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
政府如何構建制度性民主協商對話的平臺?如何在這個平臺上推進政府行政的公開透明?杭州市通過打造"我們圓桌會"這個談話類節目給出自己的回答。
2014年12月16日下午2點,杭州市文廣大樓600平方米的演播室里,一場名為“市長聽你說”的特別節目正在錄制中。杭州市市長張鴻銘和60多位來自社會各界的嘉賓圍坐圓桌,討論2015年杭州市政府民生十件實事工作。
圓桌會上,杭州市民直言不諱,有啥說啥。養老、交通、醫療、公交優化、空氣治理、優質教育、美麗鄉村建設等一連串的想法,向市長一吐為快。張鴻銘邊聽邊記,有問有答,探討交流。兩小時的錄制時間,提問不斷。最后,現場嘉賓委托節目組將40多個建議,以書面形式遞送給市政府監察室,供政府決策參考。
這就是杭州熱門的電視談話節目“我們圓桌會”。5年里,共播出了700多期節目,邀請5000多位杭城各界市民參與各領域公共問題的討論,和政府職能部門面對面交流、意見碰撞。眼下,這檔節目已成為杭州市政府收集民意、聽取民計的重要平臺,更是杭城百姓了解政策、釋疑解惑的重要渠道。
“圓桌”意味著民主與平等
“‘我們的概念來自城市共治的理念。”欄目制片人張平說,“我們”是這個城市每一位成員的集成,即每一位市民都是這個城市的主人,杭州是“我們”的杭州,杭州的好有我們每一個人的功勞,杭州的不好也有我們的責任,每個人都是主人翁,都是責任人。
對于“圓桌”的理解,節目組解釋說,圓桌意味著民主與平等,參加節目討論的嘉賓圍圓而坐,沒有高低貴賤的身份之分。在“我們圓桌會”的平臺上,參與節目的各界代表都以主人翁的姿態展開理性交談,構成“我們”一體,營造“我們”的城市“我們”共同管理的效果和氛圍。
每期邀請的10多位嘉賓身份各異,有高官,也有平民,有專家,也有公眾,節目現場肯定會有觀點碰撞,思想沖突。但節目組非常強調平等,讓大家圍圓而坐,沒有主次,不分身份,尊重每一位嘉賓的話語權,保障每位嘉賓發言機會,尤其鼓勵市民代表暢所欲言。
市民宋忠赤伶牙俐齒,向政府部門提的意見犀利甚至有些刻薄。但他經常被邀請參加節目。宋忠赤說,這個平臺氛圍寬松,不拘束沒限制,現場被質疑的部門干部都能心平氣和地聽取意見建議。節目組非常寬容,能把市民的意見大膽地公開播出。他說,“這正是我喜歡‘我們圓桌會的原因”。
城市公共事務治理中,市民的參與既是民主的體現,又是政府優化治理的一個很好的資源,“通過城市治理過程中所有層面的公民的有序參與,最終形成城市對人生活本身的回歸”。復旦大學城市治理比較研究中心主任韓福國在欄目的分析報告中寫下了這番評語。
“圓桌”釋放出共治理念
“我們圓桌會”的定位是一檔電視談話交流互動節目,嘉賓選擇、形式設定、談話氛圍的營造、話題的現場組織和把握、最后節目整體的播出呈現,每個環節都決定著溝通交流的深度和質量。
另外,節目還承擔著一個特殊使命,它是政府用服務外包的形式,讓媒體搭建一張面向全體市民的“城市圓桌”,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能平等對話,暢快溝通。
節目由杭州市委辦公廳、杭州市政府辦公廳、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文廣集團主辦,杭州電視臺綜合頻道負責承辦。
節目策劃組介紹說:“開辦這檔節目的初衷,是因為網絡自媒體迅猛發展,一些社會事件由于信息不通暢、不對稱,被網絡推波助瀾后,社會彌漫著焦慮、不信任甚至戾氣,部分群眾對政府工作不了解、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影響著政府工作的推進。”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0年12月,社會溝通的公共話語平臺——“我們圓桌會”應運而生。為了達到平等溝通的效果,節目策劃者精心地進行了欄目設計。
在嘉賓選擇上,節目組明確共治理念,討論嘉賓必須“多界聯動”,廣泛有層次,即每期節目都要有政府界、市民界、知識界、企業行業界、媒體界代表參加,充分保證各方利益的代言人能發表觀點。
在制度保障上,為保證政府部門的同志能及時到場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與市民互動,杭州市委辦公廳還特別設置了節目發函制度,每期節目發公函至相關職能部門,要求相關負責人參與節目。
節目風格如何定位?大家認為,擔負溝通交流功能的圓桌會,風格應該理性平實。參與者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辯論問題,也可以作出批評,提出質疑。主持人要善于把握節奏,引導參與者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而不能只是“拋出問題”,重在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身兼制片和主持的張平說,為讓話題討論更加深刻,增加節目的信息量,節目組綜合使用外場采訪、背景資料回顧、電話熱線、網絡觀察員、信息小靈通播報、調查發布等多種開放式的互動參與形態,層層剝繭,剖析問題,把話題談深談透,最終在播出中呈現各方觀點,供觀眾選擇、判斷、思考,供政府決策部門參考。
“圓桌”改變著每一個參與者
作為參與城市社會治理的組成部分,“我們圓桌會”節目不僅凝聚共識,還匯聚民智,直接推動問題解決。2011年1月,“緩解交通難”系列節目播出后,欄目組匯總梳理了《緩解我市交通擁堵36計》,上報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諸多治堵之策,引起了市委的高度重視。
杭州市市長張鴻銘高度重視這個聽取民意的平臺,1年間,3次參與圓桌會的節目討論,聆聽群眾對“五水共治”、“垃圾分類”、“政府民生實事”的意見建議,并要求政府部門都要收看節目,了解民意,聽取專家建議。
5年來,杭州市各職能部門參加圓桌會的人次逐年提高,已有近千人次參與討論。杭州市交警局秩序處處長孔萬峰參加節目后說:“這個節目管用,大家提的不少建議很有啟發性,可以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據調查反饋,5年來,欄目討論涉及的700多個民生話題,對政府開展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各職能部門還主動與欄目組建立聯動機制,在政策調研、發布和執行階段,希望借助節目開展意見征集、政策發布和效果反饋。
如今,“我們圓桌會”已不僅僅是一檔電視節目,而是杭州“開放式決策”、“民主促民生”城市復合管理鏈條中的一環。在這個公共話語平臺上,民意民智以最快的方式被傳播,甚至直達城市決策高層。
經歷5年的運作,節目組也深刻感受到,“圓桌”正悄悄地改變著每一個參與者。知識界的專家更接地氣,關注實際問題的解決;政府部門面對媒體和民眾時也自如放松了不少,更善于溝通交流;媒體人變得更加理性,市民朋友也能換位思考,更理性地提出金點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