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
與外貌極為相似的鄰居韓國人相比,日本人更喜隱忍,深諳“度心”之術。
日本人口持續下降、國民經濟已經陷入困境、日本將出現更嚴重的經濟衰退……近期,日本一些學者和媒體在“唱衰自己”統一了調門。
《日本時報》日前刊登一篇題為《人口減少,日本會滅絕嗎?》的文章稱,多年來,學術界與媒體一直在警告日本生育率下降與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本其他地區則在抱怨人口和資源過于集中在東京,但日本政界和公司領袖對這些問題卻關注有限。但是,前巖手縣知事、政府地方復興委員會負責人增田寬也2014年出版的《地方消滅:東京一極集中導致人口劇減少》得出的結論終于使他們震驚。
《地方消滅》一書援引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官方數字顯示,日本人口在2014年差不多有1.27億,全日本有896個市鎮和村莊面臨滅絕。該書作者增田寬也作為前政府官員,或是受雇于日本政府放出的又一次煙霧彈。
事實上,“唱衰自己”一直是日本人的一大愛好。一個大家記憶猶新的煙霧彈是2001年3月,日本前首相宮澤喜一親自上陣宣稱日本經濟面臨崩潰,以致“日本經濟崩潰論”風靡世界,日元大幅貶值,日本出口迅速增長,從而成功遏制了東南亞各國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出現的出口增長勢頭。
上世紀70年代,在日本經濟蒸蒸日上的那段日子里,最暢銷的一本小說卻是日本列島沉入海底的科幻作品《日本沉沒》。2006年這本小說被翻拍成電影,依然掀起了觀影狂潮。多火山多地震的島國環境,讓日本國民養成了凡事往壞處想的思維習慣,并用由此產生的危機感一次又一次地躲過了預言中的危機。
十幾年前,日本就曾放出“經濟衰退”之說,甚至把“衰落”的原因歸咎于鄰國中國的“崛起”。他們一邊“唱衰自己”,一邊熱炒中國“崛起”,把“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的高帽送給中國,一些中國人沾沾自喜,但是也有清醒的旁觀者沒被日本“唱衰自己”的表象遮蔽雙眼。
日本刻意對外保持著一個“衰弱”、“可憐”的形象,在外界看來其國內經濟持續低迷,但其海外產業在這段時間內的持續擴張卻很難被人們看到。以“唱衰自己”自居的日本人,海外資產膨脹已具備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實力。而所謂的“日本經濟衰退20年”,自始至終都不過是日本自制的一個煙霧彈而已。
日本海外凈資產的增加,無疑是海外投資勢頭增強和匯率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尤其是日本企業不斷地進行海外并購,推動海外資產總量的提升。據統計,2013年日本企業的海外并購件數達到499起,2014年上半年海外并購件數同比增長26.9%,保持較高增長,并刷新紀錄。
那么,日本人“唱衰自己”的目的是什么?香港《明報》不久前發表的一篇文章所闡述的情況正是人們急需認清的真相:在一些人眼中,過去的10年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增長持續低迷,國內問題百病叢生,日本人一直在哭窮,在叫苦,似乎世人反倒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悲憫與同情。然而,這一切只是日本的“陽謀”。
其實,日本人“唱衰自己”,聲稱日本“衰落”危機是一石二鳥,得了便宜又賣乖。隱藏真實的綜合國力,將“飛速發展”的高帽送與比鄰大國。在普遍唱衰的背景下,日本經濟真如預見的那么糟嗎?答案是否定的。日本隱藏的經濟實力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如今,日本蠢蠢欲動,展露野心欲謀地區霸權,底氣就源于此。
由于各種原因,國內一些媒體對日本的誤讀還一直在報道,并沒有理解真正的實力,讓國內許多人產生很多誤解。與外貌極為相似的鄰居韓國人相比,日本人更喜隱忍,深諳“度心”之術。難怪美國軍事政治專家喬治·弗里德曼在《未來500年》一書中指出日本將“再次崛起為亞洲最強國家”,而這種崛起的動力恰恰是“日本特有的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