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乙成
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詩歌協會會員、青年書畫家,享有“中原才女”之稱。5歲習書,13歲發表詩歌,20歲進入電視臺從事主持人和記者職業。在書法藝術道路上,曾受過著名書法家的指教、點化,加之自身不懈的努力,成為當代書壇上最具傳統書法功底的實力派書法家。
2013年,史乙成出版的書畫集名叫《大氣乙成》,用沉靜、厚樸的書法,用簡練、凝重的畫面,不僅在中原大地張揚著自己獨特的“女子宣言”,她的名氣和藝術作品已經蔓延全國各地,雖然是個嬌小的女子,但她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實力。
翻開《大氣乙成》書畫集,瀏覽她的“弄墨養生”之道,筆力蒼勁有力,韻中透骨、筋骨相攀、章法互應、錯落有致,文筆凝練、含蓄、雋永,通篇充滿著激揚、蓬勃之氣,雄健大氣。壯懷激烈,堪稱有弦畫之妙。毫不諱言,她的書法經歷和她的書法作品,是每個人認知她的開始。
她從5歲開始,每天清晨6點鐘起床,拿著毛筆,從“永字八法”到“永和九年”,苦練20載;后以“帖”為師,從“柳”入手,習“二王”,廣臨碑帖,與墨結緣。在一撇一捺、一張一弛、一著一潑中,體味著方塊字的美韻和律動。
史乙成的書畫作品,擁有“篆、隸、草、行、楷”字體的書法,品味她的書法藝術,發現她偏愛“八大山人”,那帶有拙樸、童真的字體,讓人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清爽。在一幅書法作品中,嵌入了“人”的造型,別開生面,仿佛孩子捉迷藏,讓人生盡無窮的遐想;她欣賞倪瓚的“畫畫是自娛”,所以她在一幅字體拙笨的書法作品中,添上了一只“厚重的思想的烏鴉”,書、畫相得益彰,令人品味良久,使人在“得”與“不得”之間幸福地徘徊。名家也有“后生可畏”之嘆。
她為人謙誠厚德,不分貴賤高低,為社會各界所稱道的是高尚的藝術品德風范,不論是書法藝術,或是繪畫藝術,始終堅持藝術為社會大眾服務的宗旨,既尊重傳統,又不斷創新,被贊為德藝雙馨的“中原才女”。
史乙成的書法之路,最初得益于她的外婆,這個裹著小腳的中原女人、大家閨秀,在告訴她如何拿筷子的時候,也在告訴她如何拿毛筆,外婆還告訴她的外孫女,女人寫得一手好字,是父母給女兒最好的嫁妝。
她把“弄墨”當成“養生”,把“習書”當成精神瑜伽。《大氣乙成》的確名副其實。
其實,人也要從書中讀出自己的人生。對于史乙成來說,她的書法就是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