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忠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各級黨組織要把嚴守紀律、嚴明規矩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努力在全黨營造守紀律、講規矩的氛圍。”守紀律是新常態下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現實需要,是黨員干部正確履職用權、干事創業的必然要求;講規矩是對黨員干部黨性的重要考驗,是對黨員干部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作為黨員干部,要嚴守紀律、嚴明規矩,切實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先說守紀律。紀律,是一個團體或組織需要遵循的基本規則。只有人人遵守紀律,才能在組織內保持一定秩序,統一思想行動,凝聚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么管,憑什么治?就要靠嚴明紀律。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有鐵的紀律作保證。如果黨的紀律松弛,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黨的組織就會成為一盤散沙,黨的戰斗力、凝聚力和號召力就會削弱,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就會降低。黨的紀律是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保證,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和鞏固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基本條件。
“黨無紀不立,國無紀不寧。”新常態下,嚴明紀律對于維護黨的團結統一、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顯得尤為重要。從總體上說,當前廣大黨員干部遵守紀律狀況是好的,但也要看到,一些黨員干部紀律觀念薄弱,在考驗面前打了敗仗。有的政治紀律意識弱化,對維護中央權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立場不堅定,對社會上流傳的各種政治謠言見怪不怪,對違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錯誤言行不報告、不抵制、不斗爭,甚至公開發表有背于黨的紀律的言論;有的組織紀律意識弱化,對上級決策部署和制度規定,合意的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甚至陽奉陰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廉潔紀律意識弱化,不能自覺遵守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守不住底線,經不住誘惑,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甚至以權謀私、貪污受賄。
紀律是勝利之母。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依法治國的開局之時,我們黨要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有嚴明的紀律作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嚴守政治紀律,堅定政治信仰。在政治原則面前、大是大非問題上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在思想上行動上堅決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嚴格按黨的政策、按規章制度辦事,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始終做到心中有黨不迷航。
再說講規矩。規矩,就是一種約束、一種準則,就是一種標準、一種尺度,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境界。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不以規矩則廢,家不以規矩則殆,國不以規矩則亂。黨員干部離開了規矩的約束,工作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就很難避免犯這樣那樣的錯誤。
講規矩是對黨員干部黨性的重要考驗。當前,絕大多數同志都能自覺做到守規矩,但也有個別同志缺乏規矩意識,存在著忽視、輕視、漠視規矩的現象:有的不懂規矩,“唱歌錯音跑調”;有的不用規矩,僅僅把規矩掛在嘴邊、留在紙上,做樣子、當擺設;有的不守規矩,規矩對人不對己,特權意識作怪,有規矩不執行,該作為的不到位,不該作為的卻越位。如此種種,既影響個人的成長進步,又影響事業的健康發展。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只有講規矩,才能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從而自覺地、誠實守信地把言行約束在“紀律圍欄”之內。因此,黨員干部一定要帶頭強化規矩意識,嚴格按黨性原則辦事,按政策法規辦事,按制度程序辦事。在政治上用規矩明方向,明辨是非、堅定信念,堅持原則、令行禁止;在工作上用規矩促有為,嚴格程序、嚴格章法,孜孜以求、一絲不茍;在生活上用規矩樹形象,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把住小節、守住底線。要把守規矩當作一種責任和習慣,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時時、事事把是否符合規矩作為衡量利弊、分析對錯的核心標準,自覺抵制特權思想和潛規則的干擾。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守紀律,才能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確保黨的事業不斷走向勝利;“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講規矩,才能保證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上行穩致遠。既然是黨員干部,就得守紀律講規矩,含糊不得,馬虎不得,不能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