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敏
優質護理對學生團體獻血的干預效果分析
李詩敏
自2010年衛生部號召各級醫療單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以來,優質護理服務在各級醫療機構廣泛開展,成效頗豐。其通過加強護理理念、專業知識、護理技巧有效提升了護理服務水平,密切了護患關系[1-3]。但將優質護理應用于無償獻血的研究目前報導不多。本文在學生團體獻血實踐中對優質護理服務的干預效果進行了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為來自同期進行無償獻血的某普通本科院校的團體學生,共463名,年齡18~24歲,均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先進行健康咨詢、相關體檢,化驗合格后進入采血車進行獻血。
1.2 方法 將血液采集人員分為2組,第1組人員6人,第2組人員4人,第1組進行常規性護理干預,干預學生對象為286人(常規組),第2組成員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對學生進行獻血干預,干預人數為177人(優質組)。
1.3 干預方法
1.3.1 常規組護理方法 獻血知識相關宣教,獻血前詢問身體狀況、是否空腹并干預,維持獻血車的秩序,保持獻血環境通風、良好,關注獻血反應等。
1.3.2 優質組的獻血護理方法 (1)優質護理的前期準備:提升學生對無償獻血的了解,減輕心理疑慮為目的,以人文關懷為切入點,包括:①優質獻血宣傳:在獻血前2~3d開動員會,通過宣傳手冊、獻血健康教育片、幻燈片等,讓學生認識無償獻血事業,知曉適量獻血有益于身心健康及獻血的意義,消除恐懼疑慮。②交待獻血前注意事項:如保證充的睡眠,禁忌喝酒,獻血前避免空腹等,預防獻血反應。③獻血活動場地的布置,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現場布置合理,流程流暢,設有流程指示圖,分區域設置,各區域有明顯標識,各環節都設有工作人員及志愿者指導下進行,減少學生獻血過程等待時間。④為獻血者準備飲料、點心、溫開水、雞蛋糖水等。填表前指導獻血者補充適量水份,有利于獻血后血容量的恢復,體檢及格后,讓獻血者食用準備好的雞蛋糖水、點心,有效杜絕大部分不吃早餐的學生因空腹獻血而引起的獻血反應。(2)優質采血服務:①獻血環境準備:獻血車內保持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溫馨,整潔,可播放柔和音樂,專人維持車內秩序,預防擁擠;②物品準備,每個采血位置物品準備齊全,充足,避免工作人員因補充物品過多走動,造成工作場面混亂;③優質護理人員選取:采血人員儀表大方、得體、專業,要求技術精湛、理論知識扎實;態度和藹可親;④獻血過程護理:優質組護理人員預先進行溝通技巧培訓,現場與獻血者面對面溝通,了解獻血者的心理狀態,對無償獻血的認識程度,針對性解答獻血者問題。穿刺前選擇血管粗大富有彈性的血管進行穿刺,做到一次性成功。采血過程護理人員保持微笑與學生溝通,盡可能分散其注意力,通過語言,笑話,音樂等方式進行,盡可能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⑤獻血不良反應的預防:獻血反應發生的內在原因是心理作用致迷走神經張力增加,導致心率、心排出量、血壓下降,使腦血液的灌流量減少。優質護理重點在獻血前的人員篩查,在獻血前親切詢問獻血學生是否有暈血、暈針情況,是否為空腹獻血、疲勞與睡眠不足等,及時排除不良反應隱患[4]。(3)獻血后的優質護理:獻血完成后給患者溫開水或牛奶,在無不良反應20min后方可走動,獻血結束24h后避免進行劇烈性運動,并指導其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食物,注意飲食搭配。頒發獻血證并贈送小禮品,如:筆記本、文具等,學生走時向其致謝,并告知學生獻血記錄的查詢方法,并歡迎學生再次進行無償獻血,讓學生感到濃濃的人文關懷及獻血工作者的充分尊重等。24h內再進行電話回訪或家訪,了解身體及精神狀況,并進行健康指導。
1.4 觀察指標 (1)獻血反應判斷標準參考文獻標準[5]。(2)滿意度調查方法:獻血者離開前填寫“獻血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通過獻血宣傳、獻血體檢、采血服務、獻后護理、獻血環境及總體服務等6個項目進行評價,每個項目包含5個選項:非常滿意(4分),滿意(3分),一般(2分),不滿意(1分)及非常不滿意(0分)。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正態計量資料結果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獻血反應比較 優質護理組177名獻血者中僅3名獻血者發生輕度反應,獻血反應率為1.7%,常規組286名獻血者中有15名發生獻血反應,總反應率為5.2%,其中輕、中、重度反應發生率分別為3.8%、1.0%、0.4%。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9,P<0.05)。見表1。

表1 2組獻血者的獻血反應情況比較[n(%)]
表2 2組獻血者對獻血服務評價比較(±s,分)

表2 2組獻血者對獻血服務評價比較(±s,分)
注:與常規組比較,t=6.824,aP<0.01;t=5.182,bP<0.01;t=5.408,cP<0.01;t=5.962,dP<0.01;t=1.135,eP>0.05;t=1.248,fP>0.05
組別例數獻血宣傳獻血體檢采血服務獻后護理獻血環境總體評價常規組2861.8±1.32.7±1.12.4±0.92.0±1.42.4±1.32.2±1.1優質組177 3.0±1.0a2.8±1.2e3.1±0.8b2.9±0.9c2.5±1.2f3.1±1.1d
2.2 獻血宣傳評分 獻血者對優質護理組的獻血宣傳、采血服務、獻血后護理及總體評價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2。
3.1 可有效減少獻血反應 本研究發現在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后,學生團體獻血者的輕、中及重度獻血反應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表明優質護理服務可有效減少獻血反應。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1)獻血反應的主要成因是心理因素,優質護理通過采血前后的宣教和溝通、采血中的心理疏導和護理、采血場地的精心布置,有效消除了獻血者的緊張、疑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從源頭上降低了獻血反應的發生機率。(2)優質護理服務加強了對獻血者的篩查,最大程度排除了獻血反應隱患。學生人群對獻血的熱情度、接受力均顯著高于其它人群,這與其觀念及學歷程度有關[6-7],但獻血前空腹、過度疲勞、暈血及暈針等獻血反應的誘因較多存在。護理人員在獻血前通過細致的觀察與溝通發現獻血反應高危因素后,進行適當處理,如對過度疲勞、睡眠不足學生可指導其在休息足夠時再獻血,空腹獻血學生可在進食牛奶、白米粥后2h再獻血,可避免許多反應的發生。(3)優質護理減少獻血反應,也防止了在學生團體獻血時若引發獻血反應所產生的心理連鎖效應[8],大大降低了發生群體性癔癥性反應的可能。
3.2 可提升獻血的滿意度 本研究發現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后,學生對獻血宣傳,獻后護理、采血服務及總體評價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表明優質護理服務可有效提升學生團體對獻血的滿意度。原因主要有:(1)優質護理服務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優質護理完善了獻血宣傳、獻后護理、采血服務及獻后健康宣教,通過護理人員良好的儀表,優秀的溝通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解決了心中疑慮,使學生更加樂于接受獻血。(2)優質護理更加注重人文關懷,人文關懷可減少獻血時的疼痛感,減輕獻血前的焦慮,增加獻血后的個人尊重感,這對于學生獻血后滿意度提升有重要幫助。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優質護理在無償獻血工作中有很好的應用價值和推廣前景。通過一系列護理手段控制高危因素的影響,以幫助獻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狀態,可降低獻血反應的發生率,促進無償獻血活動的健康發展[9]。
[1] 宋春偉,張金慶.護理人力配置與患者優質護理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9):85-86.
[2] 周嫣,肖松梅,陳娟,等.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于臨床護士滿意度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22):1-4.
[3] 劉立捷.全面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1):57-58.
[4] 張雪琳.無償獻血者的心理狀態調查及采血過程心理疏導及施護[J].醫藥論壇雜志,2009,30(21):114-116.
[5] 田浩,宿蘭,邵茜,等.體質指數與獻血反應的關系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58-59.
[6] 夏茂艷,蘇云鵬,張態,等.大學生無償獻血意識和行為現況調查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09,8(10):50-53.
[7] 李玉珍,韓麗沙,吳振軍.大學生無償獻血動機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1,9(7):1962-1964.
[8] 黃彥,符雪麗,李詩敏,等.學生團體獻血安全措施探[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6):149-151.
[9] 時寶紅,雷慶,蔣媛媛,等.無償獻血者獻血前后的心理狀態分析及護理[J].當代醫學,2012,18(31):126-12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5.082
廣東 525000 廣東省茂名市中心血站(李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