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春蘭
(菏澤市水利經濟管理處,山東菏澤 274000)
謝寨引黃灌區位于菏澤市中南部,地處東魚河兩岸的狹長地帶,東西長120km、南北寬5~7km,包括東明、菏澤、開發區、定陶、曹縣、成武、單縣7個縣區,屬淮河流域的南四湖湖西平原,區內地勢平坦,地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坡降1/5000~1/6000,地面高程62~40m。
謝寨引黃灌區內可利用的水資源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及引黃客水。地表水主要由徑流組成,僅靠現有的坑塘和河道進行攔蓄。灌區地表徑流集中于汛期,絕大部分難以利用,由于防洪要求,河道攔河閘在汛期不得關閘蓄水,汛后徑流很少,攔蓄水量有限,不予計算。據統計坑塘蓄水水量約為2140萬m3。地下水資源方面,謝寨引黃灌區為黃河沖積平原,淺層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有降雨入滲、黃河側滲和灌溉回歸水補滲。地下水開采率2009年為0.82,2015年為0.8,2025年為0.78,地下水可利用量2009年為7500萬 m3,2015年為7317萬m3,2025年為7061萬 m3。在引黃河水方面,謝寨引黃灌區依傍黃河,黃河水是灌區的唯一客水水源,每年可引取大量的黃河水用以供農田灌溉及其他用水。1980—2008年,引黃水量平均每年為2.82億m3。黃河水是灌區的主要灌溉水源。
灌區渠首有新老兩座引黃閘。老引黃閘位于東明縣沙沃鄉謝寨村西黃河大堤樁號181+790處,1980年建成,共 3孔,每孔凈寬 2.6m、高 2.8m,閘底高程61.22m,引水能力30m3/s;新引黃閘位于黃河大堤樁號181+739處,1990年建成,6孔兩聯,每孔凈寬2.2m、高2.2m,閘底高程61.22m,引水能力50m3/s。兩個引黃閘引水能力共80m3/s。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取水許可制度實施方法》等法規,經審查批準菏澤黃河河務局謝寨引黃閘管理所按規定在菏澤市東明縣沙窩鄉謝寨村取黃河水,年取水量20500萬m3。黃河調水、調沙雖然導致主河槽水位降低,但年分配引黃水量20500萬m3仍有保證。
灌區土地總面積1123km2,灌區內的地表水資源來源于灌區內降水,其年內分布極不均衡,多年平均降雨量672.5mm,最大降雨量1016.7mm(1957年),最小降雨量347.2mm(1966年)。6—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391mm,占年降雨量的58%,而12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為31.8 mm,僅占年降雨的2.4%。形成了冬春易旱、夏秋易澇的特點。灌區地表徑流集中于汛期,絕大部分難以利用,由于防洪要求,河道攔河閘在汛期不得關閘蓄水,汛后徑流很少,攔蓄水量有限,不予計算。據統計坑塘蓄水量為2139.74萬m3。
謝寨引黃灌區為黃河沖積平原,淺層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有降雨入滲、黃河側滲和灌溉回歸水補滲。
灌區地下水總量2009年為9393萬m3,2015年為9147萬m3,2025年為9052萬m3。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是指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通過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措施,在不致引起生態環境惡化的條件下,允許從地下含水層中獲取的最大水量。根據調查預測分析及地下水綜合利用規劃,地下水開采率2009年為0.82,2015年為0.8,2025年為0.78,則地下水可利用量2009年為7500萬m3,2015年為7317萬 m3,2025年為7061萬m3。
灌區可供水總量為:2009年30140萬m3,2015年29957 萬 m3,2025 年29701 萬 m3。
灌區灌溉需水量為W=M毛A,式中A為灌溉面積(萬畝),M毛為綜合毛灌水定額,經計算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現狀為0.51,考慮節水力度的加大,2015年取0.57,2025 年取0.67。
經計算,全灌區現狀、2015年、2025年的灌溉需水量分別為28765 萬 m3、25800 萬 m3、22368 萬 m3。
其他部門需水包括城鎮工業用水、城鎮居民生活用水、農村人畜用水等。用水定額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并參照其他地區經驗擬定。其用水量見表1。
表1 其他部門需水量
農業灌溉需水及其他部門用水合計:2009年總需水量32034萬m3,2015年總需水量29936萬 m3,2025年總需水量28379萬m3。
根據以上計算的需水量和可供水量,進行本區內50%保證率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見表2。
表2 灌區水資源供需平衡計算結果 單位:萬m3
由表2可以看出,在保證需水的情況下,到2025年可供水量略有剩余。因此,灌區水資源是有充分保證的。
目前,謝寨引黃灌區現狀灌溉水平較低,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51,灌溉保證率50%,到2025年經過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建設,灌溉水利用系數將達到0.67,考慮到引黃配額的限制和灌區水資源的緊張情況,灌溉保證率維持50%不變。續建配套工程建設實施后,可恢復灌溉面積36.6萬畝,改善灌溉面積36.6萬畝,促進灌區均衡受益以及灌區糧棉增產,提高農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