各指標均顯著低于開腹組(P<0.05)。結論 相比于傳統的開腹手術,腹腔鏡外科手術方案用于為患膽囊結石且伴隨肝硬化的患者實施治療,可以更為顯著地減少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控制并發癥的發生,具有推廣價值。
膽囊結石;肝硬化;手術;臨床效果
膽囊結石和肝硬化2種疾病均為臨床常見病癥,二者常相互影響,造成膽囊結石、肝硬化的合并發生,這一合并癥相比于單純的疾病,具有更為復雜的臨床表現以及相對更高的治療難度[1]。據報道,由于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儲備功能受損所造成的門脈高壓、凝血機制障礙等現象,是行膽囊切除手術時抬高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行開腹手術治療,死亡率可達17%~25%[2]。因此,選擇合適的療法為患者施治極其必要。本研究選擇50例發生膽囊結石、肝硬化合并癥的患者為對象,分別行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比2組患者的整體手術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湖北省鐘祥市人民醫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間收治的50例膽囊結石伴肝硬化癥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男28例,女22例,年齡37~78歲,平均年齡為(56.5±8.26)歲。入院時,35例患者有膽絞痛癥狀,8例有急性膽囊炎,7例有膽源性胰腺炎;行肝功能檢查,30例肝功能Child分級為A級,20例為B級。醫師結合CT檢查、彩超、肝功檢查等各項資料,確診所有患者患有膽囊結石伴隨肝硬化癥。將患者隨機均分為腹腔鏡組和開腹組2組(n=25),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肝功能分級以及合并癥狀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均行氣管插管靜脈吸入快速誘導復合麻醉,全麻狀態下,行膽囊切除手術。腹腔鏡組:以三孔法或者四孔法,依照常規方案建立人工氣腹,術中,將氣腹壓力控制在8~12mmHg之間,將患者的體位調整為頭高腳低且向左側傾斜30°位。按照順序對Calot三角行解剖,將膽囊動脈、膽囊管采用吸收夾夾住,采用順向、逆向二者結合的方法將膽囊切除,接著行膽囊床燒灼處理。常規放置引流管引流[3]。開腹組:于右上腹部制作經腹直肌的切口,或者在肋緣下側做斜向切口,逐層分離組織進腹;解剖患者Calot三角,將膽囊動脈、膽囊管切斷,并分別進行結扎,切除膽囊,并縫合該部位膽囊床,根據患者狀況,決定是否進行引流管引流。術后,為2組患者進行常規抗感染、補液、肝臟保護等治療,并且重點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膈下感染等常規并發癥,及時采取措施治療并發癥[4]。記錄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將各項資料整合后,進行組間比較。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各自的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情況見表1,腹腔鏡組25例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均顯著地低于開腹組(P<0.05)。腹腔鏡組25例中有1例發生切口感染,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4.00%,開腹組25例中2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膈下感染,總發生率為16.00%,腹腔鏡組顯著低于開腹組(P<0.05)。
表1 2組患者基本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2組患者基本手術情況比較(±s)
注:與開腹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開腹組2580.0±15.5121.3±16.311.7±5.4腹腔鏡組2543.2±14.1a72.2±5.2a7.3±4.3a
臨床調查顯示,由于肝硬化患者出現肝細胞損害、肝臟代謝功能障礙、膽汁酸分泌與膽紅素代謝異常、膽囊壁收縮功能降低等問題,膽汁容易瘀滯,因此,患有肝硬化癥的患者比健康人群發生膽囊結石的幾率會高出很多[5]。肝硬化患者一旦合并發生膽囊結石癥,手術治療的風險就會顯著提升,患者的死亡率也會隨之增加[6]。為了實現對這一合并癥的有效治療,當前研究者普遍采用漸趨成熟的腹腔鏡手術方案代替傳統的開腹手術,臨床研究發現腹腔鏡手術確有諸多優勢[7]。
本研究為了更好地掌握腹腔鏡術、開腹術二者治療這一合并癥的區別,選擇50例患者開展本次研究工作。結果顯示,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在術中的平均出血量、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地低于采用開腹手術的患者(P<0.05)[8]。而且,在術后,患者發生各類感染癥狀的幾率更低(P<0.05),與其他研究結果相同[9]。相比于其他臨床研究關于出血量的報道[10],在本次研究中,醫師通過在插管麻醉時盡量保護腹壁靜脈、術中進行力度適中的牽引、術畢之前對腹壁部位的活動出血點進行檢查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平均出血量,對提高患者的手術質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綜上所述,相比于開腹術,腹腔鏡手術可以更為有效地治療膽囊結石、肝硬化合并癥狀,而且能夠顯著降低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感染癥狀發生率,促進患者在術后盡快康復,減輕患者的痛苦。因此,腹腔鏡手術應當得到推廣。
[1] 沈志宏,魯葆春,任培土.肝硬化患者合并膽囊結石外科治療83例臨床分析[J].浙江醫學,2013,35(24):2188-2190.
[2] 鄭建強,談平原,楊鵬鳴.腹腔鏡手術治療合并肝硬化的膽囊結石72例[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4):377-378.
[3] 黃勇.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鏡手術的心得體會[J].當代醫學,2013,19(31):24-25.
[4] 許合林,宋霞,李瑞紅.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57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31):7705.
[5] 徐偉全.膽囊結石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的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1):147-148.
[6] 劉登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肝硬化膽囊結石78例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6):39-40.
[7] 黃昱,張波,康健,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肝硬化伴膽囊結石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4):2651-2652.
[8] 劉偉業.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的膽囊切除術[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5):109-111.
[9] 滕方遒.腹腔鏡手術治療肝硬化合并膽囊結石的可行性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3):47-48,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5.051
湖北 431900 湖北省鐘祥市人民醫院 (粟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