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洲 楊秀珊
“夢想小鎮搞得風生水起,實現了很多人的夢想。可對生活在夢想小鎮附近的群眾會產生什么影響,又會給倉前街道帶來什么樣的發展機遇?”
“街道垃圾分類工作如何深入?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如何長效運行?失地居民再就業問題能否解決?”
…………
在最近一次召開的杭州市余杭區倉前街道民主協商議事會上,議事代表拋出了一連串問題,街道班子成員及職能科室負責人一一作出回應和答復。這次會議還表決通過了《倉前街道民主協商議事會議代表資格管理辦法》,首次明確了議事代表退出機制。
據了解,自2013年倉前、南苑街道試行民主協商議事會以來,該項制度在內容上被不斷豐富、深化,實施范圍已覆蓋余杭區14個街道,并計劃在杭州市范圍內進行推廣。此外,余杭區的6個鄉鎮也嘗試通過民主協商議事會的形式,在閉會期間就一些政府實事工程實施、重大項目投資等具體工作開展研究、監督。
至此,該制度不僅補齊了街道人大工委監督這塊“短板”,還與區鎮兩級人大形成閉環,建立起了完整的基層民主監督體系。
撤鎮建街,議事會應運而生
2011年,余杭區行政區劃調整,共有9個鄉鎮撤鎮建街。隨之而來的是,鄉鎮人代會被取消,群眾失去了知情知政的“雷達”,不僅意見、訴求無法表達,對街道重大事項決定和實施情況的了解也“慢了半拍”;街道部門則感覺被切斷了“地線”,聽不到群眾聲音,推項目做工作就少了“底氣”。
面對監督“缺位”,民意“斷層”,余杭區沒有停步不前,而是走出了一條基層民主新路子——民主協商議事會。
誰來代表議事?議事會怎么開?議哪些事?設想一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接踵而來。2013年,余杭區在多方調研、研討的基礎上,出臺了《中共杭州市余杭區委關于全面試行街道民主協商議事會議制度的實施意見》,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了明確。
該實施意見明確,街道民主協商議事會議由當地黨工委召開,一般每年兩次。會議召開前,議事代表可以向街道提出關于街道發展以及民生的各類問題及意見建議;會議中,先由街道黨工委領導代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向代表作工作報告。代表可根據情況提出詢問,并分組進行討論;會議末,代表們就街道各項工作進行評價,并由主持人通報上次會議代表所提意見建議的解決情況。根據規定,代表們所提的意見,街道須在3個月內給予解決,解決不了的,也須向代表說明原因。
至于誰能來“代表”,實施意見也明確提出,議事代表應具備一定政治素質、議事能力及群眾公認度,主要通過民主推薦形式,由該街道各基層黨組織根據群眾意見提出人選,報街道黨工委審查批準。目前全區932名街道議事代表中,除街道干部外的一線代表有781名,占總數的83.8%。
除此之外,實施意見還要求每個街道建立一本民主協商議事目錄,將街道發展規劃、重大項目、財政預算、隊伍建設等群眾關注的8大類117個項目納入議事目錄。
合力共商,回應民生關切
在倉前街道召開的首次民主協商議事會上,王良富作為議事代表,向街道提出關于“建立‘仁愛家園工療站,為更多殘障人士提供方便”的議案。不久后,該議案便有了實質性反饋:耗資150萬元的倉前“仁愛家園”工療站在已有敬老院的基礎上改建完成。
從代表在民主協商議事會上提出議案,到完成建設投入使用,僅用了4個月不到的時間。王良富激動地說,“我以前是倉前鎮人大代表,鎮沒有了,我的代表身份也不存在了。現在有了街道民主協商議事會議,我又成了代表,又能替百姓說話了。”
據了解,民主協商議事會制度實施兩年多來,余杭區共收到意見建議1094條,力促系列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當然,一項制度的產生、發展和完善,仍需要一個過程。據了解,余杭人大下一步將就如何把協商議事達成的共同意見上升至黨委、政府決策,如何通過民主協商平臺形成上下聯動的矛盾發現、處理閉合鏈條,優化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作進一步探索實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