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
在被巨頭把控的互聯網市場,創業小公司要么被整合,要么就默默消失。但如果自己足夠幸運、對手又足夠愚蠢的話,也許能夠得到機會活下來。
今年的電商“6·18大戰”似乎打得比往年更加激烈。自京東啟動“6·18”生日“大趴”后,天貓商城、蘇寧易購、亞馬遜中國、國美在線、1號店、唯品會、聚美、考拉海購、洋碼頭、蜜芽寶貝、蜜淘等電商紛紛加入年中大促的戰列,激烈程度不遜于“雙11”。
除了比拼價格外,此次電商巨頭也將“火力”集中在跨境業務。如京東推出“全球直供”;天貓大促發動“進口總動員”;蘇寧海外購聯動了全球40多個品牌參與特惠;國美在線大促也通過海外直采引入國外品牌名酒……
跨境業務成為互聯網巨頭的新寵。這對于跨境業務市場的創業小公司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事實上,在互聯網領域,任何一塊市場被巨頭盯上,都意味著一場大戰的爆發,死掉的,卻往往都是那些小公司們。
跨境電商成新寵
有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規模將達8萬億元,復合增速26%。同時,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里,從“國六條”到“國八條”,政府至少已經出臺了16項涉及跨境電商的扶持政策。 通過電商開展跨境業務的國內企業已經超過了20萬家,大大小小的跨境電商平臺超過5000家,其中進口電商平臺600多家。
跨境電商的利好政策也引來電商巨頭的注意,紛紛開始布局跨境業務的市場。
馬云在美國演講時表示,阿里巴巴想要幫助美國乃至全球的中小企業把他們的商品賣到中國。這是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戰略。阿里的天貓國際則得益于今天的天時、地利、人和:國家批準7個跨境進口的試點城市,中國龐大的網購人群,以及各地政府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如今,僅通過天貓國際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商家已經有近150多家,并與全球九大超市集團達成獨家戰略合作。
京東不甘落后,在日本東京召開發布會,宣布開放其全球購日本館,主要匯集母嬰用戶、食品保健、個護美妝、服飾箱包等領域。結合之前開放的法國館、韓國館,京東自四月份上線全球購業務后,明顯加快了跨境電商發展的步伐。
亞馬遜啟動“2015年中大促暨首屆全球鉅惠狂歡節”。此次大促亞馬遜中國整合了海外直購、進口直采以及獨家海外爆款的全線國際精品,并結合國際低價直供以及權威排行導購,方便用戶分類選擇。最新數據顯示,僅今年前5個月亞馬遜“海外購”的銷量已經實現了300%的增長。
聚美優品一直高調地用行動為自己張貼跨境標簽,極速免稅店和母嬰特賣即是其跨境業務的產品體現,也是聚美優品近一年來提及最多的業務,聚美優品CEO陳歐則放言要補貼10億元稱霸海外購。
網易CEO丁磊近期更是攜旗下考拉海購團隊親自赴韓洽談跨境合作,與京東和天貓不同,網易考拉海購則徹底地采取自營模式,所有貨品均由考拉海購從海外批量采購后存儲于保稅倉庫,國內用戶下單之后,商品直接從保稅區發出。
巨頭入侵成常態
巨頭進軍跨境業務的市場,讓一些垂直的跨境電商如蜜淘、洋碼頭、蜜芽寶貝等感到壓力。每一個市場的興起,必然免不了巨頭的加入,然而他們的加入也會讓一些本來生存很好的小公司被迫“停業”。這似乎已成為整個互聯網領域的常態。
愛拼車在5月25日突然發布公告稱,將于近日停止服務,并將按步驟逐漸關閉所有功能。從當日下午3點起,愛拼車已經關閉了新用戶的注冊服務。
不到一年的時間,51用車、天天用車、微微拼車等各路同類產品進軍拼車市場,徹底燒開了這鍋沸水。資本市場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劇,易到、神州等巨頭也紛紛宣布進軍該市場。
然而但凡是國內的互聯網產業,就繞不開BAT這三大巨頭,拼車市場同樣不例外。百度投資天天用車、51用車,而阿里和騰訊直系的滴滴快的也進入拼車市場,百億美元估值、背靠阿里騰訊兩座大山,滴滴快的在拼車市場繼續“有錢任性”。拼車市場迅速被BAT占據主流。
新興拼車企業將會面臨的是來自BAT和傳統巨頭的雙重壓迫,這意味著,諸如嘀嗒拼車、微微拼車、愛拼車……這些拼車領域的創業公司,它們將不得不被卷入這場拼車大戰。
在2010-2011年期間,團購網站迎來井噴和輝煌時期,平均每個月都有新興的團購網站出現,數量一度多達上千家。
而就是這樣一個本該如火如荼,勢如破竹的團購網站,卻因持續的燒錢大戰,缺乏后續資本支持,轉型失敗、運營不規范以及誠信缺失等諸多原因,一批又一批的團購網站相繼出現了關閉、改版、停止更新等狀況。2013上半年,全國累計關閉團購網站4670家,死亡率達75%。
而大眾點評、糯米網、美團網這三家之所以能呈三足鼎立、互不相讓之勢,則與有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的錢財支撐不無關系。而在BAT三巨頭不斷撒錢圈地的當下,與其說這是一場大眾點評、糯米網和美團之間的戰爭,還不如說就是BAT三巨頭在O2O行業的另一番角逐。
小公司夾縫求存
面對電商巨頭紛紛殺入跨境電商行業,許多中小企業都表現出擔憂之色。
亞馬遜賣家李明(化名)告訴媒體,這個行業默默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在實力雄厚的大咖們紛紛涌入到跨境電商行業之后,中小賣家的日子可能會越來越難過,今后可能會面臨“夾縫中生存”的窘境。“與那些大咖相比,中小賣家的短處顯而易見。自主建站運營跨境電商,對于中小賣家來說已經很難生存,在大咖介入之后,流量成本將會變得越來越高。所以,亞馬遜等第三方平臺將會成為中小賣家的最后一塊生存之地。”他說。
而業內人士分析稱,對于跨境電商中小賣家而言,挑戰剛剛開始:一是得精細化經營自己的店鋪,不要盲目壓貨鋪貨,以免庫存壓身;二是精心打造產品,確認產品核心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完善柔性供應鏈,打造銷售的閉環;三是規劃獨立站,尤其是垂直品類的賣家,揉合SEO、SNS概念,適度引導買家。
看著一個個巨頭殺入到行業里來,讓這些小公司感到有些郁悶,但這也是一個行業步入成熟期的自然規律,無可避免。“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小賣家就得做好產品及服務,小而美其實也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現在仍然還有機會,全球電商市場還有很多地方尚待開發,傳統企業也還沒有大規模進入。所以,中小賣家練好功夫,扎實推進,依然能有發展機會。”專家表示。
“只有大公司玩不轉的東西,才會用錢來解決。”愛拼車CEO楊洋覺得被巨頭收購的可能性并不大,除非小玩家把社交屬性或者其他玩到極致。“死不死決定于自己,不是巨頭。”在楊洋看來,小玩家只要熬過這半年,就會等來拼車第二春。
在被巨頭把控的互聯網市場,這些創業小公司,要么將作為戰爭中的支流被整合,要么默默地消失;但如果自己足夠幸運、對手又足夠愚蠢的話,也許有人能夠得到機會活下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