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以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立足治國理政全局,抓住改革發展穩定關鍵,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為繼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謀劃和推進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提供了總的依據和遵循。
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一)“四個全面”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全體中國人民最大的現實需要,是一項宏大的、艱巨的系統工程,正是在這樣的現實需要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順勢而出。“四個全面”是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驗總結,標志著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治國理政達到新的時代高度。
(二)“四個全面”是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莊重承諾,體現在履行執政使命、制定發展戰略,抓住根本、謀劃全局、著眼長遠上,也體現在回應和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上。“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是順應了這樣的期盼,把實現好、維護好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不斷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三)“四個全面”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而提出來的。“四個全面” 戰略布局以解決當前中國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為導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要直面矛盾,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當前,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著種種困難和挑戰,要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推進全面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著力解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堅決破除制約國家發展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要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增強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的觀念和能力。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全面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四)“四個全面”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正確把握。“四個全面” 戰略布局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賦予了馬克思主義新的時代內涵,開辟了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勾畫了中國未來的宏偉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是在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大框架下,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從嚴治黨的目標是要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二、“四個全面” 戰略布局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治國理政全局,抓住改革發展穩定關鍵,統領中國發展總綱,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方向和目標。 “四個全面”,既有全局又有重點,既有目標又有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描繪了中國人民生活的幸福圖景,凝聚為全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時代主題。“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實現這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國夢”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小康目標升華成民族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全局和歷史的高度,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布局,實現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戰略思想。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改革,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改革最鮮明的特征。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選擇,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國開闊了法治的格局,豐富了法治理論,讓全面依法治國成為治國理政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等,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從嚴治黨對加強黨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以反腐倡廉為動力,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在實踐中不斷成熟。全面從嚴治黨,核心問題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重點是從嚴治吏、正風反腐、嚴明黨紀,目標是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三、“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統領中國發展的總綱,是黨中央客觀分析國內外形勢發展的深刻變化,統籌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關系,在治國理政方面作出的頂層設計。“四個全面”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和辯證統一的關系。這一戰略布局,統一于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統一于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統一于我們正在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不是簡單組合的并列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相互支撐、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既有全面推進又有重點突破,體現了辯證思維的全面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于引領地位的戰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關系全面小康的實現,更關系“中國夢”的奠基。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籬,實現全面小康才有動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國,建立規則秩序,推進公平正義,實現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從嚴治黨,鍛造領導核心,提供政治支撐,實現全面小康才有保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改革是貫穿始終的動力,也是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實踐。對于全面依法治國,改革是齊頭并進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國也需要深化改革。對于全面從嚴治黨,改革是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徑,黨的領導是實現改革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
全面依法治國這一戰略舉措,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相輔相成,共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提供基本動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撐。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全面小康才有保障。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據,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依法治國首先要依規治黨,依規治黨才能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本質一致、辯證統一。
全面從嚴治黨是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各項目標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全面從嚴治黨,就能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提供戰略指引,就能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使黨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提供政治保證,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凝聚共識、凝聚力量。全面從嚴治黨體現了偉大事業與偉大工程的統一,體現了黨的建設與治國理政的統一。
□本欄編輯/白華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