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婁國聞等
從各地實踐和寧波市的實際情況看,制約重大事項決定權充分有效行使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一)認識尚不夠到位。長期以來,地方重大事項決策模式沿襲黨委作出決策、政府負責執行的方式。一些人大常委會消極地認為其在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上沒有多少施展空間,過分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可能會影響黨委決策權的行使。
(二)重大事項范圍不夠明晰。從法理上講,憲法和地方組織法只是對重大事項的概念和內容作了比較抽象、籠統的規定,對實際操作來說僅僅提供了一個方向和指導,再加上缺乏明確具體的法律釋義,導致實踐中難以很好把握,影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落實。
(三)操作程序不夠規范。由于缺乏明確規范的法律程序規定,各地在實際運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大事項議題調研論證不夠充分、討論審議不夠嚴格、決定作出后督促落實不夠有力等情形。尤其是對一些臨時提請的議案,往往缺乏深入的調查論證,決定質量不夠理想,內容比較原則,缺少實質性執行內容。
(四)貫徹執行不夠有力。從實踐看,一些決定在選題上與黨委中心工作結合不夠緊密,與“一府兩院”溝通不夠有效,各方對決定的認識不夠一致。一些決定缺乏可操作性的實際內容,缺少具體量化指標考核,使得決定事項難以全面貫徹落地。此外,常委會在推動重大事項決定權行使過程中,習慣于單項行權,缺少從全面履職、綜合行權角度來考慮增強行權合力、放大行權效果。重大事項決定權行使后,監督權、任免權、立法權運用沒有及時跟上,沒有建立與決定實施相銜接、相配套的監督檢查機制,更鮮有運用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剛性監督手段,影響決定貫徹執行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