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
摘要: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地熱害等。本文闡述了誘發地質災害的原因以及防治地質災害的措施。
關鍵詞:地質災害;原因;防治策略
引言:
從自然科學界的角度來講,地質災害,是指自然地質作用和人類活動造成的惡化地質環境,降低了環境質量,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類安全,并給社會和經濟建設造成損失的地質事件。這些地質事件雖然具有不可預測性的特點,但是只要我們做好了相關的防治工作,就可以將地質事件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一、誘發地質災害的原因
地質災害都是在一定的動力誘發下發生的。誘發動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為的。按照這兩種原因可以將地質災害分為以下兩類,即:自然地質災害和人為地質災害。自然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規模和頻度,受自然地質條件控制,不以人類歷史的發展為轉移;人為地質災害受人類工程開發活動制約,常隨社會經濟發展而日益增多。
誘發地質災害的因素主要如下:1、各種工程資源開發中開挖回填不規范,從而引發了采空坍塌、山體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2、在修建公路、修建房屋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開挖邊坡等現象,這一現象導致人工高陡邊坡,造成滑坡。3、山區水庫滲透到渠道,從而增加了軟化作用,進而引發滑坡泥石流的發生。4、采石放炮、亂砍濫伐等活動成為引發地質災害的又一大原因。5、地形地貌、巖土性質、大地構造、大氣降水也成為誘發地質災害的因素。
二、地質災害的防治策略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不僅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還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和諧。所以各個地區要成立預防地質災害的小組,不斷健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體系以及監測預報網絡,積極落實地質災害責任制,將責任真正落實到每個人身上。與此同時還要確定第一責任人,該責任人要帶領其他人員執行防治地質災害的措施,帶領群眾從地質災害的地區迅速撤離出來。
(二)廣泛宣傳,提高全民防災意識
為了能夠增強群眾的防災意識,這就要充分利用宣傳欄、公開欄等來做好宣傳工作。通過借助這些宣傳方式來將地質災害的防治知識教授給群眾,以此來慢慢提高群眾的自救能力以及互救能力。
(三)加強動態監測和險情巡查,做好預警預報
汛前,相關人員要認真檢查管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點,并且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成立預防地質災害的小組,做好預防地質災害、宣傳防治地質災害等工作。第二,將責任落實到地質災害點監測人員的身上。同時要對社區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預案進行完善,以便每一位居民都可以準確的了解到地質災害所帶來的危害、當發生地質災害的時候如何撤離以及防治地質災害的一些措施。第三,各個地區要引導當地居民、基層單位來監測地質災害點,特別是在汛期來臨之前,要時刻關注地質災害的情況,并且要做好記錄工作。在此期間,如果發現了一些異常情況,那么要將該情況及時匯報給上級領導,然后組織當地居民轉移。第四,做好巡查地質災害點的工作。為了能夠有效的預防地質災害,那么在汛前要安排相關人員來值班。第五,構建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機制。當相關部門發現天氣會發生較大變化時,要將該信息發布出去,以便于相關人員做好防治地質災害的工作。雖然地質災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但是根據一些天氣的變化情況,相關工作人員還是可以預測出地質災害的發生時間。
(四)嚴格汛期值班和災情速報制度
地質災害具有明顯的特點,那就是突發性。因此為了能夠減少地質災害所帶來的人員傷亡,這必須要做好應急搶險救災工作。各個地區要落實值班報告制度,當地質災害發生的時候,值班人員要立即向上級匯報情況。同時值班人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即:當地質災害發生的時候,其應該協調相關單位做好救災工作,盡可能將地質災害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五)確定簡易監測方法
所謂地質簡易監測指的是依據簡單的測量工具、測量方法和儀器裝置來對災害體、房屋裂縫位移變化進行監測的一種方法。經常用到的監測方法如下:1、埋樁法。該方法被用于觀測崩塌、滑坡體上所發生的裂縫。在斜坡上橫跨兩側埋樁,借助鋼卷尺來測量樁與樁之間的距離,從而可以對滑坡變形的滑動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土體裂縫,埋樁應該離裂縫遠一點。2、埋釘法。在建筑物裂縫兩側安裝一顆釘子,通過對兩側兩顆釘子的距離變化進行測量來準確把握滑坡的變形滑動。在災害發生前,此種方法判斷得較為準確。3、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縫的兩側用油漆各畫上一道標記,與埋釘法的原理是一致的。通過對兩側標記的距離進行測量,以此來準確判斷裂縫是否呈現擴大的趨勢。
三、總結
地質災害的發生往往具有突發性,這會讓當地的居民措手不及。為了能夠讓居民靈活的應對地質災害,就要加大對居民的教育,告訴居民當地質災害發生時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護自己。在防治地質災害的時候,一般要采取行政、工程這兩種措施。其中行政措施是指借助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人們的活動,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其中工程措施是指在施工過程中,要通過加固、穩定變形地質體等來避免地質災害的發生。