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燕韓俊偉
(1.新鄉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新鄉 453000; 2.新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新鄉 453000)
一例羔羊大腸桿菌病的診斷與防治建議
杜海燕1韓俊偉2
(1.新鄉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新鄉 453000; 2.新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新鄉 453000)
該病發病非常迅速,往往來不及治療就死亡,給該羊場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經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診斷為羊大腸桿菌病。
大腸桿菌病;臨床癥狀;實驗室診斷
某羊場共養波爾山羊186只,其中成年羊114只、羔羊80只(羔羊大部分為20~60日齡,少部分為6月齡左右)。2015年10月份,發現部分羔羊無前期癥狀突然死亡,病程較短,數分鐘至小時或至1~2d死亡,從發病至送檢半月內,共死亡20~60日齡的羔羊26只,羔羊死亡率為32.5%(26/80),正在發病的羔羊有3只,發病率為36.2%(29/80)。該群羔羊1月齡左右曾接種羊快疫,羔羊痢疾,腸毒血癥三聯菌苗。發病羔羊從接種疫苗到送檢已免疫14d。也曾用過青霉素和磺胺類藥物,全群用治療量藥物進行治療,且頻繁換藥,幾乎無效果。
觀察現場發病羊表現精神沉郁,口腔有黏液流出,突然發病,突然死亡,以腹式呼吸為主。解剖2只病死羔羊,大體病變為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水腫,有出血點;膽囊腫大,充盈,膽汁外溢;腎包膜下有出血點;心包液增多,心膜增厚且不透明,心耳出血,心肌和心冠狀脂肪有針尖大小出血點,心肌柔軟;真胃黏膜廣泛淤血、出血;瘤胃黏膜易脫落,瓣胃淋巴結充血;十二指腸黏膜大面積出血;空腸黏膜嚴重充血、出血;盲腸腸壁變薄,充血,出血,有大量氣體;食道里有大量粘液;會咽軟骨充血、出血;氣管環狀出血。
3.1 鏡檢
將送檢的2只羔羊肝臟表面和切面觸片經革蘭氏染色鏡檢,2只羔羊均可見呈單、雙排列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
3.2 細菌分離培養
無菌采集2只送檢病死羊肝、腎、脾、淋巴結、空腸和十二指腸粘膜共12份病料接種至鮮血瓊脂平板,分別在37℃需氧培養12h和37℃厭氧培養48h,所有臟器在兩種培養環境條件下均生長出灰白色、圓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隆起的中等大小菌落,不溶血,細菌分率為100%(12/12)。挑取單個菌落接種至麥康凱平板進行純培養,24h后觀察,生長出中等大小的粉紅色菌落,涂片染色鏡檢均呈單、雙排列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
3.3 細菌生化試驗
挑取4株在麥康凱平板中生長的純培養物進行生化試驗,均菌可發酵葡萄糖、乳糖產酸產氣,不發酵蔗糖,靛基質試驗陽性,可確定為腸桿菌科的大腸埃希氏菌(大腸桿菌)。
3.4 細菌藥敏試驗
用紙片擴散法進行。對分離2只羔2株大腸埃希氏菌純培養物進行藥敏試驗,結果如表1。
由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判斷標準可知,2株大腸桿菌分離物對新霉素、多粘菌素B、利福平、四環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敏感,而對鏈霉素和氯潔霉素耐藥。
經實驗室細菌學檢驗,生化鑒定,結合羔羊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可初步確診為羔羊大腸桿菌病。
4.1 加強羊群飼養管理
改善圈舍環境衛生,定期進行消毒,對發病羔羊和可疑病羔羊立即隔離治療,早期對癥治療效果顯著。治療要全群用藥并考慮其他腸道病原菌。考慮到此菌的耐藥性,隨時做藥敏試驗指導用藥。
4.2 早期預防,減少應激
當轉群、免疫、環境劇烈變化等應激條件發生時,一定要做好預防用藥,同時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以提高機體免疫力。
[1]康曉冬,王建東.一例羔羊大腸桿菌病的診治[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3,(4):117.
[2]郭留記.羔羊大腸桿菌病的診療[J].中國獸醫雜志,2004,(6):54.

表1 2株分離大腸桿菌藥敏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