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鄉人貨梨于市,頗甘芳,價騰貴。有道士破巾絮衣,丐①于車前,鄉人咄之,亦不去;鄉人怒,加以叱罵。道士曰:“一車數百顆,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②亦無大損,何怒為?”觀者勸置劣者一枚令去,鄉人執不肯。
肆中傭保者,見喋聒不堪,遂出錢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謝,謂眾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請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種。”于是掬梨大啖③,且盡,把核于手,解肩上镵④坎地深數寸,納之而覆以土,向眾人索湯沃灌。好事者于臨路店索得沸瀋道士接浸坎處。萬目攢視,見有勾萌出,漸大;俄成樹,枝葉扶蘇⑤;倏而花,倏而實,碩大芳馥,累累滿樹。道士乃即樹頭摘賜觀者,頃刻向盡……
初,道士作法時,鄉人亦雜立眾中,引領注目,竟忘其業。道士既去,始顧車中,則梨已空矣,方悟適所表⑥散,皆己物也。
(選自《聊齋志異》,有刪節)
[注]①丐:乞討。②居士:這里是道士對賣梨者的敬稱。③啖:吃。④镵(chán):掘土工具。⑤扶蘇:枝葉茂盛的樣子。⑥表:分散。
思考練習
1.解釋文中黑體詞語的意思。
(1)去 (2)付
(3)湯 (4)顧
2.用“/”為下面的句子標出兩處停頓。
好事者于臨路店索得沸瀋道士接浸坎處。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4.道士送給眾人的梨是從哪里來的?道士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