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秋梅
產科健康教育中全程護理告知的實施效果
秦秋梅
目的 分析產科健康教育中全程護理告知模式的實施方法和效果。方法 選取實施健康教育的120例產婦,將其分成2組(n=60)。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全程護理告知。對比分析2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產婦發病率(0%)和新生兒發病率(1.7%)均明顯低于對照組(8.3%)和(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的差錯事故(0%)和護患糾紛發生率(0%)明顯低于對照組(5.0%)和(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8.3%,對照組為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程護理告知有助于對產科健康教育效果進行提高。
全程護理告知;產科健康教育;應用效果
在產婦健康教育中實施全程護理告知,能夠促進孕產婦及其家屬保健知識水平的顯著提升,促使其對自我護理的基本知識牢固掌握,增進其參與意識,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分娩,并在母乳喂養、嬰兒護理、產后康復訓練等活動中有良好的表現,將產婦及其家屬的自護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由原來的被動接受向主動參與轉變[1],顯著提高其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本院在產婦健康教育中實施全程告知模式取得顯著效果,其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桂林婦女兒童醫院產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0例產婦,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6.5±3.4)歲;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9.1±2.4)周。在分娩方式方面,有72例產婦順產,48例產婦剖宮產及引導助產。在文化程度方面,有51例患者為專科及其以上,69例患者為高中及其以下。隨機將這些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2組,每組60例。其中對照組產婦中平均年齡(25.9±3.1)歲;平均孕周(39.2±2.1)周。37例產婦順產,23例產婦剖宮產及引導助產;26例患者為專科及其以上,34例患者為高中及其以下;觀察組產婦中平均年齡(26.2±3.2)歲;平均孕周(39.1±2.4)周。35例產婦順產,25例產婦剖宮產及引導助產;25例患者為專科及其以上,35例患者為高中及其以下。2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產婦常規護理,運用口頭宣教、示范指導等進行健康教育;給予觀察組患者全程護理告知:由1名護理組長負責,由1~2名高年資的責任護士實施。依據前后發生和輕重緩急認真組合臨床護理告知的內容,并依據孕產婦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形式給予其系統、規范的健康教育,比如,一對一口頭告知、電子顯示屏等公示告知等,內容主要包括特色護理、分級護理、產褥期相關知識、收費標準等。全稱護理告知的程序是:入院告知——疾病告知——護理操作告知——出院告知,并將日期填寫在相應的欄目上,簽字確認,護理組長及時評價孕產婦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對其方案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
1.2.1 疾病告知 首先,將合理的飲食和營養衛生、各項檢查的目的和醫院及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告知孕婦。督促患者在住院期間盡量取左側臥位,告知她們胎動技術的意義,讓她們掌握好胎動計數的方法。將臨產的先兆癥狀、分娩的機制、治療用藥知識和護理方法、宮縮鎮痛的性質和規律等講解給孕婦;其次,加強與孕婦的溝通和交流,使其樹立分娩的信心,促進自然分娩,將分娩過程中對護理進行調整的方法和腹壓、分娩球的使用方法等教給孕婦,并叮囑其合理休息,盡可能地避免疲勞,只有這樣才能減輕疼痛和焦慮癥狀。將早接觸早吸吮的意義講解給孕婦,并告知其在其分娩后醫院護理人員會協助新生兒含接乳頭;再次,將產后康復的相關內容告知產婦。對產婦進行有效的指導,采用示范的方式教她們訓練,幫助產婦及其家屬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對自護能力進行熟練的掌握,包括產后合理飲食、避免營養不良、加強產褥期的傷口自我護理、乳房護理等,并熟練掌握喂養技巧,保持充分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并運用科學合理的康復按摩的方法進行按摩,同時有效防治產后并發癥;最后,將對新生兒的護理技巧告知產婦。將新生兒沐浴撫觸游泳技巧詳細講解給產婦及其家屬,并督促其做好對新生兒的接種事項,選擇適合新生兒的衣物,及時更換新生兒的尿布,認真護理新生兒臍部,有效預防黃疸等。
1.2.2 護理操作告知 在為產婦實施護理操作前,醫院護理人員應該實施一種明白安全有效的護理模式,將肛查、陰查、接生、新生兒沐浴等一些配合注意事項詳細告知孕產婦及其家屬。
1.2.3 出院告知 將康復注意事項告知產婦,對母乳喂養的知識進行深入的有效的強化,并將醫院母乳喂養支持組織及其電話號碼告知產婦,讓其承擔好家庭角色,辦理新生兒的出生證并熟練掌握預防接種流程。
1.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產婦產褥期母嬰患病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發病率和新生兒發病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產褥期母嬰患病情況比較[n(%)]
2.2 2組產婦差錯事故、護患糾紛發生情況及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差錯事故和護患糾紛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8.3%,對照組為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產婦差錯事故、護患糾紛發生情況及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率比較[n(%)]
3.1 全程護理告知有利于降低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 圍產期保健的一個重要階段就是產褥期,需要解決很多母嬰保健問題,因此說產婦的健康及新生兒的健康成長等受到健康教育質量的直接而深刻的影響[2]。實施全程護理告知能夠促進孕產婦健康認知能力及自我保健意識的顯著提升,同時醫院護理人員還可以依據孕產婦的個體文化、需求等展開個體化宣教,及時解決護理問題,并對孕產婦家屬進行積極的鼓勵,讓其主動參與到執行健康行為的活動中去,從而對母嬰產后并發癥的發生進行有效的預防[3-4]。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產婦患病的發生率和新生兒患病的發生率均明顯較低,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 全程護理告知有利于提高孕產婦及其家屬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率 全程護理告知促使醫院護理工作走向規范化的軌道,對護理工作的盲目性進行了有效的預防和避免[5-7]。醫院護理人員常常由于護理工作繁忙而忽視孕產婦的感受及心理變化等,臨床實施全程護理可以將護理人員和孕產婦的注意有效喚起,促使他們加強彼此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建立起彼此間的理解、信任關系,促使孕產婦及其家屬主動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來,從而充分體現出知情權、選擇權等,并進一步規范護理操作,降低工作中漏洞和缺陷發生率[8]。
綜上所述,全程護理告知能夠降低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并提高孕產婦及其家屬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率,在產科健康教育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1] 黃波,汪令仙.“溫馨提示”在護患溝通中的應用與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5):1228-1229.
[2] 丁小容,游勵紅,劉顏,等.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曉率的相關因素調查研究[J].現代醫院雜志,2011(10):57-59.
[3] 王玲.臨床護理路徑及其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4):42.
[4] 廖新陽,張小娥,藍院琴.產科人性化護理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0,16(15):124-125.
[5] 房錫娟.全程護理告知在產科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7):33-34.
[6] 李小莉,金惠霞,周保蘭.護理告知在防范產科護患糾紛中的運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0,3(3):346-347.
[7] 南聯紅.婦產科患者護理過程中采用個性化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6):132-133.
[8] 刁明芳.規范化護理告知在產科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23):92-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5.088
廣西 541001 廣西桂林婦女兒童醫院(秦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