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安
微創鉆孔碎吸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觀察
楊樹安
目的 比較微創鉆孔碎吸引流術與小骨窗開顱術治療中等量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收治的80例早期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按其隨機對照的方法將其分為微創組42例和傳統組38例:微創組采用微創鉆孔碎吸引流術,傳統組采用小骨窗開顱術;術后對2組患者的療效進行比較。結果 微創組的有效率為81.00%,高于傳統組57.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微創組患者無死亡病例,傳統組中有2例死亡,2組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出血早期在早期治療的前提下微創鉆孔引流方案比傳統手術方法的效果明顯,且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較快,死亡率明顯下降。
腦出血;鉆孔;碎吸引流
隨著臨床手術技術的快速更新,治療腦出血的方法逐漸增多,如開顱手術、開顱顯微手術以及微創鉆孔碎吸引流法等。理論上和相關文獻證明[1],微創鉆孔碎吸引流方案比傳統的開顱方案有明顯的優勢。本研究比較微創鉆孔碎吸引流術與小骨窗開顱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云南省交通中心醫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按其不同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微創組42例和傳統組38例。微創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37~86歲,平均年齡(59.4±9.2)歲;出血量30~50mL,平均出血量(42.10±0.27)mL。傳統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35~87歲,平均年齡(57.4±8.2)歲;出血量30~50mL,平均出血量(42.10±0.27)mL。納入標準:患者發病在6~24h內接受治療2組患者年齡、出血量和血腫部位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微創組 患者做頭部 CT,定位顱內血腫部位和穿刺點,用北京萬德福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一次性使用顱內血腫清除套裝進行微創手術。手術方法:穿刺點頭皮局部麻醉,穿刺針穿透顱骨及硬腦膜后,換鈍頭針芯再進針至血腫邊緣,然后用相應的無菌注射器緩慢抽吸,抽出陳舊液化血液,再進針至血腫中央,再抽吸,抽出陳舊血液或凝血塊,證實針位置可,放入碎吸針芯,用生理鹽水5mL反復沖洗碎吸血腫,若血腫抽出達半數以上,接引流管,手術結束,若抽出血腫較少,穿刺針位置好,無活動出血,碎吸針內注入尿激酶2~5萬單位加生理鹽水3~5mL,夾閉引流管2~3h后放開沖洗引流。手術結束。術畢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第2天復查CT,了解顱內血腫情況,根據術后血腫程度和量注入適量的尿激酶,2.0萬單位左右,同時注入生理鹽水3~5mL,灌注1~2次/d,且灌注后引流管夾閉2~3h放開沖洗引流。引流3~7d后,根據反復復查顱腦CT血腫引流情況,拔除引流管。
1.2.2 傳統組 運用頭顱CT定位頭皮切口,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在定位切口處行長約3.5cm的切口,全層逐層切開,撐開切口,鉆孔并用擴張器擴大骨窗至直徑在3cm左右,切開硬腦膜,硬腦膜切開后徹底清除血腫,清除后放置引流管,術后遵醫囑復查頭顱CT,無不良情況下再行引流管拔出。
1.3 生活能力評定[1]患者治療后2個月按照生活能力對其分級:(1)Ⅰ級,患者的生活能力完全恢復,手腳靈活,活動自如;(2)Ⅱ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部分恢復,生活勉強自理;(3)Ⅲ級,生活不能自理,意識正常,行走需攙扶;(4)Ⅳ級,植物人生活狀態;(5)Ⅴ級,死亡。治療有效率為Ⅰ級+Ⅱ級。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微創組的有效率為81.00%,高于傳統組57.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微創組患者無死亡病例,傳統組中有2例死亡,2組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生活能力評定情況(n)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和大部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高血壓成為腦出血的主要誘因,腦出血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2]。腦出血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3]。文獻資料顯示,腦出血早期治療效果較好,臨床上嚴格控制其治療時間,做到在最佳時間內進行手術治療,可提高其治愈率。腦出血患者的治療中,微創鉆孔碎吸引流方案治療腦出血對患者是微創,設備和操作簡單,局部麻醉,提高了術中術后患者的安全性[4-5]。手術過程中使用尿激酶,會使患者出現止血困難,大部分患者需進行多次抽吸。傳統式血腫清除術雖然可以在直視下直接進行血腫組織的清除,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顱腔內壓,止血容易,可清除血腫組織較干凈,但是該手術過程需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還會較對顱骨大面積地損傷,降低患者的安全系數[6-7]。同時相關研究表明,采用傳統開顱手術大大增加了患者術后再出血的發生率,患者預后通常較差[8]。研究結果表明,傳統手術組患者的死亡率要高于微創組患者的病死率(P<0.05);由此可見,在早期治療的前提下微創鉆孔引流方案比傳統手術方法的效果明顯,且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較快,死亡率明顯下降。當然,無論是傳統式血腫清除術還是微創鉆孔碎吸引流手術治療,我們均提倡盡早手術,但若病情相對平穩時,最好在發病6~7h后再行手術治療,最佳手術時間6~12h,這樣可降低術中及術后再出血率,對于病情進展快、病情危重的患者,應及早發現、及早手術治療,否則容易導致手術時機的錯過,不利于患者的治療。此為治療腦出血時兩種手術均應遵循的準則。
[1] 寇堏,傅元貴,陳征新.微創腦內血腫穿刺抽吸引流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5,2(4):168-169.
[2] 史晶晶,黃黎峰,吳紅芳.微創血腫引流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失敗原因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08,20(8):603-604.
[3] 任大斌,曹文富,崔長松,等.鉆孔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87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0,9(3):266-267.
[4] 侯付梅,呂慧君.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診治探討[J].醫藥論壇雜志,2012,33(10):123.
[5] 張雙福.高血壓腦出血微創術與保守治療效果的比較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2,20(10):57-58.
[6] 曹建璽,梁俊紅.微創碎吸引流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100例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9):224-225.
[7] 張宏軍.開顱術與微創鉆孔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5):11-13.
[8] 魏山,申超雨.微創鉆孔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4):561-56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5.066
云南 650041 云南省交通中心醫院 (楊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